简介

张向明

艺术家张向明1975年生于山东省东营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并获学士学位,2006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居北京、厦门
2022年
花朵湛空明个展 厦门
花期如约K空间个展 广州
展览2021
上海art021博览会 上海
长沙尼依格罗酒店个展 长沙
多彩中国艺术展 荷兰
武汉国潮当代艺术博览会 武汉
当代艺术大展-貌相 北京
个展“花儿”程昕东画廊 北京
木星新潮动力群展 深圳
展览2020
Art Karlsruhe 德国
展览2019
上海art021博览会 上海
艺术深圳博览会 深圳
纽约艺术博览会 美国
厦门青空间“回答”当代艺术展 厦门
艺术北京 北京
“看见未来”当代艺术展 南通
广州国际设计周 广州
Affordadle Art Fair 香港

展览2018

艺术厦门 厦门

艺术北京 北京

宋庄五四青年节邀请展 北京

纽约国际博览会 美国

艺术拉斯维加斯 美国

深圳国际画廊博览会 深圳

展览2017

盛世天空美术馆开馆展"追忆似水年华" 北京798

第十届宋庄艺术节—青年展 北京

第十一届亚洲当代艺术展秋季展 香港

第十三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北京

“光芒十射”当代艺术展 新加坡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

艺术部雷达 荷兰

艺术拉伦 荷兰

艺术卡尔斯鲁厄 德国

艺术卢森堡 卢森堡

展览2016

中山事件/重构的他者-—宋庄青年艺术家群体现象研究展 北京

溯源宋庄艺术精神-—海纳百川 壁立千仞当代艺术展 北京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模糊的边界—宋庄新锐艺术家邀请展 北京

798"宋庄精神"大展 北京

艺术南京 南京

新加坡当代艺术展 新加坡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展览2015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亚洲当代秋季展 香港

台北新艺术博览会 台北

艺术无界当代艺术展 北京

"没完没了"当代艺术展 北京

"时间代码"当代艺术展 北京

"添枝加叶"当代艺术展 北京

第三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展览2014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香港当代国际艺术展。 香港

宋庄艺术节首届青年艺术十展览 北京

展览2013

英国肖像展 伦敦

亚洲国际艺术展 香港

宋庄艺术节 北京

展览2012

艺术伦敦 英国

亚洲当代艺术展 香港

展览2011

艺术伦敦 英国

艺术摩洛哥 英国

艺术伦敦 英国

艺术新加坡 新加坡

神奇的具象主义 英国

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展 美国

展览2010

宋庄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未来之星"联展 北京

展览2009

线像画廊个展 北京798

展览2008

"十个触角"当代艺术展 北京

展览2007

一号地当代艺术展 北京

作为表情符号和精神表征的面孔 ———张向明“后卡通绘画”的特点和含义

王端廷


最近两年,因为参加学术活动,我先后入住重庆和长沙尼依格罗酒店(Niccolo Hotel),在这两家酒店的大堂墙壁上,我分别看到了两幅标题都叫《北京女孩》的大幅油画作品。没有背景,画面上只有一张大大的女孩正面面孔,单纯而美丽,每一个入住酒店的客人都禁不住要多看一眼。细看标签,可知这些油画作品的作者是张向明。尼依格罗酒店是九龙仓集团旗下的一家品牌酒店,除了重庆和长沙之外,在成都和苏州也有分店,并且这些分店的大堂都挂有张向明的《北京女孩》油画作品。与此同时,这些酒店的视频宣传片无不有意而突出地显示该画像,几乎可以说,张向明的《北京女孩》图像已经成了尼依格罗酒店的图标(logo)。
张向明1975年9月生于山东省东营市,1998年从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成为东营市河口第一高级中学美术教师。2000至2003年,他在职攻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并顺利毕业。2006年,当了8年中学美术教师的张向明毅然辞去教职,前往北京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工作室研究生班。我正是在那时与他相识,因为我是该研究生班“西方美术史”课程授课教师。2007年研究生班结业后,张向明留在北京成为职业艺术家。作为北漂艺术家,张向明先后辗转东营村艺术区、高碑店小郊亭、黑桥艺术区和宋庄艺术区,直到2017年移居厦门。在北京生活的10年内,他总共搬过17次家,其中有两年租住在没有暖气的郊区民房中,生活上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张向明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在同期北漂艺术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严酷的生活条件考验着每一个怀抱炽热理想的艺术赤子;冰与火的淬炼,培养了那些最终获得成功的艺术家,也淘汰了那些艺术求索路上的失意者。2010年,张向明初获人生和艺术的成功之果;那一年,他的女儿雯雯出生;那一年,英国伦敦“国王路画廊”(Kings Road Gallery)收购了他的作品。这是他职业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机,从此以后,他逐渐找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并最终过上了稳定的职业艺术家生活。
回首张向明的艺术之路,有几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不可忽视。
2006年,他离开山东东营去往北京是改变他人生命运最关键的抉择。如果没有离开故乡,他将极有可能当一辈子中学美术教师。正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工作室研究生班,他第一次接受了当代艺术观念的洗礼,而在此之前的师范美术教育和中学美术教学工作,使他的美术知识视野和绘画技法一直局拘囿于中西传统绘画的范畴之内。众所周知,我国的师范美术教育是全科教学,油画、国画、雕塑和水彩每一门都学,但每一门都不精,仅靠学校所学的那些美术知识和技能,要想成为一个专业艺术家是非常困难的。出于对西方古典写实油画的喜好,尤其是对新古典主义唯美画风的偏爱,张向明大学毕业后苦练写实基本功,认真临摹过多幅法国19世纪学院派代表画家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的作品。事实上,那时他对艾轩和王沂东的绘画风格极为迷恋,他那一时期的肖像画作品造型细腻,形象逼真,具有典型的学院派绘画特征。或许可以换一种说法,如果没有2006年的赴京深造,张向明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一个传统的写实主义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的学习给他的艺术观念带来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该研究生班主持人姚永教授反复强调的当代艺术重在观念性和原创性的教导令他刻骨铭心,而且,当他入住北京的艺术区之后,耳闻目睹当代艺术界的创作现象,发现这样的艺术观念正被众多年轻艺术家应用于创作实践中。于是,张向明仔细研究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和祁志龙等著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绘画技术专长,努力寻找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
2008年,张向明开始了“北京女孩系列”油画作品的创作,这是一种用高度写实的手法描绘的少女肖像画。他试图通过这一题材寻找东方女性美的标准,并在展现少女美丽外貌的同时揭示她们端庄、文静和含蓄的精神气质。一开始,张向明依照模特儿来创作作品,画面上的少女呈现的是半身像的状态,身体有正侧不同的姿势,脸部有俯仰不同的角度,并且有不同的服饰装扮和手势动作,其中,张向明还画过多幅京剧花旦人物造型的肖像。也就是说,这些以模特儿写生为基础的早期“北京女孩系列”作品具有高度的写实主义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向明渐渐放弃了模特儿写生的创作方式,而越来越多地从网络照片中寻找创作的素材,该系列作品也越来越明显地朝着风格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女孩系列”作品最后的定型风格是这样的:一张正面的少女面孔占据了整个画面,人像的五官成为被突出描绘的对象,不仅没有背景,甚至人像的头部也会被裁剪掉一部分;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嘴唇和整齐的短发,使得整个头像变成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表情符号。这些超出真人尺寸(最大尺寸200x200厘米)的大幅肖像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它们能在群体展览中,并在很远的距离,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张向明还喜欢使用圆形画布,让面孔和发型与画框的外形高度吻合,使画面显得更加简洁、更加单纯。
张向明的“北京女孩系列”绘画深受“艳俗艺术”的启发和影响。当年著名批评家栗宪庭为“艳俗艺术”的代表人物祁志龙撰写的评论文章《寻找中国美丽》给张向明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因为这种观念和画风上的联系,祁志龙在其策划的“镜·界——五人当代油画作品联展”( 2018年9月20日至10月16日在宋庄慧空间举办)中展出了张向明的“北京女孩系列”作品,并给予了这样评述:“张向明的女孩系列以不断重复的形象指向沃霍尔式的后现代观念,情感的因素被隐藏在安格尔式的细腻技巧之中,但仍然掩饰不住女孩形象圣邪一体的特质。”毫无疑问,已有的艺术流派是张向明探索的起点;难能可贵的是,他只是将前人的经验变成自己艺术成长的营养,而没有落于既有风格的窠臼。很快,张向明就实现了对“艳俗艺术”的超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张向明的“北京女孩系列”绘画,与其说是一种介乎写实主义与观念主义之间的艺术风格,不如说是一个从现实到理想,亦即从写实主义到观念主义蜕变的艺术历程。他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符合他心目中东方女性美标准的形象,不断筛选,不断简化,最后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东方女性美的图像模板。这不是一个具体的少女,而是东方女性的集合体;她不是一个具体的生命,而是被赋予了东方审美价值观念的抽象符号。事实上,“北京女孩系列”绘画不仅给张向明带来了成功,也变成了他的标签。在2008年至2018年这10年的时间里,张向明大约完成了350多件“北京女孩系列”油画作品。他携该系列作品参加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展和博览会,该系列作品的收藏者也遍布欧亚和北美。
2018年,张向明的艺术出现了又一次重大转折,转折的标志是“花朵儿系列”作品的产生,而新系列产生则来自他女儿雯雯喜爱的“泡泡玛特”(Pop Mart)儿童玩具的启发。“泡泡玛特”是中国人开发的最受大众欢迎的儿童玩具,模仿了日本扭蛋的玩法,以盲盒的形式销售。每个系列的儿童玩具为12款,为了让顾客获得惊喜,每一个盲盒中还藏有一个款没有公布图片的隐藏款,因此给顾客带来了更大的吸引力。“泡泡玛特”玩具的招牌形象叫“茉莉”(Molly),是一个大眼睛小撅嘴的小玩偶。不仅是少年儿童,连18岁以上的成年姑娘都痴迷这类玩具。看到这些玩具,张向明发现它们与自己后期的“北京女孩系列”作品有类似之处,于是,很自然地他将“北京女孩”形象嫁接到“泡泡玛特”玩具上去,从而使自己的绘画实现了从形式主义到观念主义的彻底蜕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张向明的“花朵儿系列”作品借鉴了儿童玩具的造型,但它们却比他的“北京女孩系列”作品更具有表现主义的属性。如果说“北京女孩系列”作品注重的是人物外形的塑造和东方女性气质的展现,那么“花朵儿系列”作品则强调的是人物情感和精神状态的呈现。于是,从这些卡通化人像的脸上,我们能看到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表情。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表情各异的“花朵儿系列”作品中,张向明塑造了多件佛像图像,其中一件佛像双眼闭合,一只眼睛下面的脸颊上挂着一滴晶莹的泪珠。与其说这种情感和精神状态来自被刻画的对象,不如说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内心世界。佛像作品证明,张向明的“花朵儿系列”创作已经从对肉身情感的表达上升到对灵魂信仰的追寻。实际上,张向明借助卡通玩偶制造了一个个感情和灵魂的容器,它们成为艺术家宣泄内心精神世界的出口和通道。
本人将张向明“花朵儿系列”绘画这种挪用卡通又重构卡通的艺术风格称为“后卡通绘画”。70后的张向明本是“卡通一代”的同龄人,只是由于他进入当代艺术领域的时间比较晚,因此成了迟到的“卡通一代”艺术家。也正因为如此,他与20世纪90年代出道的那些在观看日本动画片中长大、并将电视动画片的造型手法应用于艺术创作的 “卡通一代”艺术家不同,他从新的卡通文化产品,即儿童玩具中为自己找到了艺术创新的推动力,并为“卡通一代”艺术创造了升级换代的新成果。“花朵儿系列”作品不仅使得张向明的绘画有了更为独特和鲜明的个性,更将他的艺术提升到了具有崇高精神含义的高度。由于技术娴熟,加之勤奋工作,不到三年时间,张向明已经完成了五十多件“花朵儿系列”作品。
在当代艺术的讨论中,大众文化是一个早就被提及的概念。自杜尚之后,现当代艺术便从精英阶层向大众社会拓展和普及。然而,一个尚未被中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事实是,在当代艺术时期,大众文化已经出现了分化和分级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行音乐的日益普及、日本和欧美动漫文化以及韩国流行文化的持续引进,中国当代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越来越强劲的“青春文化”潮流。这股潮流渗透到了影视、音乐、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到了青年人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卡通一代”艺术算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对“青春文化”的最早回应,而张向明的“北京女孩系列”和“花朵儿系列”绘画则是“青春文化”最新的结晶。人是社会动物,绝对个人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任何个人观念都是类群意识的显现。张向明的绘画也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艺术表达并满足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与“青春文化”相匹配的是“卡哇伊美学”。卡哇伊音译自日语“可爱さ”,意为“可爱美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爱”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品质,举凡娱乐、衣着、饮食、玩具、打扮、行为与礼节等大众文化无不受其影响。通过日本动漫图书和电视片的推广,日本的“卡哇伊美学”也传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如果说张向明的“北京女孩系列”作品已经初步具有“卡哇伊美学”的特性,那么他的“花朵儿系列”作品则带有更为强烈的“卡哇伊美学”属性,因为这类作品是对“泡泡玛特”儿童玩偶的借鉴,而这类玩具的造型多少受到了日本卡通的影响。应该说,“花朵儿系列”绘画作品不仅在整个形象的设计上,而且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塑造上,例如一眼睁一眼闭、双眼睥睨、撅嘴唇和翻白眼等各种神态和表情,都充分体现了“卡哇伊美学”的特征。
说到张向明的绘画与日本卡通及其“卡哇伊美学”的关系,我不仅想到日本画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1959年生)。事实上,张向明的创作特别是“花朵儿系列”作品与奈良美智的插画颇为相似。这位日本当今最具人气的流行插画艺术家创造了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大头娃娃形象“奈良”(Nara),人物那张脸就是一个表情符号,通过那张脸特别是那双大眼睛,艺术家表达了自己内心孤独、忧伤、痛苦和恐惧的情感。我不想将张向明称为“中国的奈良美智”,因为二者艺术表面上的相似不能掩盖内在本质上的差异。还是让张向明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吧,因为他正值盛年,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2021年9月10日于北京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