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七零 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

七零七零 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

七零 七零 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 DANG DAI ZHONG GUO HUA 70 HOU YI SHU JIA TI MING ZHAN 

 策展人 / 杨维民 

承办单位 / 百嘉文化传媒艺术机构    

北京雍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 2016年6月18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 / 2016年6月18日—6月23日 

展览地址 / 中国政协文史馆      北京太平桥大街23号全国政协礼堂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联晟 毕可燕 曹远平 曹钝夫 陈 川 陈晓峰 崔 强 崔 彤 党 震 丁 山 杜小同 窦良羽 方 正 冯士坤 高 飞 韩 朝 郝孝飞 贺兰山 黄 欢 李晶彬 李恩成 李东君 李志坚 李戈晔 李云涛 李中军 廖星君 刘筱静 刘永涛 罗雅莉 马兆琳 孟祥军 倪春林 丘 宁 任 欢 阮晓晖 石荣强 宋忠山 苏 涛 谭雷鸣 王 犁 王牧羽 王永利 王瑞真 魏云飞 解海辉 徐光聚 徐 华 徐 钢 杨怀武 杨立奇 杨运高 杨社伟 尤德民 袁玲玲 岳 冬 阎盈汐 云门张岩  云门张凝  于 磊 张富军 张明弘 张 卫 张 越 张继华 张 猛 周午生 赵少俨 赵 晨 赵丽娜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中国文化报》 《中国艺术报》《中国收藏》《荣宝斋》 《收藏》《艺术市场》《东方艺术》 

网络支持 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网、99艺术网、凤凰 网、搜狐网、新浪网、今日艺术网、东方美 术网 、先锋艺术网

                           水墨中坚 写在"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前面  

                                                                  文 / 杨维民 

       中国画艺术以水墨为特质,历久不衰,源远流长,上世纪初开始有了"国画"之简称,后来又有称呼"水墨画",其多指中国画里的写意类画。从"国画"到"水墨画"之称,还有一个功用,就是美术的专业名词上与"油画"的对照与呼应。20世纪中国画艺术开始用西方现代艺术标准为参照,这一变化同时也表明了从传统中国画衍生变革的现代中国画之间的异同。 

        20世纪80年代渐渐有了"水墨艺术"一说,其不仅涵盖写意画,也包括工笔画,乃至凡和水墨沾边皆是也,不仅有了抽象水墨,还有了水墨装置、水墨影像乃至水墨行为。从中国的水墨画外延至"水墨艺术"一说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材质的"墨",虽没什么变化,但其概念都已与昔日书房画案中墨守成规的学理东西大大不同了。今日中国水墨艺术已是一个博大宽容的概念了,既有画在宣纸上水墨,或画在布上的水墨,亦或以水墨结合其他绘画材料,比比皆是也。 

      中国画近百年发展变化的主线就是融合,因为无论什么时期有关中国画的学术问题的核心,无非就是一个主题"传承与创新"。这也是东西方艺术共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现在大凡讲中国画时皆是以水墨论之,看似"水墨"称谓问题很单纯,其实已经转换学术语境及价值评判标准。"中国画"、"写意画"、"水墨画"之称原本无可非议,但把"中国写意画"非要以"表现主义水墨"来评判,总觉不太恰当。就如本来叫"包子"很简单明了,非要以"中式汉堡"称呼而复杂化。这些年又有了"新水墨"之说,在这个有关水墨的新名词之前有一个"实验水墨",我都觉得很不恰当。"实验水墨"是上世纪末,有关探索水墨新表现的画家,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给自己新派水墨贴的学术标签。当时有的批评家也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一样,也在找摸石头的感觉。既觉得"实验水墨"有点意思,但也有说不清道不白的,于是改称"水墨实验"。"新水墨"的之说首先出自于"上海新水墨基地"倡导的"上海新水墨大展"。我应创办者陈九先生之邀,先后参与展览策划,《学院新方阵》、《中国水墨现场》、《都市女性水墨艺术》的首场展览皆是出自于此。然而"新水墨"真正流行并火起来是在手机微信里的画廊经纪人朋友圈。初衷是画廊经纪人交易流通水墨新人新作时打的标签,主要是包括70后学院水墨画家、60后晚出道者及80后刚刚冒尖新人。凡说以艺术市场为前提,一提到新水墨,更多人脑袋里有一种投机性。但它也有一个益处,那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们共同参与开发了一个所谓的艺术新大陆。其实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名词,充其量只能当作一个艺术商品标签名称。所以把中国画置换概念后,水墨概念渐渐转换成实验水墨了,水墨实验就感觉是没有确定性,人人都可以实验,人人都在实验。不管实验结果的好坏,反正都是新的,新的就无所谓好与坏,于是就有了机会。有的策展人把八十多岁的老爷子封为"新水墨旗手",更有甚者把齐白石抬出来,膜拜为"新水墨"的鼻祖。任何一个学术名词都有其严谨的学术属性和明确的专有指向性,不能无限扩大其范畴。学术之所以是学术,不能有半点含糊。人文艺术作品虽然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对其进行学术研究仍需有自然科学般的理性思考。学术名词不是狗皮膏药任意用,艺术标签更不是万能胶随便贴。严谨的学术名词不是臆造出来的,胡乱贴标签适得其反且贻笑大方。同样以"新"为关键词的"新文人画"这一被大家认可的,"八五美术新潮"后有关中国画的专有学术名词,是指那个特定时期涌现的有共同艺术追求和学术趋向的艺术家群体。其学理严谨性正是体现在其特定指向范畴,而不是任何一个国画家泛泛而用的杂耍招牌、江湖幌子。艺术市场乱象出现正是学术乱象导致的结果,"新水墨"火爆一时,抢到的是青果,尝到的是苦涩。 一个艺术家最要紧的是自我、自信,自我就是个性,自信就是精神。有个性才是艺术家,有自信才可能成为成功的艺术家。切忌人云亦云随大流,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所谓"跟着上,不上当;随着下,不害怕",是庸人之举。如果一个艺术家活一辈子,一直探索到死,还不敢肯定,那还有什么意义?当然有肯定的,就有要质疑的。其实把这个实验水墨给抹掉了,又搁到新水墨里边了,这个词儿总是在变化,其实质基本上没变。从实验水墨到新水墨,就是拿西方的艺术理念为坐标,去克隆一种当代艺术图式,然后用水墨的方式去表达,而这种表达其实是偏离了一个中国画家自我的,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如果坚守"中国写意",就要下好多功夫,不然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从何而来。从实验水墨画家到新水墨画家,已经不能用传统笔墨标准去独立地要求他们。谈到艺术创新,有一套话,叫做发现自我、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这个话说起来特别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中国水墨画,如果你要从传统启程,你一定要有一个过程。今天的学院艺术教育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已经不一样了,学院在五四时期是颠覆文化传统的桥头堡,而如今是传承、保护、发展文化传统的新园地。今天新水墨出道的画家基本上是70后,还有一部分80后。确实他们在学院里也间接的学习传统,研究传统。但是与他们先生、老师那代人学传统的角度已经不一样了,或者说深度也不一样了。比如谈笔墨涉及到书法的问题,其实书法的问题跟抽象绘画是直接联系着的,比如研究进入到中国绘画的抽象艺术,如果不懂书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个现象在年轻中国画家中是普遍存在的。中国画的艺术家不研究中国的文化,甚至不喜欢中国的文化,那怎么能画好呢?现在有做的很好的优秀者,所以就出类拔萃了。此次展览正是遴选提名了当代中国画坛70位70后优秀艺术家,在首都京城的中国政协文史馆展示其当代中国画最新创作成果。 

      当下70后的中国画艺术家差不多都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他们已经锁定了其艺术目标和学术方向。有的在坚守传承守成;有的在坚持探索创新。他们已成为中国画坛当代水墨新一代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今天优秀的70后艺术家迅速崛起,昭示着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日益集结壮大。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