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别人在我的画儿里看到诗情画意,我看到的只有科学。”

说起21世纪玩儿什么最时尚,那恐怕是非跨界莫属了,什么作家跨界导个片儿,什么演艺明星跨界开个饭馆儿。可是跨界科技与艺术?蕊梨?科技的强势、凶猛,与艺术的婉约、柔软似乎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


然而19世纪的法国,就有两个大咖早早的玩儿起了跨界,从领悟力到表现力上完全地碾压我辈凡夫俗子几百年,粉粉碎。。。粉碎。。。碎。。。


不得不再提一次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个大背景,那个发现了光谱构成的年代。先是有一个颜值爆表的科技美骚年,明明可以靠颜值或者绘画手艺吃饭,偏偏要留着大胡子跑去推广理科知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点彩派开山祖——修拉。


开头那句“ 别人在我的画儿里看到诗情画意,我看到的只有科学(Some say they see poetry in my paintings, I see only science.)。”就是这位美骚年说的。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但凡是颜色,他都 手超贱的给分解开,拆分成一大堆点点点点,再相邻的点在一起。比如好好儿的绿树叶子,他密密麻麻地点上黄色和蓝色的点儿;好好儿的小紫花儿,非给折腾成一坨一坨的蓝红点儿。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美骚年的艺术信条是——与其找到完美的紫色,不如让看画的人自己去拿视网膜混颜色吧!每个人心目中如果真的都有一个哈姆雷特,那DIY着看画儿之后是不是每个人心目中也都有一个修拉?

关键是这位美骚年还非要画大尺幅,远看美美哒~ 近看有的时候… 那么大一幅点点点点你懂的…他那副最知名的《大平碗岛的周日下午》2米宽、3米长的画布上将近点了350万个点儿!简直让不是密集恐惧症的人都想骂街。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这幅画现存于芝加哥艺术馆,今年4月我去参观梵高展的时候有看到~ 我也分享了一些观展心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此阅读哦~

http://artand.cn/article/14Jo

http://artand.cn/article/156Z

http://artand.cn/article/15q5


美骚年还 极!其!严!苛!的执行黄金比例分割,运用一个什么a加b啊、b分之a啊的我勒个去的数学公式,把画面布置的井井有条,随手画个素描都讲究个秩序和均衡,处女座的好朋友有没有?他另一幅同样是2米宽、3米长的名作《阿斯尼埃尔的沐浴》就完美的展示了修拉的强迫症。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他除了不厌其烦的画出一堆单个儿的素描人物做素材,再科学的将他们排列到一起之外,美骚年还有一个特别理工男的习惯——验算。他总是在一幅画完成之后,若干遍的审视,再修改,再审视,再修改,连在角落里晒太阳的大叔的一条手臂都不放过,在后期修改的过程中加了很多新的点点。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修拉这么热爱数理化,那为啥不归理工男?因为人家还跨了一下子社会学的圈儿。上面提到的两幅代表作,同样是2米×3米,这么大的尺幅在当时是只服务于神话、历史、圣经的,谁没事儿画这么大的社会人物啊?在朝鲜,这个样子是要和金正恩结婚的。。。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而且其实画中的情景是同一条河的河岸,它们悄然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巴黎郊外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已经不再分明的泾渭线。此话怎讲呢?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阿斯尼埃尔的沐浴》就不用多说了,背景的工厂、烟囱、河边小青年儿脱下来的衣服、地上放的帽子样式等等,非常简单直接的交代出画中人工人阶级的身份。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背景里稍远处的一船人和一名坐在岸边的白衣男——阳伞、长裙、礼帽、三件套,对比画中前景的几个袒露肌肤的小青年儿,那啥。。。这个天儿到底是冷还是热?反正不管天气怎么样吧,不同的阶级以同样的姿态同时在一幅画里出现,在当时的年代还是前所未有的。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然而美骚年太好为人师了,他觉得表达的还不够直白,凡夫俗子们竟然没看明白,好生气~ 到了《大平碗岛的周日下午》,就索性直接把工人阶级画进了那片中产扎堆儿的河岸。


比如左下角叼着烟斗的大叔、(你好~大叔的手臂~怎么又是你~)背对着我们的戴白帽子的菇凉、和打伞的大爷。近景中的中产之间也没有交流,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在不自在着什么,可能心里在暗骂What the F***吧~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画中的中产们都已经这么一脸的要死不活了,现实中的中产更是气的不得了,好像是受了天大的羞辱,遭到了20000点的暴击。甚至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小众的说法,说31岁的修拉根本就不是死于白喉病,而是莫名其妙回趟父母就挂了,绝对是遭遇了极端中产的报复。这是真有点儿YY了呦我的亲~ 虽然维基百科说排除了他脑膜炎、肺炎、心脏病、白喉病的死因,但人家真的是病死的。

修拉的跨界视网膜点彩法也许真的是最科学的一种绘画方式,但它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这一派的传承可谓寥寥。幸运的是脑洞大开了许多后来者,之中不乏隐形的富二代梵高、开挂狂人毕加索这种级别的大牛。请点击我阅读梵高为啥是富二代

http://artand.cn/article/15Ro

现在想想,修拉长得帅又脑子好、有理论基础又肯苦干实干,死的这么早大概是天妒英才吧~人家本来超级期待他再老一些的颜值的说。。。

纳尼?混迹在艺术圈的跨界科学家?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