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的传递

吴越绘画个案分析

吴越绘画的成功在于,他让四川美术界、收藏界欣喜的发现他的作品所蕴藏的远大的市场潜力和价值空间。同时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关注,作品颇为特殊的个案,专家与学者开始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当市场与学术在狂躁与纷乱氛围之下呈现扭曲的悖反现象时,当画家在金钱的绑架与操纵之下而迷失自我之时,当低俗文化与恶意炒作强势操纵艺术的话语权之时,高雅与市俗同时发现了吴越绘画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人文关怀力量和健康的审美意蕴,直接参与了当下文化精神的建构。为学术与市场,艺术与商品经济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清晰的逻辑通道与嫁接的可能。

市场喧嚣的更深刻的原因是人的单向度的思维与实践,非此即的二律悖反,强势金钱面对艺术常常摆出猥琐咀脸,而孤芳自赏的艺术面对诱惑,又露出的酸葡萄心理。

其实中国人的哲学“中庸之道”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作家莫言之获“诺贝尔文学奖”;导演李安之获“奥斯卡金像奖”,都证明了:往往万物的两极是可以互相理解和欣赏的,学术与市场是可以共生共荣的,传统与当代也是可以借鉴与交融的。吴越绘画恰恰告诉我的:工笔和写意是可以借鉴、融合与互补的,雅与俗是可以转换的,长项与短板是可以变化与利用的,学术与市场也是可以而且应当兼顾的。他用自己的学术坚守去拥抱市场的热情,实现了一次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的精彩传递,多元文化与学科交叉的完美对接。其实吴越谦谦君子的背后,潜隐着:独步天下,舍我其谁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所谓“抱林而藏,君子之行也”。欣赏吴越的作品,你会为作品生动的气韵所打动,为其可贵的原创品格和绘画性所感动,更会为其不平庸,不落窠臼的气质所激动。

且不说作品中那些构思奇绝,下笔巧妙,气从笔生,韵自墨染的水墨学意元素所带给我们的诗意享受。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以及变化莫测的造型与图式带给我的震撼,就连那些深入刻画,精妙典雅的玲珑小鸟也让人叹为观止,你仿佛感到他作品之中所散发出来的悲天闵人的情怀与精湛的文化品味。

有时,他的作品惜墨如金,计白当墨,反而简洁而妙趣天成。

有时,他会极其精致地去描绘随风摇曳的松针而又不显造作与堆砌, 。

有时,他会用协调的色调与精湛的笔触去放飞那些美丽的小鸟,而毫不矫情。

有时,他会潇洒地泼墨去表现山石与荷叶氤氲的墨韵,让生命显得楚楚动人。而又“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时,他的作品,从传统中来而又绝不同于古画,传统文脉之中显出现代设计学的意味和当代人文情怀。

他的作品多为尺幅小品,但你总会感觉到生命的豪气与强大的人文关怀的力量。他恰到好处的笔情墨趣,让人心性荡漾,为之感动。他的线条精致而富有弹性,让人体会到东方绘画的特质与魅力。他的色彩和谐典雅,弃绝艳俗,尽显高贵。他的水墨淋漓薀籍,恣肆汪洋,让人感受到诗境与画意的完美结合。


阅读吴越的绘画作品有三点强烈感受:

一、 学术性­­­­——文脉的传递与坚守是吴越绘画立足之本。谢赫的“六法”首推“气韵生动”,吴越的笔法、墨法,具有坚实的传统根基,讲究来龙去脉,他的水墨“枯笔取气,湿笔取韵”,你看他的没骨之崖石,荷叶与树干苍劲之中透出灵动与秀美,氤氲之中气韵畅达,酣畅淋漓。

吴越的白描与工笔画,直抵宋画之精髓,他认真的从宋画之中学习那种静穆之气,庄严之气。你能品读出,李公麟细笔白描之传统延续,有如铁划银钩之冷峻有力;有如高古游丝之绵绵不绝。据说:在少年时代,吴越即在其父亲的亲自指导之下,无数遍的临摹过《八十七神仙图卷》、《维摩诘演教图》等传世白描杰作。有些局部甚至会临摹上几十遍,他将传统牢牢地溶进了血液之中,极大地磨砺、修炼自己的毅力与功力,扎实的传统基本功使他对线条的节奏、内涵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从而在运用与处理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更为重要的是,在文脉的传承之中,在澄怀悟道的过程中,他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眼界不断拓展。

因此,吴越的作品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与境界。


二、 审美性——文气、诗意与美感是吴越绘画生命之魂。

吴越的绘画充满诗意,让人想起唐诗、宋词的意境。感受到古代文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思想境界与审美追求,以及“梅妻鹤子,朝花夕拾”的生命状态。

吴越的作品无艳俗之态,无匠人之味,无江湖之气,无狂野无形之意。而有着充沛的笔情墨趣和纯粹而又真诚的对美的追求。画中之鸟虫、虽极尽描笔之能事,而绝无僵化的标本之态。吴越用艺术家的诚恳的心,赋予他们以勃发的生命。

那鸟儿的一转头,一眨眼,仿佛在啁啾、在呢喃、在相互依偎、在欢呼雀跃。你仿佛在阅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一首隽永的诗歌,在聆听生命的绝唱。绘画作品最忌无趣、乏味和说教,吴越充分调动绘画的各种元素,构图和谐,设色典雅,构思巧妙,意蕴中和,充满着诗意、文学性以及宁静之美、和谐之美。

吴越曾说过,“美术的本质就是传递感悟、传递信仰,安放自己那颗漂泊的心。因此绘画让我坦然面对人生,绘画教给我快乐的智慧”。吴越也曾迷茫,也曾惶恐,也曾无所适从,但最终他说:

绘画让我把工作变成了生活;

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把时间变成了永恒;

把物质变成了精神。

绘画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的归宿。绘画让我体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际云卷云舒。”这也是吴越绘画作品中突显的强烈的人性光芒和人文关怀的力量。

三 当代性——当代意识是吴越绘画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文化,如果没有传承就没有立足之本;如果没有内涵、人性和人文关怀,绘画就失去了灵魂;如果没有当代性,绘画就失去了生存之道。因此,白石老人会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石涛,八大会发出振聋发聩的“笔墨当随时代”之声。

二十余年来吴越学习绘画的轨迹是十分有趣的,少年时代学习的是色彩素描和速写,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求学阶段,他学习的是平面设计和装饰绘画,工作之后担任的是教学工作和电信集团的IT设计师。因此,它具有多种学科背景和学科交叉的优势。在他的绘画之中不难看到鲜明的时尚性和设计语言,以及兼收并蓄的绘画风格。由此使他的绘画摆脱了古人视野的局限和心里的藩蓠。如果作为个案来分析吴越绘画之路,他的个人经历与学习过程也颇具价值与启示意义。大凡成就一个艺术家,技法也许只能归于雕虫小技,最重要的还在于学养与悟道。只有当你的天赋秉性、学养、见识、胸襟、情怀、生活的积累、知识结构的配置达到相当的程度的时候,你在技艺方面的千锤百炼的打造才能成为开启艺术的钥匙。因此,中国绘画的最高坐标就是人品与人格,到那时候技艺也才能游刃有余地传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激情与理想。

吴越,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浸润和启迪。如果说吴越近几年进入中国绘画之门,固突然进入学术视界,从而备受瞩目是一个蝶变的瞬间,那么他的孕育过程则是长达二十余年的学习积累和设计生涯。

吴越大学阶段就读于“成都大学”的装潢设计系,获得了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和能力。大学之前,他就读于“成都包装职业技校”进行了三年扎实的设计基础知识训练。而在三年职业技校之前,吴越一直生活在峨眉电影制片厂,那浪漫的艺术氛围之中,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电影美术设计师。每一部电影都要绘制成百上千幅场景设计图、效果图、制作图、轴侧透视图、道具设计图、服装设计图。吴越不仅浸润在这种氛围之中长大,而且还亲自动手参与电影的制作过程,每逢寒暑假都会随着父亲的电影制作组奔赴各个拍摄现场,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熏陶了他的艺术感悟能力。素描与色彩、速写的基础训练填满了吴越的少年时代,父亲会超负荷地安排各种基础训练,这样的超负荷训练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1997年大学毕业,吴越分配到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担任设计专业教师,尽管看起来与学生一般大小的他却承担着两门颇具份量的专业课程,“手绘POP”需要非常扎实的速写能力,而设计色彩与结构素描必须具备深厚的基本功。他扎实的基础教学能力与亲和力使他与学生能亲密相处与教学相长。几年以后,吴越进入四川省电信集团担任IT平面设计师,最后成为集团的设计总监。

十年的设计生涯,在平面设计方面极大地锤炼了他的绘画构成能力、设计思维与当代绘画观念。至今他的画面中熠熠闪光的构图就闪耀着“构成”的优势与当代性的元素。眼下他的工笔与水墨花鸟画中那些美妙的构图和当代性的激情,与十年的设计生活密不可分。使他的设计之中能游刃有余的运用“计白当黑,惜墨如金,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的原则”。

从中专到大学,直到IT平面设计,这长达十几年的设计生涯又造就了吴越的学科交叉,融汇,对接,以及各种姊妹艺术的嫁接,从而丰富了他艺术的内涵与容量,使他的绘画特别具有当代性、包容性。而学科的转换更具有一种融汇贯通的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他骨子里的文人意识的发扬光大,使得他尤为重视传统文脉与当代文化的结合,重视精神与学养的积累,使他具有学术的自觉与担当。这种积累犹如春蚕吐丝,也践行了自己的操守“抱林而藏,君子之行”。

2010年,吴越进入中国绘画学术殿堂——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他欣喜若狂、如鱼得水,他不仅常去拜访往昔如雷贯耳的名师大家,而且与学院的青年才俊朝夕相处、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其间数度去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对那些传世佳作朝圣。丰富的中华文化瑰宝,使他的心灵得到极大地洗涤与重塑。

吴越绘画中的纯粹性与强大的文脉、力量当是从此而来。从此,他主动涤荡着那些名与利的杂念,体会到“为学是一片欢喜的境界”的真谛。

其间,中国美院数度组织安排去雁荡山、千岛湖写生,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同学之间互相砥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纯正的教学体会,使吴越的绘画虫蛹破茧产生蝶变,从而成为美丽的蝴蝶,从而也奠定了吴越绘画的学术根基。从此,吴越的绘画更坚定了学术的操守与坚持,更彰显着品格的力量与人文关怀。

吴越的绘画之路还十分漫长,但至少他告诉了我们:“绘画是寂寞之道,要取得成就必须去名利之心,须澄怀观道,然后方可论艺。”

为艺之道,当讲究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方可精益求精,化茧为蝶。为学,应当是一片欢喜境界,不仅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水于癸已年端午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