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谈90后艺术家的内质审视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2017年2月15日在南京苏州区新光天地,举办了“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展览的主题:“不期而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参展的五位艺术家大多属于90后,他们各自的艺术图式和艺术风格都非常迥异,因为一个展览,他们的作品再次不期而遇,碰撞出了火花!正如展览海报上写的“不期而遇,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他们早在09年一起踏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学习,四年的学习生涯让他们成为了同学,成为了战友!本人有幸见证了他们从对艺术的懵懂好奇,一路艰辛的成长为90后新锐艺术家。本次展览的不期而遇,更为的是他们毕业四年后的久别重逢!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姚映华是个比较有灵气和才气的艺术家,从大一的基础课上就发现他和其他同学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他的毕业创作《为你演奏》系列让人印象深刻,作品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画面主题贯穿了人与音乐、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视觉符号,作者把这些视觉元素有机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产生新的视觉语言。画面传达出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担忧和对野生动物和环境的人文关爱。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孤独感,画面中心的人物或动物总是独处在一个灰暗压抑的空间里,这也体现出80、90后的某一种生存状态。在虚拟与现实环境中,虽然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如此方便快捷的大环境下,但是人们总是喜欢“宅”在家里,用虚拟的社交方式和外界产生联系。科技的不断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人与人的精神、情感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样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这些作品是姚映华内心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90后的某种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这样的孤独感还和他的现实生活有着必然联系。刚毕业的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先把艺术理想放到一边。只身一人来到深圳工作,他在深圳工作三年的时间里,先后从事过动画、漫画、景观设计等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创作。然后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作品,通过艺术网站销售自己的作品。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绘画语言趋于成熟,作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和姚映华个人经历不同,任思颖毕业后,顺利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三年研究生的继续深造,使她在校园里能安静、专心的研究自己的绘画。任思颖是个温文尔雅、恬静美丽的女孩,她刚进大一时,和人说话略有一丝害羞,脸颊飞虹,声音悠长婉转,低声细语,正如她的作品一般。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她的画透露出她的气质和情感。早期的作品借鉴了埃贡席勒绘画特点,以线条塑形、色彩平面化、画面装饰性很强。她还在此基础上进行线面结合,加入了一些小的笔触来塑造形体。内心的孤独感是80和90后共同的情感特征,任思颖画面里弥漫着这种孤独感和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无法对外界诉说,她只能通过绘画的手段,把这些内心的情感把它视觉化、图形化,用绘画语言呈现了出来,如:《别担心,这个世界愿与你温柔相伴系列之二》画面荒诞而诡异,背景黑色深沉压抑,仙人掌暗喻着现实世界的刺痛感,女主角手持小屋,窗子里的眼睛麻木的审视这个世界。唯有身边的朱红色的动物给人温暖,紧紧相伴!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她的作品里多次出现了各种动物与之相伴,给予情感的寄托和慰籍。她的《中场休息》,女主角手持牵线木偶,头戴面具。面具暗喻了现实世界的伪装,同时也把内心世界紧紧包裹,不让人轻易触碰。木偶更多呈现出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无耐,想挣扎却无法自拔,唯有身边的动物紧紧相伴!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傅志锋,性格温和,腼腆不爱说话,在大一的基础课就可以看出他考学前有着很长时间美术学习经历,而不是象某一类同学,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才无耐转投艺术。他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较强的画面表现能力,特别是在表现物体细节、质感、肌理的刻画上,就和大部分同学拉开了距离,成为班上的领头羊。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厦门,做起了美术培训。这也源于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专业的自信,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他的“管道系列”作品以冰冷巨大的水泥管为主要的绘画创作元素,画面色调以黑白单色为主,画面的主色调冷峻、压抑。画面里除了巨大冰冷的水泥管和施工现场,好似没有一个人存在。挖掘机正孤独无助的伫立于这空虚、荒诞的世界里。他通过圆形水泥管道的“圆”来看待这个世界无限制、肆意的扩张。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管道里的世界堆满了工业化生产的废弃物,呈现出一片世界末日般的景象荒芜、凄凉之感!他的作品尺幅巨大,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压抑、窒息之感。走近作品,画面上巨大的挖掘机孤独无助,松节油从挖掘机身上流淌的痕迹,好似挖掘机无声的叹息和哭泣。他这个系列作品折射出这个世界无休止贪婪的欲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关怀情节。

金冲和张泽彬是10年入校学习的,金冲来自于浙江金华,他体型虽然瘦弱,但内心十分强大。可能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他对艺术如痴如醉。在大一的油画作业《静物》就入选了“陆家嘴杯” 长三角地区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然而他并没有满足,在艺术的形式和语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在大三的“综合材料”这门课上,他用酒精、丙烯和油画这样的材料大胆进行实验,在图式上借鉴了中国古人的“溪山清远图”。用现代的材料重新“演绎”了古人的经典图式,从而产生了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他的“溪山清远”系列作品也获得了业内的肯定,作品频频亮相于各大学术展览,如2014保利新势力提名展全国巡展,2013雅昌未来艺术家展,2014年度中国新锐绘画奖邀请展,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等.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毕业后他仍然不断在“材料”方面继续探索与实验,他近期又开始对“陶瓷”这样的材料感兴趣,他说:“虽然学的是油画,但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情节”。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样式不管怎么变化,但他的艺术思想内核都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给他的绘画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张泽彬的作品,更多的呈现出装饰性和平面性,女性形象被抽象化,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画面色彩的协调统一构成了装饰性的美感。从“不期而遇”艺术家作品展

他们几人在学生时代就凸显了对艺术的“野心”,并树立了以艺术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012年他们在学校自筹举办了“画的平方——新锐艺术家联展”就已经崭露头角。毕业后的四年里,他们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探索,不断相互鼓励,不断一起进步!才有了今天的久别重逢!

通过他们可以看到,中国90后新锐艺术家,已经纷纷活跃在中国的艺术现场,他们正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传递出与前辈们不同的世界价值观和艺术主张,他们没有60后艺术家那样的历史使命感,没有70后艺术家那样的循规蹈矩,没有80后艺术家那样的玩世不恭,他们出生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和信息的大爆炸把时间高度的碎片化,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困惑、无耐和孤独。这些因素成为了他们作品的灵感和精神诉求。他们更加自我,更加社群化,更加追求精神自由和个人品牌价值。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给年青艺术家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平台和渠道。他们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微信、微博、艺术平台等渠道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体,通过和粉丝群体的交流互动,来销售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方式打破了靠批评家、策展人推荐和传统画廊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90后艺术家通过网上和线下展览,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已经成为艺术界不可小觑的群体,他们已经开始纷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吴 双

2017月3月写于云南丽江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