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笔

文/陆彦雪

停不了的笔


经常熬夜伏案作画的自己,常常被母亲责怪,心中虽无奈,但也完全能体谅做母亲的一颗心,毕竟自己久病不愈,身体虚弱,与这熬夜的坏毛病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既然都明白,为何还停不了手里的笔呢? 


当我终于抽出一刻的清闲用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突然想到了许多。 


 到大地上寻求给养  

《古兰经》曾明谕穆斯林要到真主的大地上寻求给养,细思这"寻求"二字,看似简单却透露着人生的真相——即使真主早已从他那里为人们降下了丰厚的给养,人的一生还是注定要奔忙劳碌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唯有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假若一个人好吃懒做,却将自己的衣食住行全然的托靠真主,那么他只是一个妄想不劳而获的人。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应该明白,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必须尽最大的努力,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们全然的交付给造物主,若顺遂如意,那是造物主的恩赐与成全,若事与愿违,那是造物主的启示与安排。既然忙碌是人生的常态,那么辛苦一些又有什么关系。何况于我而言,好不容易在二十七岁才拿起了画笔,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怎么能不好好的珍惜和努力。虽然现实充满了艰难,我依然不愿意放弃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即便以牺牲一部分健康为代价。在我心里,每一个白昼都像一个纯洁而美好的婴儿,它等待着你通过自己的行为赋予它全新的意义。无论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赡养自己的家人,还是用举意的文字唤醒沉睡的心智,亦或是透过用心血浇灌的画作传递善美,我想所有对时光的不辜负在造物主那里都将有着相应的回赐。 


心在哪,行为就在哪里。行为在哪,收获就在哪里。 


很多次,母亲都劝我不要再熬夜作画,我总是告诉她:如果每一天都没有行走在圆梦的路上,那么梦想就永远只是个梦。


 真主是美的,他创造美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美》一书中曾说过,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有三种——实用的、科学的和美学的。其中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而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初次读到这句话,让我很是震惊。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个人现实利益的时候,如果能同时兼顾和满足他人的需求,那么这就是"善";人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如果能以追求真理为目的,那么这就是"真";人们在审视这个世界时,如果能有着逐美之心,那么这就是"美"。


而细细思量这"真"与"善",难道不也是一种"美"?可见,"美"在人们的心灵之中是享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的。要不然,这"真"与"善"的至高境界又怎会同视觉的美感一样最终都是以"美"来呈现在人们的心灵之中呢?同样的,当你用双眼重新打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花草树木时,你会发现在人们的心灵之外,美,也是无处不在的。 


何以"美"会占据着人们的身心及周身的一切呢? 因为,真主是美的,他创造美,他喜爱美,他将美播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深刻的领悟到这点的,正是我手中的画笔。 当你以画者的角度开始重新观察眼前的世界时,你的眼睛会被不断的打开,你会看见越来越多以前所看不见的东西。你会发现"光影"是何等伟大的奇迹,你会惊叹色彩的美妙,你会站在伟大造物主的杰作前感慨自身的渺小。你会震撼于一片叶子的脉络,你会痴迷于一朵花的绚烂。甚至,当你把眼光投注在自身之上时,你会被造物主所赋予人类的最优美的形体所感动。即使作为穆斯林的自己对人体画像敬而远之,但也瞬间理解了那些古往今来痴迷于描摹人体的画家也只是些流连在造物主的完美杰作前不能自已的铁杆粉丝而已。


如果人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双眼所聚焦的事物,自己的双耳所聆听的声音,自己内心所搁放的欲求是怎样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心灵的,人们必然只会以"美"来谨慎的衡量一切侵入内心的事物。因为没有一颗卑劣的心灵,是从"美"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既如此,又怎能停得下这手中流淌着"美"的画笔呢? 


 画笔上的举意 


如果你要问我在绘画上对自己寄予了怎样的期望?我会告诉你,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凭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风景花卉画家。但如果你要追问我最私密的想法,我会告诉你我其实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为"穆斯林"着笔的画家。


有什么区别呢? 在我看来,画花卉和风景的画家并不缺我一个,但为穆斯林题材提笔而画的却必须由我来做。这是我绘画最初的举意,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果说文字是一种宝贵的自我表达,那么绘画也应该是这种自我表达的重要补充。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从来都是从自己真实的生活里汲取养分和灵感的。如果不把生活里自己最真实和最珍视的那部分纳入到艺术创作中来,画笔也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最紧要的意义和使命。如同对文字的期许,我也希望自己的画笔有朝一日也能触碰到一个民族的内心与灵魂。


这注定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思索、积累和尝试,也无法一蹴而就,但我并不畏惧,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只要不停下这手中的笔。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