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画里的人,都没有脸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来北京十年,我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我希望用自己的风格将它们演绎出来,在其中看到平淡亦或是荒诞,由观者自行选择。


——韩修智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韩修智所画的,是他这十年来在北京看到的一些人,画中的人,都没有脸,韩修智说:“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表情,即使有,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没必要画了。”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北京是包容的,也是苛刻的。生存不易,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人,经历的不易只会更多,韩修智用直白的笔触,描绘着他熟知的、偶遇的、本地的、外地的人们……我想,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北京市民图鉴。


“我从乡村来”


在韩修智前几年的作品里,没有城市,只有村庄。“这个系列呈现的是我童年时期在村庄生活的场景,那里的一切很简单,如同世外桃源,而现在由于环境变故,再也见不到那样的风景,只能偶尔在梦里回去一趟。”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韩修智在老家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我和我的村庄 木板丹培拉,40×40cm,2013


韩修智曾以全国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然而《我和我的村庄》画风朴实直白得如儿童画,没有严谨的造型和透视关系,却让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祥和、温馨与宁静。

采用何种技法,取决于创作者的情感与目的,“我想描绘出童年记忆中家乡的模样。那是山东省的一个村庄,村中有大大小小的池塘,附近有许多谷堆,人们割完小麦后会将秸秆用来烧火,每当夜晚降临,我会站在池塘边的桥上,借着村中微弱的灯火,等待父母回家……”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我和我的村庄 木板油画,70×96cm,2014


在韩修智的家乡,家家户户之间没有围栏,唯一的阻隔就是住户房子的墙。每家都有一口井,为了方便取水,洗脸盆放在屋子外面,水井附近。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我和我的村庄系列 布面油画,70×96cm,2014


“池塘边的谷垛时常失火,多半是由于小孩子的恶作剧或者失误,幸好离池塘近,看到火情的人,会赶过去手忙脚乱地一起救火。”


“我决定去北京”


离开自己熟悉且热爱的家乡,去往北京,是韩修智高考时所做的决定。


“上高中时,‘央美’于我是个很神圣的地方,然而这种认识有盲目崇拜的成分,目标谈不上不明确,直到一件事刺激了我.....

高考成绩下来时,我的分数惨不忍睹,另外两个同窗却都考上了央美。我问他们怎么考的,一个哥们儿告诉我,他们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还以极其轻蔑的语气对我说:不建议你去,北京不适合你……从那时起,我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我意识到最好的艺术资源、最广阔的视野都在北京,对央美的渴望也变得热烈且确切。”


2010年6月,韩修智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央美,他站在湖边查成绩,当看到自己的分数时,兴奋得把诺基亚手机扔进了湖里,然后激动得流泪,顺便心疼手机。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面具 布面丙烯,75×75cm,2016


这张画描绘的,是韩修智艳羡其他金榜题名的同学的场景。


“在北京的我们”


“讲实话,我并不喜欢北京。这里的建筑,这里的空气,使我无论怎样去适应都很难找到归属感。要不是因为眷恋文化氛围与资源,我还是想回家乡。


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我尤其喜欢观察劳动者,这是我在北京街道上行走时的一点乐趣。”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比起在写字楼里穿梭的白领们,这类人更随处可见,他们将全部精力用于养活自己和服务他人,无法奢望更高级一点的精神需求,但是他忙起来的样子,却散着着一种异样的光亮与生命力,我父母就都是体力劳动者,我享受描绘他们的样子。”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数钱的人 布面丙烯,35×40cm,2016


市区里,一个回收旧报纸的人,急匆匆把车子停靠在路边。

以为他有什么了不得的急事,原来,是下车数钱。

验收劳动成果的喜悦,真是一刻都等不了。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 卖早餐的人 布面丙烯,12×12cm,2016


在一个雾霾天,一个早餐店的店主在室外和面。

他带着厚厚的口罩,看不清脸。

如果走远,他的整个身影也看不清了。

即使在雾霾天,在室外多逗留一秒都让人难以接受,

但依然有许多人能接受这样的早餐。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春天》布面丙烯,60×70cm,2017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严寒过后,缓缓流动的暖意让人们感到兴奋。

热爱生活的人们,总是能想出许多五花八门的活动,来表达他们迎接春天的诚意。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喝咖啡的人》布面丙烯,60×80cm,2017


每年的6月-8月,是外地学生来北京学画的高峰期,央美附近会有许多培训班的人来招生。

这些人为了抢学生资源,经常大打出手。

学生们对这些见怪不怪了,面对远处的嘈杂,专注做自己的事,眼皮也不抬一下。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外地人》布面丙烯,40×50cm,2017


两个工人,推完沙子之后坐在路边吃饭。

主食是馒头,饮品是啤酒。

这样的场景对他们而言,不是一段经历,而是生活方式,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想想,他们的生活很实在、也很无奈。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生存》布面丙烯,40×50cm,2017


“我在我家附近的市场买肉,经常和一个摊主聊天。

他和我抱怨,越来越多的人去超市买保鲜膜包好的肉,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差,生存之地越来越狭小。”

摊主卖肉,用廉价劳动力置换一点点金钱。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摊主与钩子上的肉无异。

有一些屠宰,实施者是人,

有一些屠宰,实施者是时间。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取暖》系列之三 布面丙烯,50×60cm,2017


晚上撸串儿是北方人一大爱好。

朋友们聚在一起,畅饮、畅谈。

在北京,能一起吃饭的人,也许只是陌生人,但是能一起撸串儿的人,一定是朋友。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吃早餐的两个女人》布面丙烯,40×50cm,2017


在早点铺子吃饭,经常遇到两位大妈,以极其刻薄的语气大声喧哗,议人长短。

“两位阿姨,我只想安安静静吃个早餐,这样简单的要求,你们怎么就不能成全……”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排队的人》布面丙烯,60×70cm,2017


“北京”,不仅仅是一座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符号与巨大的文化容器。提起它,许多人的情绪会变得五味陈杂甚至敏感。借用弗洛姆的说法,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来到这里的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与可能,也承担了相应的不安。


而韩修智从来不会用符号化的东西刻意渲染、妖魔化北京。他笔下的人们,有辛酸,但不悲情;有喜悦,但不煽情,他客观不矫情地记录着众生的形态,平淡且真切,让观者自行在其中找到自己、找到共鸣。


下期艺术家专访推荐

孙静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六年以来,她专注于描绘女性。她笔下的女性是性感的。她们拥有健康的肤色、圆润匀称的肢体、慵懒自若的姿态与神情……这种性感绝非从两性角度去衡量的、丰乳肥臀、唇红齿白的性感,而是一种健康、自在的性感……


想要了解孙静和她的画,欢迎关注ArtandSpace微信公众号,以获取最新的文章与动态


夏季展《纳凉》正在进行时,欢迎朋友们前来参观!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北京市民不完全图鉴 | 韩修智

地址: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中街 F03-4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