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ARTFRAGMENT专访 Jessica Cristal采编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最早认识房圣易老师,是在Artand平台上。值得一提的是,房老师的每一件作品都非常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每一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完全不同的题材和体裁——每一次,都是在颠覆自己,这在当今被互联网一次次加速的社会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艺术圈中尤为可贵此次的采访对于我个人来说可以算是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它很大程度上解答了困扰我很久的艺术问题,也把我领入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为什么要创作黄金粪、黄金硬币,刻意模仿西方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是否过度重视形式上的创新?

艺术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

希望这篇采访,能给你一个答案。

1.讲一讲《仿沃霍尔笔意之……》的创作初衷吧:为什么要刻意模仿安迪沃霍尔呢?

答:

当前艺术史的书写方法还是线性的,通常只记载每一个时代有特殊样式贡献的艺术家或者其作品,因此艺术家们总是“不断创造新玩法”。我认为当代艺术的叛逆精神是其价值所在,但也是它的死穴,是要突破的“最后的底线”

《仿沃霍尔笔意之……》系列是对西方艺术常识的冒犯,也是本土文化经验的一次释放。我更在乎的是“冒犯”本身,这是对西方艺术反叛传统的反叛

2. 您的意思是否是:当代艺术如此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是否忽视了艺术本身所要传递内容的深度?

答:

任何形式的改变都需要内在驱动,当改变的出发点与艺术的本体演进无关,甚至与个人内在真实感受无关的时候。艺术就被拖进虚伪与夸夸其谈。简单说:进步或许需要改变,但改变绝不意味着发展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艺术家房圣易把在欠发达地区兑换的一角硬币镀上黄金,然后在发达地区销售出去,再用销售所得购买漂亮的小发卡,送给贫困地区的小女孩。

3. 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创作出“一角金币”这件作品呢?

答:

在山区旅行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土墙上的标语“严禁虐杀女婴”,当时震惊得五雷轰顶。在此之前“重男轻女”对我来说只是个成语,这个经历调动了我的一些记忆,这些记忆串联起来让我意识到,其实这种不公平的事情从来都在,只是没有和我的命运发生交集,所以我选择性地忽视了。我回忆起小时候家的附近有一所医院,医院的后面有一片“红树林”,父母都会嘱咐孩子不要去那里玩,长大后我才明白,出于只能生一个的压力,很多女婴生下来就会被杀掉掩埋在那里,可能是埋得浅,经常会裸露出来。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偶遇一位老乡,他告诉我他家乡的一个偏方,将刚出生的女婴放在网兜内,置于山溪湍急处冲刷,日子久了,只剩下晶莹白骨,可入药,治隐疾

同样是自己的孩子,只因为性别不同,就有巨大的差别待遇,由这样的人构成的社会,是不会在乎人权的。当然这背后有大的时代政策背景,可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政府官员,我不想探讨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我不能为她们做成什么,我只想让她们得到一点温暖,我只想让遇到我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个问题。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4. 那为什么是特意要给来自贫困山区的硬币镀金这一形式?

答:

钱币的面值对每个人都一样,钱的购买力似乎是公平的,但每个地区的人们所拥有的购买力水平确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艺术的介入,将仅有很低购买力的一角钱,在发达地区换得了更高的购买力,再购买对于贫困地区并不实用的漂亮的发卡送给小女孩们。

我在设想应该送什么给小女孩的时候,首先想到这个小礼物一定是只有女孩子才能用的,否则东西不见得能落在她的手里其次,这个礼物应该是她的惯性生活里没有的,我希望她能对这个礼物产生一点好奇,又因为这个美丽的小礼物而对美好的东西产生一点点向往最后,这个发卡的材质不能太华丽,样子也要适合小孩子

至于为什么要送发卡而不是食物、文具等更实用,甚至更急用的物品给她们呢?始终相信一个道理,能带我们摆脱窘境,走向光明的只有“向往”,只有心中的向往才能不断地激励我们,才能让我们敢于迈出蒙昧、敢于冲出惯性的生活、冲出封闭的命运。

我不敢高估这个小小礼物的作用,我也不在乎这件事情还能不能称为艺术,我只能遵循内心来使用我微不足道的能力。

5. 我在看了您的解释才霎时明白您此举的用意,所以我想,当代艺术是否需要语言阐释?这个阐释,是否只限于艺术家本人?语言阐述与艺术表现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

答:

视觉艺术并不需要语言的转译,但语言与文字还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传播的功能,在传播的途径中需要语言,这确实会令人误会。事实上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场”,观看与接触之后,人们自然会产生反应,但不见得会马上形成逻辑,或者不见得产生与创作者一致的思想感悟。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仿沃霍尔笔意之张国荣》

6. 只是这样的“产生反应”会不会有些低效?很多时候我在看到艺术品的文字说明后才恍然大悟,并激发思考;但如果仅仅保留视觉刺激的话,我可能也就不会有所感觉。就像很多的文学著作一样,如果不先去网络上搜索关于其创作背景、作者意图的资料,可能就没有办法去引起兴趣让我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认知态度了。

答:

常规展览的方式是陈旧的,很多人都希望能有更好的诠释途径。所以我们才看到各种各样新奇的展览,已及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作品。但是,如同文学一样,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容易理解,或值得“阅读”。观众的理解层次也不同,很难要求一件作品让各个层面的人都能一目了然至于“低效”,我想这不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事情。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艺术家房圣易将一枚“黄金粪”放置在河北省大厂县境内的鲍丘河岸上,并宣布展期为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在此期间,“黄金粪”与垃圾堆积而成的河岸,以及乌黑腐臭的河水共同组成一幕怪诞的场景,房圣易说:“这一幕场景就是我的作品,如果黄金粪被人捡走,那展览提前结束”。

7. 黄金粪、黄金硬币、模仿西方艺术作品……您究竟是意在实践什么又是为什么要实践呢?

答:

每次想到艺术作品只能在画廊、美术馆里与社会发生联系,而售卖与被走马观花地观看就是艺术作品的宿命时,我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但是艺术创作走向更多的领域就有更大的意义吗?我不确定,但这样去做能满足我个人的心理需求。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英特纳雄奈儿就一定要实现

8.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艺术,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吗?

答:

艺术根源于社会,也反作用于社会。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经提出过文学创作的四个方向:“自我表现的欲望;唯美的思想和热情;历史方面的冲动(希望还事物以本来面目);政治上所作的努力(希望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帮助别人树立要努力争取的到底是哪一种社会的想法)。我想,艺术家无法逃避社会,但是选择让自己的创作与社会发生何等程度的联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仿沃霍尔笔意之牛比》

9. 当代艺术是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艺术形式到了没有语言就无法理解的地步,或者说,当代艺术的目的,全然是为了展现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对于形式,已经完全不顾了?

答:

作为依然以视觉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依然是不可跨越的程序。不要苛求理解所有看到的艺术形式,视觉语言的产生与我们的语言一样,也存在“巴别塔”(旧约中上帝为了防止人类修建通往天堂的“巴别塔”而使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不同地域文明、生活经历等等背景,依然可能造成视觉语言的传达障碍。语言帮助沟通理解的前提同样是“彼此使用相同的语言”。

房圣易:聊“当代”艺术的那些事

《波普之泉100年》

10. 哪怕结果没有这么绝对,但至少我们是否可以肯定,当代艺术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思想。那既然想要理解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目的就必须要通过文字阐释,那为什么还要有作品本身存在呢?如果一张白纸都可以是极简主义的代表,那我们可否预测在多少年后的未来,作品本身将彻底消失?

答:

我不认为当代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展现思想”。毫无目的地展现一个图像,或播放一段声音,是不是也能构成一次艺术行为呢?我们可以抽象得出任何事物的“目的”,但事物的存在不见得与“目的”有关。目的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分析艺术创作人类面对事物的发生、演变会自然给出心理反应,对于心理感受的逻辑性思考,以及对于观看体验的理性反思,可能会带来“思想”的形成。我更愿意把艺术看成是“思想的诱发剂”。文字能够承载人类浩渺的文明,但不能代替文明本身。所以书本上的内容我们称之为间接经验。视觉、触觉等直观的感受,永远不是文字可以替代的。

采访终了才发现,再多的文字,也终究展现的只是房圣易老师的一小部分;再多的讨论,也终究无法给予当代艺术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因这份神秘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当代艺术,但在慢慢了解的过程中才愈发明白,真正吸引我的,是艺术背后所展现的愈发自由和生机的人文思想,是一颗颗勇敢地去直视社会问题的心。艺术或许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但提出问题,又可曾不需要勇气和智慧呢?

——Jessica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