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墨 四代流變 劏房出繆斯 袋中藏山水

香港水墨 四代流變 劏房出繆斯 袋中藏山水

香港水墨 四代流變 劏房出繆斯 袋中藏山水

 【明報專訊】為慶祝香港回歸20年辦的畫展,介紹水墨藝術在1997前後的流變,由大師呂壽琨的禪畫,到90後年輕人的工筆,一派典雅。然而細看新一代畫家筆下,購物袋承載山水;木几底有一節港鐵車廂穿過;紙巾繪上掩嘴的猴,臂現一朵洋紫荊。「因心造境,以手運心」,以劏房生活為靈感,創作袋中山水的張小黎如是說。
中國傳統山水畫,講留白,講空間,張小黎卻把山水放入首飾盒、包裝袋。她1989年生於貴州,2008年赴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與生物,畫作靈感源自畢業後的「港漂」生活,每年經歷一次搬屋的循環:「在這座城漂,像一棵一年生草本,在一個盒子般的方形空間裏,以一年為限,生根發芽,長葉開花,隨後落葉離根,再到另一個空間生根發芽。」 後來,張小黎到了北京,工作室在農村,「平房小院,棗樹杏樹,小雞白鵝。治安靠大狗,shopping去村口」。兩種生活面貌為她帶來衝擊,「異化很多習以為常的東西」。盒裏裝的原來是「假山水」,峰巒都是積木,她說城市人繪山水,無實景依附,景由心生,反映個人生存狀態,不必畫真山、真樹、真水。
夢遊上水桃花源
同是1989年在香港出生的卓家慧,亦以生活體驗入畫,她在上水村屋創作,「《我的桃花源記》正是我從上水火車站出發,乘小巴,經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穿過窄長的高爾夫球場路進入村屋的感受。每次坐小巴,聽着小巴司機播放的老歌(他們喜歡放英文老歌或鄧麗君那些老金曲)進入鄉郊,都有種進入桃花源的感覺。」 卓家慧在展覽中展出3幅畫作,右邊一幅《我的桃花源記》,旁邊的《凝住片刻》則取材自西方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永遠停留在下午6時的瘋狂茶會。她筆下的動物毛髮絲絲分明,水墨畫中,細描動物毛髮的畫法叫「絲毛」,原以為這步最花心力,卓家慧卻說染色比絲毛花的時間更多,「我習慣用白絹自行染色(而非買現成底色已染啡的仿古絹),需要反覆薄薄的染很多層,才有豐潤的色澤」。日夜投入,一幅畫作需3至4星期方可完成,畫家說過程「極度專注、精神集中得有點瘋狂,像一個人的瘋狂茶會」。
藝倡畫廊負責人金昌玲今次與梁兆基共同策展,展覽以10名藝術家簡示三代水墨發展的脈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帶起新水墨運動的呂壽琨、王無邪,以及賴恬昌的畫作,同見中西元素融合;走到畫廊中間,可見中生代文鳳儀、甘志強在媒介上突破,以焚香、雕塑創作;最後部分是何冠廷等4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中英港「三不」馬騮
畫廊一頭掛上曾隨趙少昂、張大千習畫的方召麐1997年畫作《香港回歸祖國》,歡欣昇平;另一頭新生代作品之中,許開嬌的裝置作品《我們仨》,以3隻猴子隱喻香港、中國、英國。許開嬌說那是她對各方陣營的觀察,猴子不說、不聽、不看,「蓋着耳朵是真的不聽,還是半開着在偷聽呢?雙手捂着嘴巴,是不說還是在驚訝?真的不看,還是另一種情緒狀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方法。」正如回歸。 
■「欲窮千里——後97香港水墨」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周日休息)
地址:藝倡畫廊(中環擺花街1號一號廣場21樓) 
查詢:2526 1091 
網址:www.alisan.com.hk
文:玲子 圖:藝倡畫廊提供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