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艺术商业》专访 编辑:凡琳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Q:《艺术商业》 A:艺术家 王浩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Q: 您创作的习惯是怎样的?,开始创作一件新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A: 这几年,我的创作主要围绕写生的画稿、速写,以及通过读古画、文章来进行多一些。某些生活的场景片段,包括摄影、音乐、歌剧作品等,都曾给我带来创作的灵感。我写过一篇论文《文徵明与拙政园》,是通过对文徵明相关的绘画与诗词,以及拙政园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解读,创作了《暗香》这幅作品。创作的想法来自于我对绘画与文本的解读,物象取自园林题材,我有意将园林的环境元素设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并融合诗意,来呈现理想当中的园林意境,表现幽居的一种状态。我所表达的是内心对诗意的追求和向往。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暗香》 120*220cm 绢本水墨 2015年



Q: 为什么对山水情有独钟?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您平时在创作山水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和自然的关系?


A: 在美院时期,我们曾经历过大量的写生。对于我来说, 不断认识、学习、挖掘自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还要不断地去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规律,也就是对于绘画中“物理”的一个体认。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 来获得笔墨经验之外的东西,它是生动活泼的,笔墨的呈现往往体现出你对自然造化观照的深度。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帘》 45.5 x 70cm 纸本水墨 2014年

Q: 中国古人常从山水中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对您来说,山水意味着什么?


A: 宋代郭熙讲“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鱼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讲的就是他爱山水其中的原因。对于我个人,我想观自然山水之变化,也是自我体认和反观自己的途径,他同样可以折射出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山水可居可游,你身体的一切感知,都可以与自己内心相关照,获得精神上慰藉和参悟,人与自然一体化,坐穷观化,澄怀味道。这可能也是我喜欢山水的内在原因。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玉龙》44 x 139cm 绢本设色 2016年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苍山》 44*139cm 绢本设色 2016年



Q: 您的创作受到过哪些大师、流派的影响吗?后人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尝试吗?


A: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一些功课,美院本科四年里,宋、元、明、清的一些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我们都上手临摹过,董源、巨然、范宽、郭熙、李唐、马远、夏圭、元四家等等。除此之外,我喜欢读画,写体会,所以这些年来我做了一些对古画解读的积累。每个时期,每位大师的作品对我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我创作的需求来进行的,每一个时期所学习的作品,是根据我需要什么来选择,这种方式我把它称作“拿来”。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有它的生长环境,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对于山水画的学习,也应当着力于优秀传统之中,这里说的优秀传统不仅有中国的,还有世界的,只要是好的,都可以拿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去发展,可能更加有意思,当然不论怎样发展,都要建立在一个高的文化品格的基础上,才更加有意义。在这方面,我也不断在做一些尝试,在一些材料上,题材上和一些文本上等等。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竹雲亭》 36 x 76cm 纸本水墨 2017年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雁荡山》 35 69.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王浩:静望山水,澄怀味道

《卧松云》34.5*94cm 纸本水墨 2017年



Q: 除了山水,有尝试其它的题材和材质吗?您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具体计划?


A: 接下来的创作,我想尝试一些非山水的题材。当然,山水部分我现在也把它分成了几个系列,如写生的,文本式的,基本上给自己设定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周或半个月,来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创作。周期短,但是非常有效,你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事情就多了,也就丰富了。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