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故宫博物院将于九月举办“青山绿水”主题展览,届时北宋王希孟名画《千里江山图》将再次展卷,上个世纪,这幅作品展出不过两次。值此时机,我愿重提《南山几万重》,这是我2010年的旧作,作品采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手卷”的呈现形式,全景式寄托思想的画面,与阐述思想的文章共同呈现,这种将画面与评论文章并置在一起形成一件新的作品的做法,与西方的“概念艺术”似乎有联系但又截然不同。《南山几万重》由三个部分组成:画心是一段具有中国宋朝时代特征的山水画,这是用古代绘画作品《千里江山图》的四十二处局部组成的一幅看似毫无拼接痕迹的合成图片。一百多间茅屋散落在画面的各个角落,这与中国山水画中“点景”的房屋通常只有一两处的规律截然相反。似乎在隐喻中国隐士的精神寄居世界已经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拖尾是一篇议论中国隐士及政治现状的文章,以中国书法的样式呈现。引首标题,从右至左阅读为“南山几万重”,“南山”特指中国文学意象中知识分子的隐修之处。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南山几万重

中国人对于知识分子的道德要求很低,即使他们不能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但只要能够不与丑恶的政治势力同流合污,能够在争权附势的风气之中提供一种相对清高的范例,那就算是好人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都要面对这样的统治思维,毕竟这是一个拥有集权传统的国度。文字狱与因言获罪的情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面对利诱与威胁,知识分子能选择的既不丧失尊严,又能保住自由与生命的政治态度,恐怕只剩下“不合作”了。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中国人把不肯与政治集团合谋的知识分子称为隐士。当然,隐士精神里也含有躲避迫害求得保全身家的意味。但是在必须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们能够保持直言不讳的本色,拒绝扮演被政治利用的工具。当下时局尤艰,如果精神的世界里,真有一处可供人隐逸修行的“南山”,想来当有几万重,否则怎么容得下如此数量庞大、有良知、并且懦弱的知识分子们呢?

中国人在千秋永立、咫尺天涯的山水画中,凝聚的是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不与暴政同流的隐士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渴望有一处精神净土可以包容他们的灵魂,如今,这容纳了过多中国隐士的山水之间已显得不再萧瑟平和。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中国古代有一种文人艺术传统,其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着重于表达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不是单纯注重技巧、风格、题材的艺术创作。文人艺术里常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我不确定我用现代技术创作的作品是不是与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但我想,我们对于艺术的追求,都没有停止在艺术语言终止的地方。

该作品曾参加由栗宪庭先生,尹吉男教授作为学术顾问,由后果、李储会、了了共同策划《造山造水——2011县城双年展》。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全作品共使用十四枚印章,皆由艺术家本人篆刻完成。

《千里江山图》咋变成了《南山几万重》?

《南山几万重》39×390cm 2010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