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绘画装置作品自叙书之二

《○》系列绘画装置作品自叙书之二

我需要观看我的作品,要如同第三者一样的去看待。

我需要审视我的作品,要如同无知者一样的去思索。

我需要感受我的作品,要如同外星人一样的去考证。

我需要证明我的作品,要如同我自己一样的去批判。

《○》系列绘画装置作品自叙书之二

《〇-E小调的转动》-布面丙烯有机玻璃丝线-120x360cm-三联画-2010年-杨越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他具有引导和批判的力量,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指明灯。而视觉艺术,更有着可以作为实证的能力,这也就是当代艺术充满哲思的原因之一。而绘画艺术,有着最能接近真实和反应真实的本质。杨越的作品是让我欣慰的,他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关于生命的和精神的最终栖息地的思考。

杨越《○》系列绘画装置作品,远远的望去,那一个个圆的、方的、三角的、椭圆的、不规则的或者复杂的组合体。每一个都散发着不可抗拒的迷人光彩,是那么的神秘而诡异,幽静而深邃。甚至我都开始怀疑我是否来自地球,这嫣然是一个从未被认知的世界,有着宇宙的光辉,却没有那么可怕的黑暗,而是给予我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欢愉,如同希望的飞翔和美好的遨游。面对他们,我如同站在太空的边缘,俯视着这个异样的,充满任何可能的空间,感觉要被吸进去似的。而我不打算抗拒,也无法去抵抗,好奇的本能无疑是我们进步的一大动力,于是,我小心翼翼的靠近它,充满了期待。

随着我脚步的渐进,我的耳际飘来熟悉的声音,我停下脚步,低头侧耳时,听到的不正是地球时时刻刻在奏鸣的交响曲吗?我所熟悉的也是人人都熟悉的各种声音,被编织成了一曲不知出处的天籁之音。而映入眼帘的却是满身的斑斓,我该以何等姿态或身份面对我迫切的好奇呢?该是来自人性的或是神道的呢?或是外太空的价值观呢? 我莫名的激动,也莫名的悲切。人类的理性并不是使我们变得更加卓越的最佳方案,而此时的感性,正好诱发我的理性,只是因为我仅仅是在人类的文化或者历史中被捏造的一个个体而已,所以,当我要去发掘那些秘密时,我便是激动的又是悲切的。

顺着这彩色的光晕,似乎像条绳索,将我拉进了具有宗教般陈列的空间。环视四周,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及其严密的规律感,宇宙的,自然的,历史的,人性的,宗教的,科学的,哲学的,艺术的和生命的。画面镂空部位,分成六、八、九或十二等分等等,又分成不同的圈数,细想这些数字组合的含义,涵盖了宗教性的六,哲学性的八 ,道家的九,科学性的十二,乃至完美程度的十等等。而这些镂空的部位,又有渐进的图形和零散的几何图形分布,整体看是类同古老的符号,或是一些宗教的符号,或者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星系。又有数学进制法的表示,而又充满了相互的联系性。不得不怀疑独特性的真伪,我所好奇的是他为何隐藏了一半?

从感性的视角去看时,第一,达到了视觉上的美感,以充满中国传统书画的禅意和中和之美去规划镂空的位置。而所有作品的中心位置,都是空的,若一个不以自己为中心,超脱悲欢是非,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真有万法皆空,如梦幻泡影的感觉。第二,是为了引诱观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他的意图也明确的表示了出来。历史的肯定并不代表着不可以去怀疑,价值的恒定也并不代表着是唯一的出路。虽然千年来,人类的本性并未有多大的改变,可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无疑需要别样的态度去对待真实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本身在自我完善,如同历史的发展,有着历史本身的自主选择性一样。

每一幅作品在这个空间里都是独立而独特的,对应着画面的内容,镂空的形式不一样,所附加的灯光颜色也不一样,如同每一个独立的灵魂一样,拥有着他自己的故事和生命的轨迹,加之场景音乐,就如同是一场外太空的祭祀或审判的场景,或是一场争鸣的宴会。既然我已经身在其中,且不可能逃离我自身背负的使命——寻找精神意义的彼岸,于是,我再次的靠近。

现代艺术的纯粹精神和后现代艺术的本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延伸,再以当代艺术的开拓性和哲理性的植入,构成了他的作品,画面自然是最为主要的部分了。这些幽灵般的图像,所附加的正是生命长河中的最大问题,即生和死的问题。各个文化各个宗教都有其解答,而杨越的切入点,落在了人的自身与自性中,也就是说,只有解决了人的本性问题,才有可能再次发展和超越,亦或升华!人之所以为人,是在一定的法则和规律下存在而被确立的。究其当下人们的所为,打破了一丁点自然法则,就已经使我们陷入危境。如果无法成为神,就只有灭亡,很显然,我们不可能成为神。而即将到来的毁灭,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把自己当作神一样的今天人类。可是几千年来,我们进化了些什么呢?面对今天的各种问题,唯一解救的办法是从我们的生命轨迹中去寻找答案。

画面的主题是对人性的,欲望的,生死的,家园的,处境和未来的担忧和思考。通过交织而扭曲,充满了张力而动荡的人物处理来结露人性的真实以及精神的混乱,然而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身影,正如一个没有完整的灵魂,终究是可悲的。欲望也是把双刃剑,催生了新生的希望,也导致了死亡的恐惧。然而他用缤纷而纯粹的色彩,把这些安置在了一个诗意的国度里,并给予理想的羽毛,托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梦。我们的息息之地应当是和我们一体的,共同呼吸和感受,不分彼此的。他用一种手段来规划这样的理想,即“流变”技法,将一切都带入了一个梦中,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浑然一体而又清晰明了,并给予永恒的光明。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最终没有呈现时,在杨越这个灿烂而梦幻的世界里,是否会实现?他给出了一个绚丽的梦,却也显露出他的哀痛与决心。这正是在不可能成为神而又要面对当下的窘迫时,他给出的答案。

西方艺术史有着其自身的最大障碍,即风格化的陈述和区分,等于直接抹杀了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感官和情感的真实保障体的作用,以及精神的自由限度。然而也有其好的一面,可以直接而快速的认识和区分艺术作品的独立价值与意义。就其后者来看杨越的《○》系列绘画装置作品,有着类同后现代艺术的整体形式,因为使用光这个元素而将后现代艺术推进了一步,便与当下发生了关系,却又牵引着过去的影子。画面内容是具象的,具有表现主义的人物造型,却以印象派的狂热和未来主义的幢景构成,加之他的“流变”技法,嫣然脱离而又延续了美术史的脚步。从作品的成列和展示来看,又属于当代艺术的第三空间美。这个复杂的结构该怎么去定论呢?也许去定论这件事,从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或许,时间会给一个答案。

纵观杨越《○》系列绘画装置作品,是给希望安上了翅膀,给未来设定了美好,给当下注入了力量。当彩色的云彩划过头顶时,他会在哪里,等着一个个路人。

杨越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