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坎法:静谧的本相

编撰:王敏    2013/07/02 

柯坎法:静谧的本相

  编者按:在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笃定的口号已经很难说服我们。相反一些不确定的迷茫似乎更加令人可信,谎言如同真相一般,具有同等可信任度。然而,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选择自己所相信的事与物,而选择的差异性即导致价值观的差异。柯坎法的创作历程,如同一次痛苦的"戒毒"经历,在逃离旧有思路和探索新载体的交错中,历练出真实的画面。 

  逆转,探索新载体 

  寻找题材、更新视觉一直都是艺术家们所面对的问题,随着观念的产生,很多架上艺术家将观念融入绘画,但是否真的合适呢? 诚如贡布里希的所言:"艺术最终还是回归于是否合适",于是"合适"便成为了一个关键词。 

  早期的创作,柯坎法以女孩形象作为视觉元素。而这一视觉符号,俨然成为了艺术家让观者谨记的一种催眠手段。或许不断地重复符号是"节能"的,但柯坎法并没有沿用这种相对取巧的方法。当女孩形象创作达到炉火纯青境界之时,柯坎法却选择了慢慢地舍弃,并且对原有的绘画语言进行重新解构。尽管艺术家对于熟悉的表现手法及主题存在着惯性,在"转型"的开始阶段难免沿袭着早期的成熟创作套路。尽管如此,柯坎法却坚持反复不断地从中抽离,一步步的抛弃那些信手拈来的符号。这一段逃离旧有思路和探索新载体的交错历程,仿佛一次痛苦的"戒毒"经历,锤炼自己的同时也历练出了真实的画面。

   由物生发的力量 

  从早期的女孩形象到如今的物件描述,柯坎法的画面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显然,人物绘画是较为容易阐述、表达的图式语言,但当阐述一些并没有承载社会或者个人情感的物件却不是容易的事。鉴于这些无关痛痒的物件并不具备阐述的宏观条件,也就是传统观念中常常提及的"不入画"。在当代艺术中,常常表现为"借物喻人",常见的物件题材的作品总是和当下的社会发生某种联系。然而,柯坎法近期的绘画作品中所描述的物件却不具备惯性思维下外放的社会力量。这不禁引起观者猜想,画面中所呈现的物品是否就是艺术家的生活折射呢?柯坎法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为物件预设及赋予任何情感。而观者所萌发的感悟,只是物件本身所给予的。诚如日本二三十年代的"民艺运动"所提倡的核心思想:物件的本身已具备思想,甚至人与物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他们认为上帝已经将世间万物创作的几乎完美,而真实的描述也许就是上帝留给艺术家的最后一道工序,物件本身的存在是第一性,而艺术家的叙述则是第二性的。而这一观点在柯坎法最新的作品中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每一个物件在他的画面中都是平衡的,但是体量相似的物件之间却又相互制约,在这种平衡的常态之下所体现的矛盾性反却愈发激烈。一切都源自物件与观者或者艺术家产生的交流。 

  也许柯坎法的创作中并不存在以往的答案,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所有的画面像是一个个空镜头,并没有任何深刻的含义。这仿佛是一个隐喻:生活也像是一个个空镜头,仅仅是安静地叙述着我们可以相信的事实。

文章来自于〈画廊〉杂志总第一百七十五期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