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和合之道】

再说【和合之道】 中国青海湖

一 释道

中华艺文精髓之一在于:天人合一。返身传统文化语境,儒家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虽分身百亿,其实本为一体。”可感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和与融合的。如何理解“天人合一”一词?现代学者季羡林解释道:“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深层分析,“合”的前提是“和”,“和合”关联一词,因仁和而契合,社会总体和祥,人与自然合拍,述说“和合之道”的理念正是基于此。

和:仁和心善;

合:契合行正。

之:的;

道:修心之自然场、笃行之艺术路。

所谓 “和合之道”,简言之,即仁和为人、契合做事;和自然、合艺术。

二 问道

仁和为人是心性善德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早在2400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做人应具“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之善德,归结而言,核心意义在于“和”。长期以来,“和”一直是华夏文化的关键字,汉语中有关“和”的词语颇多,如:和蔼、和婉、和畅、和煦等。国人处世以和为贵,民间有“和兴万事”之说,和善往来则和睦相生,要天地人和,首要是仁和为人。

仁和,反义词既是恶斗,与平和背道而驰,可能滑向战争。战之本质是实施暴力而杀生,以此踏出一条血路,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世人谴责掠夺之战,赞颂正义之师。对于自然生态及其艺术古迹来说,战争无疑就是灾难,给世间造成苦痛与毁灭的结局,此与国际社会大多数人的意愿相左。仁和为人是心性善德,和平合作成为大势所趋,正如希求暖阳恩泽般,人们还是祈祷祥和时光长在。

再说【和合之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华沙这座美丽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城市被毁85%以上,古代建筑艺术经典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

契合做事是行为正态

针对自然与人的生存法则,中国先民早有恒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社会变迁,和天下之善德维系了复杂各异的人心,使庞大的社会体系得以相对平稳地运转。科学已经证明,世间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联系构成生态平衡。作为关联字,和,意味着不仅是单一,和,连接不同单体组成合的状态。因和至合,其超越个体自我,体现出合成的大局态势,在复合互动层面中,契合做事尤为关键。

先秦佚名的《考工记》卷上中有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艺术制作如此,其它生存行为也应循此法。契合,顺应天时,合乎地利,注重人和,以顺其自然之理念培育生活习性,行进合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做事,在交流机缘中,默契而不排异,行动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契合做事是行为正态,照应全局的协作因素贯穿于工作当中,结果定显中和与中正风采。

再说【和合之道】

中国清代画家郑板桥书句 

三 行道

和自然,使人谦逊

自然包含天空大地、山川岛屿、江河湖海、森林草原及生灵万象等。人与人构成社会,社会依存于自然,自然才是生灵源泉与万物根本。相对自然来说,人只是其间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藐视自然者大都狂妄自大而缺乏公心,由私利进至暴利,因追求利益最大化,频繁向自然开战,一些情形下,此类“战争”有诸如致富的噱头,罩上让人误以为是善意的光环。它表面对物,实则对人,砍伐林木、污染大气与水源等同慢性杀生,隐性波及范围更广、时间更长,结局更为可怕。

和自然,使人谦逊。登高望远,可见海纳百川,自然积淀博大精深而让众生敬畏。和,亲和,和自然之人,谦恭而着眼长远,友善而胸怀大爱,真诚而关联协作。于社会当中,能换位思考,注重公心,体现公平,彰显正义与美德,更多从宏观和本源上关爱环境与生态。

合艺术,促人创新

艺术是人对于自然的情感反映,包括雕塑、绘画、设计、建筑、音乐、戏曲、电影、舞蹈等。属于人文类别之一的艺术是孕育人之涵养的活跃因子,艺术作品非可有可无,不全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艺术可以美化环境与文化生态,有良知大爱之作品能打动人心,唤醒人们心中真诚、正直、善良与美丽的人性。

跨越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自豪地说过:“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 在古欧洲多地,崇尚艺术渐成社会习俗,艺术学者形象在教堂、博物馆、广场、公园乃至钱币上显现。因推崇艺术智者及其文化造物,传统经典实物保留下来了,民众自小就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不同职业之人倾心培育艺术细胞,将其渗透于各行各业的修行之中,市民艺术而雅致地生活,在衣食住行中,擅长把美感一面展示予人。

再说【和合之道】

德国波恩的《贝多芬》雕塑 

合艺术,促人创新。置身自然,人是渺小的,艺术创作能使人变得伟大,艺术存记忆、传情感,好作品营造氛围,陶冶情操,成为传承财富。合,相伴,合艺术之人,敏于观察世界,分析事物特征,善于奇妙联想,展现独特思考,其人诗性优雅而与众不同,佳作回馈群体与社会,与自然同在,让时空充盈想象与创造意趣!

戴圣(西汉)在《礼记·礼运篇》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私者一时,惟公者千古。践行和合理念,基础在于公心,公,指群体、社会及至自然,群体有小有大,社会更是纠集无数,最大参照系就是直面世间,因正义之为而予生灵与世态良性有益。自然与艺术恒长,如何对待其等折射出一个群体社会的价值观,蔑视自然遗存,毁灭艺术经典尤如割裂集体命脉与文脉。新时期下,文化自觉与自信弥足珍贵,惟愿人们走上和合之道!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