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展

泥牛入海 | Fallen on Barren

艺术家 | Artist:郭警 | Jing Guo

策展人 | Curator:刘强 | John Liu

开幕时间 | Opening: 2018.11.03 16:00—18:00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Dates: 2018.11.03—11.30

地点 | Venue:方隈空间 | Will Space

地址 | Add: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中街F03-4| 

No.4,Qixing Street, 798 Art Zone,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

"泥牛入海"是艺术家郭警的首次个人作品展,将呈现其2015年以来的创作脉络。此次展览精选郭警作品近30件,记录了郭警从初始创作到日臻成熟的变化历程,比较完整的体现了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和技法打磨状态。

生于80年代的郭警,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半路从插画创作转向油画,以新人姿态出世,作品甫一诞生,凭借荒谬的人物行为和黑色幽默,引起广泛关注和追逐,成为Artand平台颇受欢迎的青年艺术家。郭警作品亦常从摇滚和民谣作品中获得灵感,将音乐情绪与深意用绘画形象表达,深度引起大众共鸣。

展览名为"泥牛入海"。"泥牛入海"本身就是荒诞的,有毫无意义和徒劳之感。同时这个词又很有仪式感,有一种类似"祭祀"的画面感。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个由郭警亲自定义的展览主题时却想到了另一层意思:泥牛虽入海,但却并非一去不复返,而是沉入了另一个量子叠加空间之中。如果您在现场细细品味每一件作品原作,也许会有更丰富的体验。

展览将于2018年11月3日开幕,展出至11月30日,欢迎Artand的朋友们来方隈空间参观。

//

附: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

//

[展评] 第三人称

文 / 雷焉霓

与郭警接触,感觉他是一个与人与事都保持了些距离的人,这和他作品给我的感觉相似,对于交流呈现出某种不迎合的状态。我们常会用在他作品上的词是"戏剧性",戏剧性同样也是一种脱离现实,在相对密闭的环境或者场景下产生的氛围,他对日常不熟悉的、生疏的一切着迷,这种严格的距离感不自觉地反映在绘画上。

郭警的作品在我看来经历了几个阶段,三年前,还常在他画里看到都市年轻人的状态,面无表情、百无聊赖的少年,于郭警那是一个放任自我呈现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建立在描述个体的特殊性上,有如个人英雄主义,带着自我陶醉的抒情。因此,当我知道他已经是一名5岁男孩的爸爸时有些惊讶,也可以说,那时候他的绘画是任性的。

在这两年的创作中,郭警几乎走到了"自我"的对立面,从参与者慢慢变成了观察者,从第一人称转变为第三人称。其中第一人称是自我抒情,第二人称是客观描述,第三人称部分则是我们这次展览要呈现的内容,概括起来是关于"次序"和"规矩"。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变化实际上是郭警创作控制力的加强,前两个阶段是对已发现的、已存在的事物"还原",现在更多的是"重构",他几乎剥离了故事性和叙事性,一次一次在画面上制造纯理性的次序,他是话事人,但又不给予观者明确的指示,就好像《美国丽人》中录像带里的那个不断被风吹起的塑料袋,它只是不停的飘,没有明确的意义但却惹人注目。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性的画面构建对于观众有着某种戏谑与侵略性,反而给予了作品更多向的想象与解读空间。

//

//

[自述] 规则大过天

文 / 郭警

规则本身并不荒诞,抽离规则的意义也不荒诞,但在意义消失后,规则仍然在被运行很荒诞,更进一步说,促成这种情况发生的环境很荒诞。

实际上,很多规则被运行只是人和环境需要规则存在而已。至于需要规则来做什么,并不要紧。人们热衷创造,相信,遵守,习惯,违背种种规则。

在很多情况下,规则的意义变成了规则本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选择一些带有仪式感色彩的环境和场景,比如舞台、某种带有仪式感的光、充满仪式感的庄严构图和人物。它们作为规则的强化形式是必要的。

而无论仪式感还是规则,都是因人的需求被构建,但又成为人的桎梏。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规则本身来表达"规则意义消失后的荒诞",我认为最为合适。我经常把画面中最重要的目的意义抽离掉或置换掉。比如看风景的人,抽离掉风景;看画的人,抽离掉人与画的距离;捉迷藏的人,抽离掉隐蔽性;自然的云,抽离掉自然的形状……然后保留甚至强化原本存在的规则和秩序,使它们变的更加井然有序,也同时强化了秩序带来的理性美感。作品的内容往往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即使这种荒诞,也是被限定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甚至现实的世界,也并没有比作品更"合理"。

一个典型的靠人情及关系网构建的社会生态。在这方面,和大多数小城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都要在体制内工作,吃"公家饭"。在我的成长中,耳濡目染了许多"社会规则","人情规则"。人们身上的社会属性往往比个人属性重要的多。成年人应对各种关系掌握的各种"心照不宣",并称之为过来人的智慧。再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

这种生态下,规则/规矩和形式感是做任何事的先决条件和首要考虑的问题,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个部分。这种意识渗透到了每一个层面,每一种关系之中。

这是荒诞而有趣的,它启发了我对于规则和意义的思考。而我并无意贬损,我不是想批判这种情况和其中的人,身在规则中的人只能适应规则,不是这套规则也会是另外一种规则。这本就无关对错好坏。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表达会刻意避免直白的指摘和攻击性,保持尽可能的克制和理性。

顺带一说,梳理出自己的"脉络",以及写下以上的文字,不也是通过一种形式,遵守一种规则吗?

[展讯] 泥牛入海:郭警个人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