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市场和艺术的双赢

关于当下市场,对艺术家的几点建议

如何实现市场和艺术的双赢

我的专业是美术学。我认为这个专业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总结艺术规律,提出艺术建议,并服务于艺术实践,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全民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当然,我没有这么高的高度。只是站在当下来看,浅谈几句。

现在的大学,每年都在招收艺术生,艺术生在就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将来能不能靠自己的手艺,来养活自己,来成家立业,毕竟吃饭为第一要务。所以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没有坚持自己的专业。

而坚持下来的,或者是继续考硕考博的话,可以说暂时压力有所减轻,但是也要面临一个长久的问题。就是如何越做越好越做越顺利。能长久的提高自己的艺术生命的同时,又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舒服。这也是横亘在艺术工作者眼前的一个难关。

而且,现在的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下滑,大家手里的现金也少。而艺术品的投资属于解决了吃穿住行之后的精神需求。如何能让人掏钱买画,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我站在我的角度上,对于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的结合,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1、偏向“治愈”的插画式画风

现在的社会逐渐在变得浮躁,以前写实的风格现在不吃香了,现在的社会,站在江河水的观点上(我也是这么看),人民群众艺术需求和审美,更多的偏向于插画型的风格。要求的是在看画的时候能够让自己更加轻松和愉悦。毕竟现在的人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买一幅画回家看不是给自己添堵的。而是要让自己看着画而感到宁静,感到放松,感到安逸,感到舒服。相当于给自己请了个心理按摩师。

而这样的话,我们在创作的时候,

可以将现实和虚幻相结合,创作出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可以将人的情感寓于兽中,表现一种强烈的情感,这一点薛飞做的就很棒。

也可以将一些现实的事物解构再建构,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创作出类似达利画中世界一样的场景,例如邹良平的画。

也可以像薛云的画一样,将现实的事物—山和人放在一起创作出非现实的场景,这样也很好。

画写实风格也可以,不过要能使受众看完后感觉非常的放松和安逸才好。起码我看王嘉滢的画就能给我很舒服的感觉。

总结:要记住,画画永远不是孤芳自赏,最厉害的作者是能用画来影响人们心灵的。当前的社会能让人看了以后很开心或者有思考,最终有“治愈”,就是好画。

2、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要不断创新

画家创作时,一定要培养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一种风格要具有自己强烈的印记,让人一看就知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例如蔡骏弈,一看那种可爱的拉宽的人与兽造型就知道是他的风格。例如薛飞,独一无二的的很多自创怪兽的造型让人看了以后很嗨。例如薛云,苍茫群山中独有一小人的那种空廖寂阔的感觉就是他的个人风格。

不过,在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后,还要坚持求新求变。要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尝试不断的创新,总是吃老本是会让客户产生审美疲劳的。尤其是同类型的画摆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审美疲劳会更为明显。

总结: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把他变成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自己的束缚。

3、价位设置上,要兼顾到位

很多的画家搞不清自己的定位,明明自己的画达不到普遍的认同,却把价格定的过高,结果越没人买,自己没有金钱的动力就越懒得画。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就是自己不画了。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又抹煞了某一种艺术发展的可行性。

而市场的需求不是这样的。一定要让自己的作品分出档次和层级。要先让感兴趣的人能花钱先买上一两幅,上手了回味一下感觉很好,才有欲望继续买更贵的。

这里薛飞就做得非常好,既有十几厘米见方的,又有二三十厘米见方的,又有五六十厘米见方的,又有八十厘米见方的。价位上从200多到10000多。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是可以让不同收入的人都能购买的。所以也无外乎可以销售的很火。

毕竟,我们的创作走到最后一定是走向市场。只有自己卖的画多了,作者腰包鼓了,才会有更多的留着创作的精力而不是把精力都丢给柴米油盐酱醋茶。才会想着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技术,才会想着创新。市场上才会有更多的作者的画可以被二次、三次炒作。最后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冠上自己的名号。这个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略小型画和微型画的创作。就例如我买的江河水的两幅小鹿,虽然小但是一点也不俗,价位也很好。也有作者自己的风格在里面。无论自己摆着看或者送人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这就是很好的艺术和市场相结合的例子。

总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固然痛苦可以创作更为不朽的艺术,但这样的毕竟是寥寥。作为普通人来说,与其徐熙野逸,不如黄荃富贵。

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压力很大的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是收到房子、医疗、教育等各种生活压力压迫的人。因此现在的艺术家,如果能让自己的画具有“治愈”的效果,同时又有足够的数量和阶梯式的价格,能让各种层次的客户都能拥有的话,你就一定是能成功的。

以上是一点浅见,希望对各位有帮助。谢谢。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