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成就艺术

不为艺术而艺术,仅是自然成艺术

不为艺术而艺术,仅是自然成艺术

这是于右任,于老先生的一幅字“行书信札”,写给“吾兄韬园”。整幅字之意暂时不表,可自行领会。开篇“去年十一月,韩国驻美大使发表谈话‘侮我’·····”,不难发现起初先生并没有写‘侮我’二字,而是后续补充,可见当时之心境有所顾虑,起初未加,但后来可能考虑信的真实与坦诚,于老先生又回锋补上,且细小之字回归了书信的坦白与真挚,这种纠结与掩饰,但又坦率与直接,字里行间尽把书者情绪变化跃然纸上,字正仁德,爱国之情,舍己为大的肝胆筋骨,如示今人依然是一副好字。但起初于老先生可能并未把它当作书法作品去写的,若是认为是书法作品,大可可以重写,把修改部分重新改掉,但他没有,而只是用字去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为上,这就够了。如此自然不加掩饰,毫不刻意为书法而为之,却也恰恰如此,即回归了字所扮演的最为真实的角色,这样的字是最真实的字。

不为艺术而艺术,仅是自然成艺术

行书作品有三最,第一为“兰亭集序”,第二是“祭侄文稿”,第三是“寒食帖”,这是一些所谓权威之士的编排,也先大可如此排序。这三最不难发现,都是随性与情而作,并没有所谓的因为创作书法而创作,在上面可以看到明显的修改痕迹,如此自然,毫无遮掩之意,这也是回归了最为本真的真实,这是真正的书写,为当下情感奋笔疾书,回归情绪最为赤诚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书写之人的情绪的跌宕起伏,字字在目,仿佛与他一起深陷情绪之中,到最后一个字的酣畅与意尽,大汗淋漓。

不为艺术而艺术,仅是自然成艺术

不为艺术而艺术,仅是自然成艺术

如今,硬笔盛行,因其方便快捷,软笔渐渐被取而代之,当国人再想提起写字时,大多一心为习得一手好字去写,为书法而书法,渴望获取利益,进而火气燥热,心事繁重,也便失去自然之清风,清雅之气,也没了自然舒畅的润泽之气。

书写,是风是气,是酒是家庭琐事,举手投足,是天降甘露,皆可为书,未必非是拿起毛笔就是在写书法了,少了自然多了做作,少了随心多了刻意。艺术本不该如此,不是铺开了纸沾上了墨规规整整,画线设格,毫无情感写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或“永和九年····”或“庆历四年春”等。

当下有诗,当下也有句,当下也有人生。书写本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习以为常再也平常不过的小事,但现在,却真正成了书法,“写”成了“法”。貌似束之高阁,神圣无比,也成了触手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了。

在艺术上,回归自然,回归平常心,把艺术当作生活中最自然而然的小事,小的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经意、不在意间就表达了出来。别人认为这是艺术,凭心而谈却觉得这是最自然而然的习惯平常,也便是真正把艺术融入到了生活当中的一种心态,也必有所成。

若把艺术看成了一种仪式,非想起书法,应酬或想写一手好字,一副书法作品而为之,报以如此思想去做的话,那么这样的书写与艺术是写不过古人的。哪怕是一纸随性而来的一篇日记,一则书信可能也比不过。

艺术是生活,生活本自然。不为艺术而艺术,仅向自然成。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