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中的求索者

——读国画家张家伟作品有感

寂寞中的求索者——读国画家张家伟作品有感

  • 戴镇谦

已从事中国画创作二十多年的山水画家张家伟,其最近的一组画,刋登在《龙泉驿创作》杂志上,被我有幸地读到;随之,我又读到了他的著作专集《长岭归雁》,读后,感想颇多。

六十年代中期,家伟君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区的太和古镇,八十年代初入伍。入伍后,曾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石家庄分校,并受业该校校长王生义先生,退伍后,于九十年代末,又曾先后受业于罗其鑫、李文信、姚思敏等蜀中中国画名家,应该说,他是得天独厚地站在了名家的肩膀上。然而,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绘画艺术,仅仅有先决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靠画者本人永不放弃的恒心和长时期的刻苦习练,以及在实践中的努力探索。习练,只需要勤奋,而探索,则需要天赋了,因此前者易为,后者难为!

家伟君的作品,除了早些时的那几幅,如《秋林湍流》、《青林听溪声》、《溪风秋雨》、《夏日和风》、《鸟巢》等,尚可寻到一点其师承李文信和姚思敏的影子外,其余的,均已完全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不论是用笔或立意,还是最终进入读者视角的自然形态和生命特征,都完完全全属于他个人的了。所有的艺术,不论是文学、戏剧,还是书法、绘画,向前人学习,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而从前人的风格中走出来,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否则,是不配称作“家”的。学习的过程不难,只需要勤奋和刻苦,而走出来,却很难了,除了一个“悟”字外,尚需天赋。从家伟君的近作中,我看到了他的“出”,看到了他的“立”,看到了只属于他的那种苍茫和沧桑的世界,如《空谷幽泉》、《寒来风景也好》、《春风拂家山》、《叠岩绝顶收尽秋光》、《长岭归雁》、《冬日的阳光》等。诗也好,字也好,画也好,只要涵存着苍茫、沧桑的内在,就一定会有一种气,一种磅磅礴礴的苍莽之气迎面袭来。我喜欢这种苍莽的大气!我最初切实地感觉到,被这种苍莽的大气直接所袭的,是国内大家白德松先生的布面国画系列作品和蜀中名家罗其鑫先生的剑道古柏系列作品。然,就目前而言,在蜀中,能让我感受到这种苍莽大气的作品,恐怕就只有家伟君的上述几幅作品了!

我承认,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段,这种手段,也可简称为技法,笔墨功夫,就是技法上的功夫,是直接影响读者视觉的功夫。新时期以来,不少的画家,都在这种表现手法上探索着,扩展着,创新着,力图让绘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新颖,更能淋漓尽至地把心中的沟壑搬上纸面;但,一幅好的作品,不能仅靠完美的表现力,而是要靠其内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和气。表现力,只需长期的刻苦习练,就可成功,但神和气,则要靠作者长期的修为了,这种修为,是多样式的,包括自然的、美术的、思想的、情感的、文学的、等等……等等。如果不具备上述的修为,其山水,也就只限于山水,绝不可能在山水中,让自己的灵魂与山水的灵魂相拥、相溶、相生之后而腾飞出时空的局限!故而,这才使得很多人,对如今的中国画,抱以一种空前的失望和悲哀!

所谓的艺术修为,对艺术家本人而言,其实,就是在一种寂寞、孤独中的“修炼”,这种修炼,不仅是艰苦的,还是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

家伟君的先决条件很足,因为他师从过多位国画界的名家。他从那些名家的身上,得到了很多笔墨上 “巧”,得到了很多不易悟透的“法”,这些巧和法,是会让他受用终生的!家伟君从八十年代始,已有不少作品,先后参加过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大赛并获奖,如《山水无题》,入选《长安杯》全国青年美术、书法、攝影展;《永远的纪念》,入选河北省军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展;《冬日的阳光》,入选《阆苑仙景》中国山水画巡展;《雍园春晓》,入选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大展;《春早》,入选第五届中国当代山水画展,获创新奖;《寒来风景也好》,入选四川省美术馆落成《大山大水,大美四川》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叠岩绝顶收尽秋光》,入选《大山大水,大美四川》巴蜀大地四川省美术山水画大展,获优秀奖。类似这样的参展,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道来了,由此,可看出,家伟君在无边的寂寞和孤独中,其实,已“修炼”了很久很久了!我相信,人们已经看到家伟君了!希望家伟君,在这条寂寞的路上再接再励、越走越远。

作者介绍: 

戴镇谦,蜀人,当代诗人、艺术评论家、油画家、书法家。作品有散文诗集:巜月照黄昏》、《悠远的回声》。旧体诗词集《蓬荜集》、《镇谦的诗词》(一、二、三部)。新诗集有:《镇谦的诗》。待出版的有:《镇谦的诗》(二、三部)。巜镇谦的散文诗》,《镇谦的散文》等。一九九六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散文诗集《悠远的回声》,曾在散文诗界引起强烈反响,其典雅、丰沛、流畅而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后来者。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