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同乐


生日同乐

我的水彩开始于2014年,也是因为这几年的水彩热吧。开始的时候喜欢那种能够出去写生的快活。在大自然里画画总有一种惬意和舒畅。我喜欢画城市,当时画了很多,不少人喜欢,我连送带卖的也流通了不少,渐渐地我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往下走走了,所以就认真学习了一段时间,也参加了展览。从展览过后自己才真正的意识到从前自己只是喜欢旅游而已,和画画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自己画画出身,对一些规律还是有所了解。决定继续做这件事情。我知道艺术的不易,打算能做到哪里是哪里。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artand。我觉得是正当其时的。说来好笑,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拒绝了。我是接到过电话的,但我果断地拒绝了邀请。这都不可信。就断然拒绝了。可是过了大概一年以后我看到的是这个网上的作品,我喜欢这种有思想的作品,而且这么多,我立即就加入了。也是后来,我才知道了,这个平台和我的生日重合着。 

生日同乐

 事实上,我们和这个平台是一同成长的。有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天天刷着这个app。看着这些令人激动的作品不能休息。那时,我刚刚进入对水彩这个画种的系统学习。在平台里你会真的感觉到文化和艺术真的来了的感觉。你会感觉自己还好,没有错过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个社区,像微博或者微信一样,自己在上面可以发每天的新鲜事。后来取消了,我不太发言。但是经常去看。很多艺术家有趣的事情都在里面。挺有意思的。当时强总征求意见是否取消的时候,我还反对过。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毕竟微博在这个领域做的更好。加入一个有经验的群体也是明智的选择,有些事情不用亲力亲为。后来,Artand 也推出了签约模式,强调了版权的属性。所以,我们也在跟着逐步调整自己的方式以便跟上平台的步伐。特别是对于我们还在探索的创作者,一开始凭着自己的兴趣,画什么就往上放什么,而现在,会仔细考虑,有些构图、草稿就不能放上去了。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慢慢懂得缓慢地、谨慎地处理自己的作品是我们和平台共同成长的见证。 在这样的过程里,我逐渐加强了对自己作品的思考,从而让我对于什么是艺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得我不得不做出一些决定而提高了自己对于水彩画方向的认识。到现在被证明是正确的。 

虽然,前两年的水彩画非常火爆,很多比赛、展览、媒体都纷纷跟上,很多油画的画家也踏入这里来耕耘。一时间,包括到现在这个画种群体里囊括了艺术家和爱好者共同的一个大的区间。但是,很快,这个画种还是显现出了它的年轻。整个行业在面貌上还是呈现出写实的、相对传统的感觉,并且由于爱好者众多,良莠不齐,表现出了很多人排斥现代、当代艺术的作品。使得这个画种的后劲不足。但是,对于喜爱这个画种的我们还是在为它做出努力,因为我们知道,材料并不是艺术里至关重要的部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真实地对待我们的作品,让我们的作品更正式、优秀。 在平台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用水彩作为自己的第一语言进行创作,这无疑是好的,但是,和大量的微信爱好群相似的工具发烧友、旅游发烧友、速写发烧友还是会显出水彩在平台中的示弱的一面,但是平台大量的其他绘画也给予着一些感染,促使这这些水彩中盲目自信的部分得到改观。毕竟,水彩还是架上绘画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里,国画、油画、版画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都大大超过水彩,承认不代表退缩,而是不回避,只有不回避才会有进步的可能。如果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水彩画的一个高峰,那么写实水彩已经不过如此。在观念和当代性的高峰希望有我们这些人的身影。这需要对兄弟艺术的大量学习。

生日同乐

 我在上传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回忆,一部分是现在的一些创作。回忆也是知道自己的来源。将写实的水彩发展开,也是好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的。我选择了一条脱离照片、脱离现状的路。对材料的逐步了解提高了我对画种的认识。慢慢地我对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水彩是活的,要画出水的感觉,而画面是静止的。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下会产生一种类似胶质的、半凝固流动的错觉。我觉得是其他画中不曾见到过的效果。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能够真正达到那样的画面,但,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水彩画可以说是时间的艺术。特别是在绘画的过程中,留下印记是一个关键的部分,另外,水彩画由于水份在干后会发灰,有一种褪色的感觉,像是江南在梅雨季节发霉的感觉。你也会联想到时间。我觉得这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对于另外一个视觉纬度的探索。在动与静之间,在现实与过往之间,在当前和未来之间找到子和自己联系的方式和通道。我的作品里不能没有这些时空的因素,如果没有,就失去了意义。虽然场景里往往是空无一人的。但是,我希望观众能把它看作一个曾经或未来的特定时间里存在着人的气息的暗示。这会使得我们更自我的对待历史,或者更加自我的创造未来。对于细致与否我也考虑过,不过我不会太依赖照片。我还是会追求那种流动的凝固感觉。那是我自己喜欢的水彩性格。


生日同乐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