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论朱建辉作品

名家对朱建辉作品的评论

张新予:(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版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朱建辉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版画展,其中如《港湾音符》十分引人注意。启东版画中曾有不少作品反映过类似的题材,但朱建辉却采用完全不同的构图和手法,突破了常规,从而给人以新意。他的另一套组画《幽香》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水印技法运用得很好、精细耐看。这两件作品各有不同,可见作者具有多种的表现能力。

1994年4月

宋源文:(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看朱建辉的版画作品,每有意犹未尽的回味。那扑面而来的海滨风物的恬静美,那从文化回归抒发的民族情怀,那对生态环境的省思,每每将个人的体念与心迹,和对当代社会的关怀溶为一体,寓情于理,搭起了观者对话的桥梁。朱建辉的作品充满了韵律美,着意于艺术语言品格的锤炼。他擅长运用虚实对比和调度布局,大胆省略具象中的质感和光色等因素,凸现主体形象,扩大了审美和境界的空间。他极力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又从现代艺术中吸取灵感,赋予他的作品既有个性追求又有时代特色的生命力。

2000年12月

石瑞仁: (台湾关渡美术馆馆长) 

获得“台湾第十二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唯一“评审推荐奖”的朱建辉(中国大陆)的《叙》。处作不论雕工或印制皆展现了十足的品质与美感,虽然以及其平凡的事物为创作题材,但是流露了以物寓事的强烈意图,传达了一种「微言大义」”的艺术效果。这只隐藏着生活记忆与情感故事的旧手套,也可视为“劳动纪念碑”的一种另类版本,和「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象征图腾。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图腾,作者将之印在碎纤维压挤而成的普通纸上,既呼应了它谦逊的本质,但也大力增添了它超俗的艺术魅力。

2006年10月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

朱建辉的版画作品,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到探索的过程。这几年他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我们看一个艺术家他不断地在进步,说明他在思索、在思考,在今天这种形势下,艺术这样发展,这样多方向的取向,要求他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那么,朱建辉的作品,我们从早期到后来,我们看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还是很快的。我说一个绘画到了比较高地一个境界,就是一种松动,这种松动已经不是像早期局限于在求真、求实、求细这一过程,在我看是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可能就要很大胆的去舍弃一些东西。尤其是版画,他的特点就是概括的、提炼的、强烈的等等,所有这些东西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些过程,从绝对的、极端的、写实的到后来的一种概括的、提炼的,一当十的阶段,这样更贴近艺术,如果完全是模仿自然,模仿自然形态,我就不太赞成那就是艺术,因为那个时候艺术家的努力真的没有体现出来,那是一种劳动,纯粹的手工劳动,那是匠人做的事情,和艺术家的创作真是差得很大很大,我看朱建辉的绘画,我说他在艺术家的道路上……

2011年12月

梁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朱建辉先生是启东版画院的掌门人,非常令人高兴,我们知道几十年来,启东版画院在全国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的艺术贡献,中国美术界不会忘记的,由朱建辉先生来担任启东版画院的掌门人以来,看到了一种活泼的生气,朱建辉先生的作品体现了这个年龄段的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拓展艺术语言这样一种可喜的势头。朱建辉的版画语言代表了当代中国版画界的这种现代性、当代性的探求,与以往版画界的语言明显有所拓宽、有所推进,所以这是个非常令人高兴得事情,我想启东版画院在这样一个掌门人的带领下,会不断开拓,不断前行,为我们中国美术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12月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主编、艺术学博士)

版画的当代性无疑是当下版画创作的重要学术命题。这种当代性,一方面是指作品表达的主题和当下社会构成某种精神情感的共振,另一方面则是指作品传达的视觉信息能够鲜明地体现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显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版画的创作曾游离过时代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一些版画创作仍然沉湎于80年代兴起的乡土风情的描绘上,其审美内涵已和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当代城市人文精神相脱节;而且也表现在一些版画创作对于现代性的狭隘理解上,这些作品把现代性仅仅理解为视觉审美的形式感,用优美的抽象形式代替以主体精神自觉为内核的现代性精神品质。朱建辉版画的创作意义,就在于他从这种肤浅的版画现代性的理解中真正切入了当代社会,并借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审美方式来呈现他对于当代社会的精神体验。

2011年12月

周冰冰:( 电影制片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

纵观朱建辉先生的版画,有着鲜明的思想与艺术品格,有艺术的单纯,更有艺术的纯粹,他是一位心灵沉静不染世俗的追梦者。我以为画家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市场走红;二是坚守理想,追求精湛,无疑他属于后者。从传统题材到当下社会性主题,画家从未停止他的艺术想象与哲学思考。其象征性和隐喻性是他对现实社会更为哲学化的表达,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凝重、深刻、唯美、简约,极具设计感与造型感,尤其是题材的选择角度独具匠心。正是这些特质,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识辨度。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思考与对国际化艺术语言的精准把握,使他成为一位最具国际性的艺术家。

2013年6月

吴耀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而我对朱建辉的认识,就是通过他如何从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的原点出发,以其对艺术不懈追求而走向不断提升的艺术之境,通过对艺术之道的理解去坚守文化之本、品格之本,最终展示其人品境界的原点所在。我们都很清楚人品的原点就是原生教育的状态,会表现真正的品质状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会伴随着其艺术的发展而起决定性的正向或反向作用。朱建辉用“原点”的关键词在告诉我们他没有忘记原点,告诉人们他从这个原点出发以后已经到达的高度,在展示学生向母校老师汇报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他并没有在原点上停滞不前,始终有一种勤奋进取的审美自信推动他向更高的高度迈进,并且肯定会用新的成绩回报原点,让大家瞩目,欢呼!

2016年1月

代大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

朱建辉在确认自已的存在后,用不同口音的语言试着说清自已,如果以往许多作品的表述还不确切和肯定的话,这回集中在上海的这二十余件作品算是对这几年的探索的一次小结,二十余件作品不但有着一样的形式基因,都是圆形,更有着共同的表现意图,即体虚用实,在虚与实的思辩中探寻人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是无为而虚的心之体,也可以是万化而实的心之用,于他而言,或长或短的索线代表着实的努力,或强或弱的版画肌里则证明着虚的存在,两者反交为用,相互验证,你可以从中品出阴阳妙在用,可以体会天地神在合,可以想像金风玉露一相逢,是如何胜却人间无数的入世情縤,也可以品味六神和会皆安然,一日清闲自在仙的出世况味。建辉用自已所构建的语境企图让许多人从中醒悟,而他自已则在语言的收摄颌聚中再一次深刻了自我。

2017年7月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水印版画发源于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脉络。朱建辉先生潜心探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是水印还是油印版画,他的作品总能说他想说的,从不隐藏画面背后各种文化和思想的碰撞。无论是清风朗月,还是百孔千疮,他都邀请观者在画面所呈现的空间中行走、交流,甚至是拷问…… 朱建辉先生在不停地用一种元素去破坏另一种元素,同时又不停地去包容另一种元素,亦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焦灼、反思、守望、前行的时代,而他幸运的是在艺术和人性、时代之间找到与他匹配的哪个平衡点,因此,他的版画创作更自由、更当代、更艺术。

时代见证着艺术家。

“朱建辉艺术”,见证着时代。

2018年3月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