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设主题 反倒更为明朗

没有预设主题 反倒更为明朗


       第一次接触Artand应该是在2014年,当时还在念大学,对于认证职业艺术家,或者未来是否会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并没有太大的概念,只是纯粹的把它当做一个画的存储空间,偶尔发发作品,在上面的活动和互动很少,一直到2016的这两年是比较混乱的时期,创作缓慢,一再陷入思考,又被"思考"吞噬。为了得到某种结论,把自己粗暴地塞进各种框架或体系,渐渐也失去了对事物的感知力。

       2017年的状态开始趋于稳定,应该也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机缘巧合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作室从重庆到成都再到福建,留给自己创作的时间多了起来,2017年11月开始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之前对石窟壁画的质感十分着迷,随着岁月的风化,画面痕迹变得模糊,但越是看不清就越想要看清楚的意念让我觉得很有趣。创作前期,我选择了不规则的石块作为底板材质来投石问路,画的表面利用沙子反复打磨做底,营造出一种氤氲的雾面感,比较完整运用这一手法的应该是《双生子》系列,也是同一时期开始陆续在Artand上传作品。 

       《双生子》系列结束的后期我开始抛弃照片,凭着直觉去想象和创作,此间发现大脑里的某种感知力在慢慢被唤醒,面对画布时,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躁,没有预设主题,反倒更为明朗。创作的时候,会想象自己是一朵云,无所依托,千变万化。

         2018年 ,在瓦片,旧木板,窗子,各种特殊材质上,创作了《逍遥游》系列,《闯入者》系列、《没有诗》系列等,带入童年的记忆,夹杂一些新鲜有趣的想法,生发,长大,逐渐形成风格体系,同期参加了Artand举办的量子狗活动受到启发,尝试创作小怪物雕塑 《补天》系列等尺幅比较大的作品,包括近期开始的《混沦》系列在内的新作,融入了"三命汇通论"、"茶道"、"山海经"等等一些传统国学文化元素,这些在思想深处精神力量的碰撞,能和作品擦出更多更深层次的火花,所以也是在反反复复,寻寻觅觅中找更多可能性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