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与创新

关于传统与创新



此文章曾在论坛发表引起一些议论,好友劝我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觉痒不挠其痒自消,我感觉却也在理,画自己的画还是"独善其身"吧,但多年养成的直言的"毛病"促使我还是要谈点真话以免后人重蹈覆辙,为艺术者的一点良知而已,请君且勿对号入坐。 



关于传统与创新  



 ---- 对创作者而言小我意识有待回归大我情怀。书画界最为常见的四种现象:一,以背诵几位古人为长项,以道今人短长为能事;二,以蛮横无知为性情,以狂放无度为得趣;三,以摆布、制作、挂图为能事死擦乱磨毫无生机。四,忽视传统盲目媚外拿着毛笔画西画,美其名曰中西合璧 [ 其不知朝鲜日本及东亚各国早有先例,因其没有自己的文化,才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 皆失之大方落于粗疏也恰恰背离了国学的精神与传统的审美情趣;



关于传统与创新



我们不反对借鉴吸收西方精华的东西,但盲目的嫁接会导致种族的变异和文化的消亡;国展的盲从与抄袭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有的机制问题。只有立足民族的沃土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关于传统与创新



 中国书画需要发展改革我们从没放弃过探索与尝试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将来,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就创作而言我不赞成"炒剩饭"但更反对"夹生饭"技术不等于艺术,而无技术更非艺术,这是一个火候问题,是技术和意识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创新无从谈起;


关于传统与创新



艺术需要个性但不是极端,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对艺术的敏感度、没有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和驾御能力,创新也只是空话,当代不缺少个性缺少的是国学和文化。没有这些,这样的创新只是以头触壁。 



关于传统与创新



 在中国绘画中,线描难于设色,简笔更难于繁笔,所谓易繁不易简,简笔是智慧、学养、胆量的综合,它的构筑理念是以少胜多,计白当黑,薄中见厚,用笔是以一当万,一笔两笔无一笔不繁,千笔万笔无一笔不简,一点一线蕴涵文本的思想和人本的情怀,点画之间更见其功力、学养的深浅,



关于传统与创新



色彩应是无中生有,意存方寸于支离之中求圆融,大千气象蕴生机。 至此方可法备气至,纯任自然,这才是国画的审美取向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彰显与创新;儒、道、释的哲学思想淡泊和谐、宁静致远的心态更是中国画境界的终极理念。



关于传统与创新



违背这些的"创作"、"创新"虽精心营造、小技于手、耿耿于心、满纸满涂、心机毕露、粗野蛮横而俗气满纸,更有为入展复制抄袭者,如此只是华而不实徒惊世目。一味的抄袭他人、复制自己缺少大我的情怀、没有感人的艺术语言画一万张都是废纸。



关于传统与创新



 问:为什麽有的书画家年轻时发展很快,后来却没有建树? 答:导致"前行的迷茫"及"高原缺氧"的原因是早期的学养、底蕴不足。 目前传统的回归和国学的普及 让人感到欣慰,更有西欧各国越来越多的人在认知、学习并借鉴国学的思想和理念,身为炎黄子孙更要珍视传统发展和传承,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责任。 我相信中国画其审美趣味和表现形式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黯淡。 


﹌﹌﹌﹌﹌﹌﹌﹌﹌﹌﹌﹌﹌﹌﹌﹌﹌﹌﹌﹌﹌




关于传统与创新



 作者简介: 高勝雨,字墨卿,春雨堂主,長期從事美術書法教學及理論研究。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高研班導師,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學盟榮譽理事長、中國民盟盟員、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委員會委員,惠風山水畫研究院院長 。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