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徘徊都有暗自的方向

每个徘徊都有暗自的方向

记得是2015年,只身去北京工作的狗弟告诉我了一个很专业很高级的网站:可以把作品放到上面展示,还能标出价格。而且整体设计非常有X格,不像廉价的东西。但当时面对着毕业创作焦头烂额的我实在没什么像样的东西拿得出来,只暗矬矬发了几个不成熟的绢本作品。不大希望被看到,却又忍不住时时去浏览。



从觉知到要以平面造型语言来作为自我表达的媒介,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又不断的否定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总体来说非常痛苦。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是建立在创作欲望之上的自我怀疑。



创作在我来看一度是件私密的事,就像洗澡和睡觉一样,无需也不应该拿到明面上来。可随着研究生毕业,我开始又一次直面世界,才发现来自现实的反馈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后来我是这么跟自己解释这一点的:我是以人的身分存在的,天然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生存的意义、方式、之间的协作归根都属于共同想象。所以我不能脱离环境去孤立地创作,而是要深深的扎根于这个共同想象之中。



具体来说,所谓不可或缺的反馈一般来自作为画画的人所融入的志同道合的环境以及潜在的能提供反馈的受众。因为有了Artand,能提供反馈的受众先一步来了。而且,这个由艺术家和藏家及爱好者组成的群体在平台上变得越来越优质。


每个徘徊都有暗自的方向


与此同时,我那以自我怀疑为主旋律的笔墨实验每天进行,成了例行的功课、习惯,并逐渐成为保证我心态平稳的良药。我聆听自己的内心,听到无数个声音吵杂的对话,或喧哗或呓语,他们各执一辞有理有据地谈天说地。当我深入他们,发现那些对话是在时间上线性排列的、一句接一句的。而我无法按线性时间描绘他们——只能像《夜巡》那样,让一切同时发生在时间的横切面上。我要把他们都揪出来,认真的挨个剖析一番。直到有一天,我觉得语言这件事似乎可以阶段性的稳定在当下的状态了,内容上也接近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沿着这个路线继续深化。


每个徘徊都有暗自的方向


那个过程来得很快,而且让人琢磨不透,我现在也是寻着作品被收藏的记录慢慢地回忆起来。说到被收藏,我觉得很是幸运。因为艺术电商在画廊的包围中、在友商的攻击下成长起来,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我被告知了这个存在,又在平台上得以直面一批有着超强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受众,这一切是无数机缘、无数人的努力所构成的,缺一不可。现在想想,自己就是一个被冲上岸的幸存者,还在岸边被救了。



我在这里四年了,在回忆里像一瞬间。希望更多人能来到这岸边,无论被冲上来还是慕名而来,把这里变成一座城。



                                                                                                                                              2019年4月

                                                                                                                         于上海刚打扫完卫生的工作室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