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建鹏:我更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

对话|李建鹏:我更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

河南省美术馆学术与策展部 刘添

编者按 李建鹏《点状物》系列作品通过对点状语言的提炼与重组,并对点状矩阵的层层制作描绘,以“点”为载体输出在视觉图像中,来探讨个体间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的辩证关系。我们就《点状物》系列作品的创作思考对青年艺术家李建鹏进行对话交流,现将访谈内容整理节录如下。

刘添=刘:《点状物》这个系列作品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李建鹏=李:这批作品是2018年春节后的,两年前就开始做了方案,一直停留在草案文本上,去年春节才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开始着手来做。

刘:我有记得你其他作品中还有涉及另外一些主题,不同系列作品间有无关联?

李:关联肯定有,作品的产生是在一个价值体系下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会做一个工作计划,有一个大致的预期目标,比如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做到哪一步停手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会同时着手做几个系列的东西,我需要通过不同的东西践行我的探索,每个阶段都是一些很具体的事情。对很多东西我都保持着很高的兴趣,在实施创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留下草案不断调整,再列入工作计划慢慢付诸实行,持续推进。

刘:我不认为你是在努力跳出具象语言,在你的探索中一直贯穿着一种语言样式,我观察你前期的具象作品,语言也是数以万计的“点”完成的对象塑造。从造型的“点”到纯粹的“点”带给你最为不同的是什么?

李:对,我没给自己设过限制,也不存在规避什么。我迷恋绘画本体语言,想要自己的作品更纯粹一些。那个阶段,我把“点”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源有二:其一西方绘画的点状语言,其二中国水墨的雨点皴。同样是“点”,一个作为方式,一个作为结果。那个时期我将“点”主要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处在平衡点上,直到我决定将平衡打破,再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点。我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开源的系统中,选取我需要的佐证材料,我需要更多作品来践行我的思考。

刘:你的这批作品中,“点”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结果?

李:我认为这并不太矛盾,作为方式思考,又作为结果呈现,东西方的视觉语言系统中都选择了“点”作为绘画的方式和结果。我把“点”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作为结果落成。

刘:你如何看待传统?

李:无论东西方,优秀的传统都是整个人类的伟大遗产,也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方法论,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东西方是有些差异的,这是地域文化导致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所决定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如何解读传统,每个人对传统的接收是不一样的,有人吸收技法与形式,有人吸收观点与态度,因人而异。我更倾向于在当下环境中做些努力,探索些可能性。

刘:你这批作品选择不厌其烦的对点状矩阵层层描绘,“点”对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李:每个人有不同考虑问题的着陆点,我更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在我的认知里,“点”是一切事物的初始状态,也是对事物提炼后的最终集成元素,从某方面来讲,既是的起始,也是终止。我喜欢这个状态。

刘: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看,你希望用什么样的展呈方式来陈列作品?为什么?

李:我喜欢以文献研究展的方式呈现作品,用寥寥作品洞悉艺术家只能是盲人摸象,我更喜欢通过文献草案、实验性探索和完成作品一起呈现出一个阶段的思考。具体的展呈还要考虑空间条件的限制,不同空间和作品对话激发出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利用空间让绘画突破平面的局限性,尽可能使作品更完整、纯粹的呈现。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