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山》系列的一点思考

山水如同一个城市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建筑,屹立于城市表面,形成一个有序、有机、可循环的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的建筑,是人类祖先最早的避难所和生存之地。江弱水在《诗的八堂课》中提到:“如今,世界的本真面貌已然改变,机械复制的器物日新月异,但普遍失去了灵韵。我们也失去了与自然的亲缘。” 诚然,科技工业化时代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一座座山如同这个时代的纪念碑,书写着人类文明变迁的轨迹。立体主义的作品对我影响比较大,那是用一种主观视角认识世界的方式。去分析,解构一件事物,再用一种个人化的抽象语言和视角去进行重构,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黑山》系列作品试图运用抽象的几何化语言对山水进行解构和重构。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由外部到内部,层层深入。这种多样化的视角更接近于电影场景,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某个故事的情境之中。

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从艺者,这个时代我们既不能一味的效仿古人,也不能完全没有任何的来源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文学、电影、动画我平时关注的比较多,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渐渐地我就从这些作品中发现了一些线索,这有点像解密游戏,总是需要借助一块块碎片去逐渐找到内心深处的答案。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说到造型手法,实际上我对汉代画像砖的造型手法十分感兴趣,画像砖上面雕刻的人物、神兽、建筑都很有生活气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这种厚重古朴又很结实的造型细细品味其实非常有意味,非常生动。画像砖的这种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对我多少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冥冥之中引导我去寻找一种古朴苍茫又非常结实的内在感受。现实当中的山没有黑色的,实际上这个黑山它象征着一种精神状态。今天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使得城市面貌和生存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的人对于自然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工业化的进程,科技化的高度探索等等这一系列突飞猛进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环境和价值体系的一系列颠覆性变革。冥冥之中我感觉山似乎是黑色的,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大概黑包含了很多的意识在里面,可能是人的欲望、冲突等等许多说不清楚的东西,这些意识以及观念价值揉和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精神价值系统。当繁华过去之后,留下来的可能只是一座座黑色的纪念碑式的、废墟般的景象。

我时常想,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我能为这个时代贡献什么?我觉得我所能贡献的并不是说我的技术和技巧,可能是一种价值,一种态度,一种对于今天这个时代内省式的思考,包括对于社会深层问题的一种批判性思考。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去确立自己的一个维度,如何跟这个时代建立某种关联性,如何去积极地融入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过去我喜欢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仅仅以他者的视角观察眼前发生的一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自我”是需要通过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来确立的,将自己置入这样的一种语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建立与这个时代的深层链接。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