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光

我的创作历程与偶遇Artand

『前记』 

其实在一个多月前看到Artand的5周年征文活动就有冲动想写,但努力回忆,似乎只有一个个记忆的碎片,很难连续成文,于是作罢。今天是我自由职业的一周年,也是我在Artand上卖出第一件作品的一周年,想着既然无法正常叙事,不如就以意识流、片段的方式,记录下我的故事吧!

『会画画的小孩』 

小时候因为爸妈都要上班,又找不到人来带我,所以童年的记忆就是被反锁在家里,靠自己来打发时间。于是画画成了为数不多可以做的事情之一,爸妈还一度把我的"大作"收集起来,复制打印成册,在聚会时分发给每个亲戚,为我赢得了"你家小孩可真会画画"的赞许。

小时候:

突如其来的光

『绘画为什么』 

上幼儿园,绘画成绩一直很好,无非就是画什么像什么。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这样的操作实在无聊,思寻着画一些别的,于是在纸上用三种颜色的蜡笔画了三个点,作业交上去以后自然被老师一顿臭骂。

 "你看看你画的是什么啊?" "啊,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这样画而已。" 

若干年以后,我见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画得像什么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无论是肆意地往地上泼洒颜料,还是一个坐便器,都是艺术,都是美的,都有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艺术史、大众审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橙色的海』 

小学去参加了一个绘画比赛,最后得了二等奖。给我颁奖的评委说:"你画得很不错,只是海并不是橙色的,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真正的大海,你就知道海是什么颜色的了。" 

旁边的一个大人小声说:"大海可是蓝色的呢!" 

而我当时想的是,为什么大海不能是橙色的? 

几年后,我和爸爸来广东旅游,在珠海看到了真正的海,土黄色的海水泛着泡沫,令我大失所望。 

再后来,我在世界各地看见过各种颜色的海。湛蓝色的、青色的、黑色的,还有当夕阳西下时被映成橙色的海。

『靠艺术怎么生活?』

 高考前,与爸妈起的激烈冲突之一,便是美术老师觉得我挺有天赋,推荐我去参加艺考,而他们觉得走上艺术这条路是一件极其不靠谱的事。"你怎么靠艺术生活?艺术家不都是死后才出名的么?" 

争辩的结果是,就算我哭昏倒在房间里,爸妈执意不同意我去参加艺考,讨论结束。

『音乐学院的意外』 

也许是艺术之神没有放弃我(当然,我认为艺术之神眷顾着全世界所有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们),虽然当年我的高考成绩出奇得好,却万幸地没有考上第一志愿(依稀记得是某工业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当然现在觉得也许去了那个专业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于是进了第二志愿,音乐学院的音乐工程系。 

当年是该系首次对外地招生,只需高考成绩,不需参加艺考,因此,我以全省理科第二名的身份,顺利进入了音乐学院深造。 

对于音乐的执着来自于我爸,他年轻时就酷爱古典音乐,还学习了小提琴,只是因为时运不济,没能走上音乐的道路,而他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在我的身上实现了。 

而我,虽然没能如愿考上心爱的美院,却因此走上了新媒体艺术之路。

『Light Music』 

在此,衷心感谢我当时在音乐工程系的系主任吴粤北 — 老吴,是他为我打开了新媒体艺术的大门,意外地让我发现了回归到视觉艺术的可能性。

由他发起的每年一度的电子音乐节,让我在上海的一个普通的夜晚,遇见了来自法国的新媒体艺术艺术家的演出"Light Music"。这是一件通过演出者的舞动而触发信号,生成声音和光的作品,如梦如幻,也让我了解到了"新媒体艺术"、"音乐可视化"、"交互艺术"、"算法艺术"和Max/Msp、VVVV、Processing等概念和软件。

『Processing与编程艺术』 

学习使用Processing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Processing是一款基于Java语言,由Casey Reas, Ben Fry专为创意工作者者创造的软件。通过学习基础编程知识,艺术家们可以方便地用它来创作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和视觉设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开始创作一些小程序,并分享到Open Processing这个网站上。

习作:

突如其来的光

突如其来的光

我爱编程,因为我永远无法预测写好的程序在运行时会给我怎样的惊喜。 

现在回顾当时的这段经历,确定了我在创作上的几个特点。

首先,我爱随机。这也是我爱使用软件创作作品的原因之一。当时用Processing时就特别喜欢用random这个功能,就是因为它能随机地给我展现不同的效果。现在用软件创作时,也会将random的概念运用到生成抽象的元素、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颜色的变化中去;

其次,我爱抽象的艺术。通过算法可以生成许多抽象的元素,能模拟大自然的生长和运动轨迹等等。在从事抽象的艺术创作许多年后,虽然一度停止了对抽象的探索,但现在的创作似乎完美地将具象和抽象结合在了一起;

在作品『突如其来的光』中,抽象的元素即是很多个点在设定范围内随机生成的运动轨迹:

突如其来的光

最后,音乐的影响。如何用视觉艺术来表达音乐,当时通过音乐的不同频率去生成视觉的变换,算是一种直接的可视化方式。如今,音乐依然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有时是因为音乐而想到的意象,有时我的作品也会借用音乐的标题。虽然不如曾经的直接,却是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吧!

作品『Summertime Sadness』标题就是取自Lana Del Rey的同名歌曲,也正是这首歌曲的感觉给了我创作这件作品的灵感:

突如其来的光

『荷兰』 

本科毕业后,爸爸因为"再去读一个研究生吧"这样粗浅的理由,鼓励我去留学。我在大三时参加了上海电子艺术周,遇见了许多来自荷兰鹿特丹V2新媒体艺术中心的艺术家们,才了解到其实荷兰也有许多不错的艺术学院,因此根据着当时认识的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推荐的学院,申请到了其中的一所。

于是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荷兰生活。

就读的学院位于米菲兔的故乡Utrecht。荷兰是自行车大国,我每天骑着我那二手儿童自行车,途径运河,往返于学校和住所之间。运河两边都是树,在春秋季节落英缤纷,仿佛穿梭在梦中。

下课后有时和同学们一起去河边喝酒,也会在运河里划船,真是非常幸福的学生生活了。

Utrecht的生活节奏十分缓慢,居民也都十分友善,相遇都会微笑着打招呼、聊天,再加上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米菲兔形象,真是一座童话般的欧洲小镇。

米菲兔博物馆: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运河划船: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经过这些桥洞会发现里面居住着超级多鸽子: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Utrecht大教堂: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运河边: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商店里的猫,看到照片的时候发现与我家的王毛毛先生长得好像!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伸懒腰的猫: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傍晚和总是能见到的热气球: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Leiden,一个离Utrechet40分钟火车车程的超级美的小镇,附近有著名的郁金香花园,每年总会约上朋友们一共前往看花: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虽然我不太喜欢当时在学院里接受的教育(突然来了一个转折,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但它起码让我认知到职业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我不确定我是否具备,并准备好了没有。

毕业后,我搬到了Rotterdam,在新媒体艺术家Geert Mul的工作室里打工。这段经历非常美好,是我人生中非常快乐的时刻。在这一年里,不仅完成了许多了不起的项目(甚至见到了荷兰王子!),深入了解到职业新媒体艺术家的工作状态,更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们。

比如前荷兰银行的CEO,退休后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因而申请进入了艺术学院再深造,并来这个工作室实习。他天性乐观,遇见问题很少有情绪,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案 — 而这正是当时的我所缺乏的品质,他的做事风格,对我日后的工作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技术支持Carlo,一个特别注重养生,痛恨世界上一切大型企业的意大利人。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完美呈现很大因素取决于技术是否能跟上,而他总是有求必应。据说他住在Rotterdam郊区的森林里,每次只能他来找我们,我们无法找到他。每次提出需求,沟通完毕细节后,他就会消失一阵子,而再次出现,总会带着他得意的微笑(口头禅是:啊哈!艺术家还是得靠科技吧!)和完美的解决方案。

工作室: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荷兰王子在看我的作品,他是家族里最小的王子,时任欧盟艺术文化主席: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当时受邀参加鹿特丹艺博会平行展览RAW CHINA EXPO,因此借艺术家的工作室赶工,整个制作和布展的过程也很有趣,有机会可以再写一篇详细的: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布鲁塞尔』

抱着换一座城市生活一下的心态,申请了新的研究项目,暂别了朋友们,搬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我爱布鲁塞尔! 

我想念那里的美食与美酒;和朋友聚会喝醉后赤脚在广场上行走;每周四晚上的画廊开幕之夜;每月一次的博物馆之夜和一年一度的白夜艺术节;我最爱的Bozar电子艺术节;各种类型的电影节;二手市场和复古市场….

还有我最爱的艺术家之一Jan Fabre,我不仅看过他的许多展览和舞剧,甚至在某次画廊开幕夜的时候遇到了他本人,收获了签名。 

也正是在布鲁塞尔读书期间,让我开始真正思考"做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的这个问题。

城市里蒸汽朋克风格的装置: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当时租的房子对面是一座教堂,是在布鲁塞尔唯一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丁丁历险记墙画,整座城市里有很多: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鲜花地毯: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经朋友介绍在杭州的一本杂志上写的关于欧洲的公共艺术的微小专栏文章: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新媒体?旧媒体?』 

在欧洲参加了无数次新媒体艺术节,看了无数件新媒体艺术品之后,我感到了审美和意识形态上的疲劳。

也许是受限于技术,许多作品无论是理念还是呈现形式都趋于雷同。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的概念也被一次次刷新。

十年前利用VR技术创作的作品可称之为"新媒体艺术",而如今,当VR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时,再利用它去创作作品,还能称之为"新媒体艺术"吗?

曾经我自认为创作着的"新媒体艺术",若理念不够革新,而技术也未突破的话,还能称之为"新媒体艺术"吗?

而在过去的数年来,我逐渐意识到,其实自己对技术的革新并不感兴趣,我更看重的是,能否利用这些技术、工具、平台、库来帮助我实现自我的表达?

当有了这样的觉悟以后,我便决定放弃追寻"新媒体",转而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Jo Huybrechts』 

感谢我在布鲁塞尔学习期间的导师Jo Huybrechts,他也许是我此生遇到的最好的导师。他是一位杰出的新媒体艺术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

每次专业课结束,我都能收到他详细的反馈,包括对我创作的观察,他的解读,给出的建议和许多参考信息。

他有着真正倾听学生的美好品质,我首次发现自己的想法被人理解、得到尊重、受到鼓励。虽然当时的创作十分稚嫩,但他总能发现我的天赋和优势,并不断地激励我去更好地投入到创作中。

因此,在布鲁塞尔的两年,也是我在创作中逐渐找到自我的两年。我开始对一直感兴趣的意象进行探索,同时也开始阅读艺术与精神分析相关的书籍。

『一些探索』 

在创作中,我喜欢将身体的部分,比如手、脸、耳朵、眼睛等等进行叠加和变形。在研究中我发现,有许多艺术家,如Louise Bourgeoi、Shana Moulto、草间弥生等都喜欢利用这些意象进行创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不断重复地使用身体的部位,是对自我认同的探寻。

毕业作品『I Dream of Myself Dreaming』中基于我的耳朵、手和脚制作的雕塑: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装置作品『如果你遗失了你的鞋,我将如何带领你走过这年前沼泽般的睡眠』中,用胶带制作的腿的模型的组合叠加: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手的意象也是我创作数码艺术以来反复出现的,比如在作品『Star Chart』中: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我喜欢对比。在颜色的使用上,只用黑白两色,或全部用非常明快的颜色来创作。

毕业作品『I Dream of Myself Dreaming』视频截图,同一主题用不同的色系来表达: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我喜欢融合。融合对我来说提供了一种重生的可能性:将熟悉的元素打碎、重组,演变成其他的一些新的意象;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有机结合,生成新的形态。

装置作品『如果你遗失了你的鞋,我将如何带领你走过这年前沼泽般的睡眠』中,将中文字拆解重组: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新作『Flower of Life』中,花和身体的融合: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工作』 

毕业前不免焦虑。和很多有着明确专业方向的朋友相比,我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看着各大招聘信息上写着明确的职业名称和描述,令我感到无比陌生。我又一次感到了格格不入,虽然我对这种状态已经十分习惯了。

无论是从小因为自闭而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还是因为"太有个性"而被老师或朋友排挤;或是去许多国家生活,对当地语言一窍不通。

从我的经验来看,人不会永远格格不入,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那么我,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能去干嘛呢?

我明白,要继续从事艺术行业,就必须先养活自己,所以找到一份工作迫在眉睫。又一次机缘巧合,让我来到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工作生涯。

『人工智能』 

 我的两份工作都与科技有关 — 得益于我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实践与研究。在第一家公司为智能硬件制作各种demo,对于我来说也许算是大材小用(并没有自大的意味,仅限主观的感受),但也算能自得其乐。

利用智能硬件和各种工具制作的demo: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第二家是机器人公司,主要负责人机交互体验的设计。这份工作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并非来自于拿下的大项目,而是通过我的创作,将编程与动态设计,硬件与软件,虚拟与现实有机地融合起来。

机器人们: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为机器人设计的鬼畜衣服: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和纯粹的创作相比,工作上能取得的成绩是与团队配合密切相关,需要花许多精力在与各种部门、人员、客户的交流与沟通上。

也因此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此时,我已经四年没有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其实是有的,但不展开讲了,否则这文章没完没了也太长了😂)

本来准备辞职的我,突然发现我的合同已近到期,因此得以合理而平静的离开。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凭我在行业中的资历,找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只是那时的我浮现出一个念头。 

童年思考着"为什么而绘画",想着"大海为什么不能是橙色",我那时想的是:"如果暂时不工作,纯粹创作会怎么样呢?"

『数码艺术』 

此前,因为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的缘故,开始考虑重新进行创作。虽然我有许多创作装置的想法,但需要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在做了一系列成功和不成功的尝试以后,想到可以回归到数码艺术,从那里入手。

每当我提到自己创作的是"数码艺术"来进行创作的时候,获得的反应都是"高科技"。其实我并不觉得这门技术有多高,任何人只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就能掌握。软件也好,插件也罢,都是我用来创作的工具,它们是我的相机、画布、画笔和颜料盘,是我表达自我的手段和方式。

它们弥补了我薄弱的美术绘画基础,使我更得心应手地来绘制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我的创作始于意象,首先都会画下草图,之后先在软件里建模。过程和雕塑家面对一块石膏或石料一样,从无到有地开始塑造出想象中的形状。目前用到的软件有Daz Studio(主要是人物的设计)、C4D(针对性地进行处理、物件的建模)、Zbrush(可以更精细地雕刻)和Marvelous Designer(主要设计服装)。后两者只掌握了基础,还在不断学习中。

草图: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人物: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服装: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所有元素准备好后,都会导入C4D进行合成,包括构图、上色(上材质)、布置灯光、设计背景等操作。 

合成: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有时得以将草稿中的想象表达出来,很多时候则因为偶然而发现了新的有趣的意象,于是会随着感觉去创作。

从C4D导出图后,会在PS等软件中进行最后的加工,比如调色、增加纹理、加上其他元素、重新构图等,再最终输出到收藏级的美术纸上。

PS: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完成,作品『在土星光环下』: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偶遇Artand』 

2017年年底的一天,在做调研时意外发现了Artand,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了,当时只想着将其作为一个可展示旧作的平台。

恢复了数码艺术的创作之后,Artand自然就成了我展示新习作的平台。我发现,这个平台的用户活跃度非常高,有灵气、有想法的艺术家非常多,优质的作品数不胜数,顺其自然地,使用Artand的频率也高了起来,甚至逐渐超过了微信的使用率。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客服的反馈速度非常快。最开始我使用的是网页版,但在上传作品时遇到了问题,便随手给客服留言反应这个情况,结果居然秒回。后来下载了app版本,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客服都会很快地回复并解决,这使我对Artand的好感大增。

懂得倾听用户的需求并不断改善,是我认为的产品成功的关键,而很显然,这个当时对我来说还十分陌生的平台做到了。

随着我对软件操作的日益成熟,积累的习作也越来越多,于是想着是否也能像其他的艺术家们一样在上面卖画呢?

虽然我曾经参与过许多艺术项目,也因此获得一些收入,但对于卖画来说则完全没有经验。无论是应该如何输出,多大尺寸,如何装裱,如何定价等等,完全没有任何头绪,最大的问题是,真的有人会来买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能一点点学习、实践和积累。直到2018年3月底的一天,早晨起来突然发现收到一条订单信息,有人买我的画了!

『系列』

对自己的创作虽然是底气不足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尚能形成几个系列。 

比如正在创作着的系列『Genesis』,灵感来源于"包括地球在内的的生命体,都源自于星尘"的这个概念。因为星尘的聚散而形成了银河、行星、人类、植物和动物,但本质上我们是一体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颜色的探索之后,也重新恢复了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的全息渐变色,希望能在这个系列中尝试运用更多丰富的色彩。

系列中的作品『Misery Is A Butterfly』: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突如其来的光』 

虽然我真正开始使用Artand的时间也就一年多,但我总觉得,若没有遇见Artand这个平台,我不一定能一直坚持创作,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

而正因为有Artand的存在,我就这样懵懂而好奇地走过了这离职之后的一年时光。

感恩在上面给我留言的人们,总是能读懂我的内心; 

感恩收藏我作品的人们,谢谢你们的信任、欣赏及鼓励;

感恩遇见的所有艺术家和他们充满灵性的作品们;

最最最感恩Artand的创始人创造了Artand,感恩Artand的工作人员们的推荐与引荐,带给我许多新的机会;

标题『突如其来的光』是英国作家德博拉·利维的一篇小说的题目,讲述一位去旅行却丢失了行李的女人在布拉格的种种奇遇。

Artand之于我,正如发生在我生命里那突如其来的光,照亮了我的创作轨迹,鼓励我不断前进,永不停息。

人生难免不迷茫,有迷茫才有动力,而现在的我,很清楚地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活跃着的艺术家,有那么多美好的艺术作品,有那么多真心为艺术家着想的Artand工作人员们,真的超级幸福,也能充满动力地继续探索和创作下去。

在Artand五周年之际,真心希望Artand能越办越好!!!

『既然有前记必然有后记』 

感谢平台的这次征文活动,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收获了许多灵感与启发。

正因为这次活动,得以让我梳理了从童年至今的创作历程,在书写和整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体会,更明白自己是谁,想成为怎样的艺术家。

发现其实还有很多想要分享的,关于新媒体艺术、数码艺术、欧洲留学的经历等等,未来慢慢整理成文字吧! 

最后分享一下我在创作时最忠实的助理,我的作品最虔诚的欣赏者,王毛毛先生与郑球球女士,在我陆续地敲打下这篇琐碎散乱的文字时,不停地用尾巴蹭我的脸,一屁股坐在我手上,用爪子在键盘上敲下只有他们才能读懂得代码。

我遗产的第一继承人 -- 王毛毛先生: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

我遗产的第二继承人 -- 郑球球女士:

突如其来的光(配图暂时无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