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从五六十年代的改良中国画到今天的艺术现象

看到一位朋友转发艾青之子艾未未《当代艺术严重的萎缩,灭绝;先锋性和实验性一个都没有》后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的很大程度是上层建筑左右了艺术界的发展。先锋、实验需改良这个社会或可能有突发奇想的至上艺术者出现才可解决。我们不可否认制度对文化的束缚,行政对思想的压迫,商业炒作中弄虚作假、鱼龙混杂的现象扰乱了市场,于此便否定了一切艺术发展的观点。现在中国绘画艺术果真到了就未有发展前途了吗?或者说如何改良之!?

就个人而言,如何在浑浊的艺术界里生存下来才是根本的问题!西方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后半叶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艺术家们如梵高、高更、杜尚、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在当时都是被誉为“倒行逆施”的代表,当时被排挤在沙龙之外,被视为边缘艺术,生存难以维持。这些并未有阻挠掉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除了古典主义外,从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开创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纯粹主义,达达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风格派,结构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动态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极少主义,概念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艺术及与身份特征相关的艺术等等流派如雨后春笋。大中国自古至今每个朝代社会土壤都不尽同,说到残酷可能各具奇强,但也温柔育养了千万人,艺术的精彩却从未断过,也从未停止过,从唐代的“重法”到宋代的“尚意”,艺术都在因艺术家的那份不安在变革发展着。

对中国艺术的“先锋”“实验”性的感慨,我认真严肃地回顾了一下平时好友们聚会时的探讨或一些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见到的、以及媒体资讯热点谈到的这个话题,的确值得认真思考和对待!它关乎到小到每个艺术家绘画方向的问题。大到它对于国家和民族来看是个任重道远和文明高度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无非两种极端观念:一者全盘西化,人云亦趋,或胡乱涂鸦的自诩为实验艺术或当代先锋艺术。另一个却是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保守派。的确在艺术作品上也有呈现出这样的结果。记得2018年底“深圳第七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见到一位教授把同封塔纳几乎一样的作品挂在那展览时,我带着学生们去参观,两位小姐妹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不是我们学过的极少主义封塔纳的作品吗?……’孩子说者无意,显然提出了一个“抄袭”质疑的问题。作者听了很尴尬,我连忙说:“不是抄袭,是借鉴一种方法”。孩子们不再叫喊惊奇……,也算下了台。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可爱的极少主义领军人物·封塔纳先生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极少主义:封塔纳与“割破的”画布

这个展三天后,我有个杜姓朋友又策展到星河国风艺术馆展览“山竹之后深圳艺术博览会机构提名展”时再次邀请了这位其看好的女士参展,在开幕式媒体见面会上又发生了尴尬的一面。就是我朋友在介绍时大肆宣扬她多么的伟大,作品多么的特立独行,又多么的钦佩其价值……。此时的我只好默默离开……。而那位艺术家却很无奈也很尴尬,别人如此地吹捧她又不能去辩解而要完全接受,对西方现代艺术史有点常识的都会知道封塔纳的割破画面,如果过度吹捧会让模仿者难以下台的,因为她知道同行会有明白人,就如叶永青招到讨伐说他有抄袭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之嫌疑,包括房盛易先生对叶先生作品的调侃啦……。

这位朋友策展是半路出家,是极度愤青者,喜欢调侃时事和不满的政策,对国家认同也是有极度怀疑感,对艺术徒有狂热。自然所呈现的价值品味也与他人不尽相同,更会因不专业的鄙陋而贻笑了大方!你能否定他吗?其实他们都没有错!艺术家借鉴是常有的事,只要不完全抄袭,画家喜欢画什么,什么面貌都不应该妄加诽谤,更不能恶意打击。热衷于策展宣传更是需要鼓励支持!对艺术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是必要的手段。我只是对那位朋友担心因他的不专业而使得艺术家尴尬和误导观众及收藏家们。所以与艺术沾边得人都需加强自身内在功夫的修养。

蔡元培看中的人,林风眠的全盘西化使得其一生卑微惨淡;潘天寿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吸收外来营养,独树一帜;徐悲鸿的“洋为中用”至今还在完善的路上。他们有错吗?都没有。他们的艺术论述都是其各个时代下对艺术发展的努力,和那个时代对其严格意义上的考验,也算是当时社会的先锋代表。今天看来他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说他们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就其各自的艺术风貌而言,每个人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完全割裂地看待其对艺术发展的论述和改良的用意。

自古以来,中西方艺术都未分出个高低,德国俾斯麦皇帝可以用一个卫队几十人去换中国的一件瓷器;西方传教士不惜一切手段把敦煌、圆明园及古中国艺术品掠夺或窃取到自家博物馆或兜售获利;大清宫廷更是喜爱收罗西方小玩意儿做摆设;岭南画派学浮世绘,浮世绘沿袭中国天津杨柳青版画;从意大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郎世宁却把国画当着油画画。才子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被借鉴为西方绘画的“剪切移步画法”……等等太多的中西方绘画和艺术的交融例子,理不清、割不断,都价值连城,哪里分的清其价值的高低优劣呢?

其实一个艺术家只要你足够热爱你所从事的艺术事业,能够充分的吸取古今中外之营养,你终究会出人头地!即使你生时无望,但死后历史也会在艺术的牌位上给你一块相应的敬位。

关于个人风貌和个性问题更不是问题。千人无一貌,各自有各自的情趣、意向、爱好、审美、思维和处事态度,自然所呈现的作品是不一样的。真正的艺术家会潜心于艺、热爱生活,认同国家和民族,善以待人,尊重优秀的文化,制定既定的目标默默研习,不问尘世间的吵吵闹闹!为生存可以投其所好,但不能没原则泛滥臆造,没有这样的胸怀难成其就。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是个机遇最好的时代,如何耐得住寂寞潜心于艺,去修为,去生存,去把控市场是摆在从艺者面前的一道坐标,如何去解?有玄机吗?当今资讯很发达,分秒即到,“时空”已不是一个问题,不像古代,受到种种条件制约想跨越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出现了极其强烈的地域风貌和个人特点。今天没有你见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那么,你的未来不再是单单的商业运作上和风格上的问题,而在与个人的修为上。

关于改良,是艺术的发展问题,在我看来已经不是致命的问题。问题是艺术家如何规划自己?坚持什么?如何对外讲故事?是否热爱生活、热爱国家和民族,关心政治,做好交融和跨越?先生存下来为热爱去默默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你每天创作一幅满意的作品,就是先锋、就是突破自我。

所以我常常说:“画什么很重要,中西方不重要。东西方作品没有可比性,也没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异趣、技法和审美上的不同,国家民族认同感的不同。”世界是多极的、文明是多样的。不能如陈传席教授那样笔似大棒,一挥,没几个大师再是大师。也不能孤陋寡闻崇拜无度,最后成了笑话和奴才。

文化概念范围很大,艺术只是一个圭角,且中国艺术有其独特脉络。先锋、实验、当代该是发展的问题,从来都需传承和突破,缺一不可。对于研习传承,恰恰相反中国的文化可能太营养太宽泛太精典,以至于有些人望而却步,只能熟视无睹地无病呻吟起来,挂着羊头卖狗肉来忽悠表演啦……,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人提出要改良中国艺术的声音一直来也从未停止过,但最终大多数走了一圈又回到来圆点,最后感慨自己还是黄色的骨髓,精典在中国,比如吴冠中,包括赵无极、朱德群,只是最后站队的方向而异而已……。完全极端地忘了自己的肤色和审美习惯或西方艺术无用论都是偏激的。能独立思考艺术问题的人现在还多吗?看到艾先生的疑问我有同感乎!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学生家长跟着我去徜徉在展览会里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其实可以看出其还是在努力的想改良,无奈这种西方的特色太强了,难以脱去!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

文化艺术改良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