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内世界”

——我的艺术创作历程

文/卞媛

 寻找“内世界”《即鹿无虞》系列 91.5x42cm 纸本水墨 2013年

我是一个喜欢沉寂于思考但又欠缺语言组织能力的人,一旦开始写些什么,就会进入思维短路的状态,所以平日里很少写作。我从小除了画画其他方面都很普通,也许是习惯了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沉浸于自己幻想的世界和自己玩,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里与人交际。所以我准备借这次ARTAND征文活动的机会,系统梳理一下自己近年来的创作历程和内心感受。

寻找“内世界”《即鹿无虞》系列 91.5x42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寻找“内世界”《即鹿无虞》系列 91.5x42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即鹿无虞》系列是我真正意义上进入艺术创作的作品。它让我脱离了在学院里对纯技法学习的状态,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所以我为这个系列取名为“即鹿无虞”,语出自 《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说的是进山打鹿,没有虞人(猎户或者向导)的帮助,结果就很难有所收获。这正合了我当时的创作状态,迷茫中艰难寻找的心境。画面中的“鹿”是我所希望找到的,但又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的一条“路”。创作这个系列时我只是单纯地感觉画境的营造应该大于技法的表达,艺术的目的也应该是为了表述而不是炫技。可是画着画着,却觉得自己走入了另一岔路,感觉自己这样一直画下去就是在用国画的方式画风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当时果断放弃了这个系列的探索,也放弃了刚刚被市场认可的创作方向。

寻找“内世界”《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 42x91.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寻找“内世界”《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 42x91.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寻找“内世界”《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 42x91.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寻找“内世界”《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 42x91.5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在创作《这么近 那么远》系列的时候,我意识到了人有“内世界”的存在,这是一个只属于自己却又无法被真正触及的地方,而绘画却可以把它镜像化地展现到现实里,所以我为这个系列取名为“这么近 那么远”。这个系列作品出来后反响还不错,可自己还是觉得差了点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又搞不清楚,只觉得不应该止步于此。我想也许是技法的单一性限制了自己的表达,于是又开始了新系列的尝试。

寻找“内世界”《心临性·噬》53x46cm 日本硬卡 2015年

寻找“内世界”《心临性·溺》 53x46cm 日本硬卡 2015年

寻找“内世界”《心临性·蜃》53x46cm 日本硬卡 2015年

寻找“内世界”《心临性·妄》53x46cm 日本硬卡 2015年

《心临性》系列的创作我换了探索的角度,当时认为人的性情是由心境引导的,于是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心性为本体进行技法与语言上的研究。我将画面绘制得十分绚烂华美,虽然想表达的依旧是寻找,但是完全不同于之前两个系列的技法和语境。当我把这个系列作品展出时,外界惊诧于我创作风格的多变,但圈内的一些老师和朋友却认为画面过于追求华美,欠缺些朴实的感受,这样的评价让我很是困惑。思考后,我认识到自己是被表象迷住了,过于追求精致与唯美,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与眼界。于是,又回到了创作《这么近 那么远》时的探索路线上,但毕竟中断了好几年,当初清晰的感受已经变成了模糊的认知。只记得当初的不甘,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具体去解决。一次意外中,我感觉进入了“内世界”,看到了从未想象到的景象,于是我开始创作我的新系列——《维纬之界》。

寻找“内世界”《维纬之界》系列 80×80cm 绢本水墨 2017年

寻找“内世界”《维纬之界》系列 80×80cm 绢本水墨 2017年

寻找“内世界”《维纬之界》系列 80×80cm 绢本水墨 2017年

“内世界”的体悟过程与我不同阶段的创作感受紧密相连。开始我只是觉得它不同于我的幻想,它是存在的,就像传说中的“彼岸”。可当我想进一步靠近时,就感觉像是身边有很多门,看着很近触手可及,真想接触时又离得很远,怎么也碰不到。直到有一次(具体时间和原因都记不得了),一个偶然的瞬间,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空白的空间,那里很大,并不黑暗,里面只有我自己,当时我的第一感受是惊恐。原来极致的空就是无尽的牢,原来无尽的白与无尽的黑一样让人感到恐惧。之后再一次,我看到了一片苍凉寂寞的净洁,如撒满月光的银白巨大山脉。瞬间我完全被这一景象所震撼了,震撼于眼前世界的干净与壮观,以及不限于时间之力的无垠。随后我又感到莫名的苍凉与寂寞,那种侵入骨子里的孤独。事后我回想那种感受,觉得那个空白空间的体验对我很重要,它帮我认识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随着心而变的。随后我将自己那次体悟中的景象画了出来,便有了《维纬之界》这个系列。它有着莹润净洁且泛着微光的白山,氤氲缭绕的云气,带上一种苍寂神秘的气息。黑与白的几何图式,分割出各种的“维度”与“纬度”,如果“维”代表着整与裂、虚与实、聚与散、黑与白等不同的对立空间;“纬”则代表着的文化的差异,审美的对立,信仰的矛盾,心性的反差。二者和谐相处,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同一视觉空间语境里完成更加宏阔的内在力量的延展。

寻找“内世界”《沙与沫》系列 35x7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因为《心临性》系列给我带来的思考,让我意识到人物造型语言拓展的可能性,于是有了后来的《沙与沫》系列。这个系列里的人体其实是指涉人的精神体,它们被某种冥冥中的东西或力量牵引着,走向一切的终极、归处,亦或是起点、元初。蓝色,是天空,是海洋,是垠宇,是梦境,是包裹着我们生活的幕布。它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广袤无垠且幽深神秘,它将现实与梦境交揉在一起。圆是源、是元、是梦、是幻,是尘埃于生活中的过往,是漂浮于生命中的希望。门是终、是归、是方向、是原乡,是向新世界开启的径,是向旧世界告别的站。在这样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可以自由表达自为生命思考与体验的坦途。

寻找“内世界”《沙与沫》系列 52x47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虽然不知道终极是什么,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的路,比起路尽头的景象,我更在乎自己所要走的方向。创作过程一开始,我以为是思想引导出各式各样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发现是艺术带着我的思想去成长,并一步步打破桎梏,“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明白艺术才是可以引领我去寻找“本源”或者说是“终极”的钥匙。现在,艺术已经变成浸入我骨髓的东西了,它带我看到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寻找“内世界” 

我是在一年多前注册了ARTAND,并发表了一些作品,因为初来乍到没有推荐无法签约推广,也就没怎么使用。今年三月份,我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审核通过了,欣喜之中开始陆续地把近期的一些新作放上来。深刻觉得,对我这样不善交际的人,特别需要ARTAND这样的好平台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在这里由衷希望ARTAND越办越好,不断带领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前行。最后祝ARTAND五周年生日快乐!

2019.5.25.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