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候

就一个外行看,宋扬的画很“像”。像那些象,“万象”的象,“大象无形”的象。同音即同字,道家不拘于“象”,佛家不拘于“相”。中国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基本就是佛道思想的伸展方式,不求像,也不求象和相,决绝地摒弃客观或科学视点,甚至也非主观,而是道观,或神观,所谓传神,所谓趋道。宋扬看上去却执着于“象”,画面一动不动,绝对静止。这似乎表明宋扬接续的并非中国文人画传统(如果一定要把宋扬往传统上拉,我觉得宋代的工笔花鸟勉强可以扯上。但既然是扯,定然也是扯淡了)。它们更有点像油画中的静物。在这些静物中,唯一让我捉摸不定猜测不已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香炉和一丛芭蕉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又是什么?

是否可以这么说,说宋扬其实画的是一潭死水。哪怕是她每幅画中都有“生机盎然”的植物,我仍然觉得是一潭死水。这些植物像时间停止了那样定格在它所处的时空中,既不会风干,也不会枯萎,同时主动放弃摇曳,更杜绝生长。也就是说它们不在生死轮回之中,倒是逼近永恒。一如中国古老的庭院。花草枯荣、主去客来,只是庭院固有的政治体制,不是革命不是改良也不涉及风吹草动。这到底是宋扬的发明创造,还是我的个人误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我说的可能离谱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吧,一切美好的事物(宋扬画笔叙述的内容基本都是)只有在它们最好的时候才能够称其为美好,美好方可成立。樟木箱子劈成了柴,火焰和噼里啪啦的声音或许可以成为另一种美好,但作为樟木箱子的美好不复存在。换言之,美,或许就是静止的永恒不变的?

曹寇

2017/4/29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