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满意丨东方艺术哲学要义(二)说空

东方美学当代转化

裴满意丨东方艺术美学散论(二)说空

     空必然是无相的,但却也可以“相”出现,正如《密严经》曰:“藏识之所变,藏以空为相。”,此处之空乃作为藏识之变相而出现。

       这个对于东方艺术来说是极其智慧的一种认知,乃“空归于法,而不归于境”。无相之空是相较于法的终点而言的,是一种关于空的本质性的追问,是分析的究竟说,果位的证得而言,但不意味着经验场域中的空、法不存在,不具有现实意义。当其未抵达体性之时,空是不碍缘起的,它是故名为有的,是具有实体的,是可见的,也是有为的。此空在现实当中,也就具有了万事万物的萌芽之美、成长之美、成熟之美,乃至陨落枯槁之美。此间种种美,是与我心、我情,乃至我性紧紧相联系的,是物我同心的。但是此心、此情、此性是初级阶段的,是需要修的,是需要再去认识其本质的,如此才能上升到慧的应现,与究竟平行。

      故此华严说“了境”,而不是说“空境”,因为此“境”本身就是空的,只有通过修,通过“了”,才能认知到空寂,认识到本性清净,舍离一切攀缘忆念,而入真法界。而这是理解东方艺术当中空间所产生的“物外”、“象外”、“意境”等等的关键。

      东方艺术当中的“物外”,不是指脱离空间物体之外的东西,而是一种“了境”状态,是超越经验,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于一切实体物缘起的彻底觉悟。是对体性的认知境界,而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空幻、杳冥、渺远、虚空、氤氲等等所产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始终都是“相”,而不是本质,此类种种误解,历代文人尤其多,乃是不懂佛法之故。

    历史上对倪瓒的“逸笔草草”,历来解释众多,我看大多都没有抓到本质,其本质更重在法喜,而不仅仅是对形,对相的解脱。

     综上,东方艺术当中的空与佛教当中的空论密切相关。缘起即空,但空不碍缘起,空之本乃是无自性的,我们要认识到分别是空,更有认识到无分别亦是空。缘起虽空,但却可为,只有达到涅槃时才无为,其为空的果位,也是大觉空寂的表现。

未完待续 ···

节选自裴满意著作《契于一如:艺术哲学研究论集》

裴满意丨东方艺术美学散论(二)说空

作者简介

裴满意:自由文化学者、诗人、独立艺术家、艺术批评与策展人。字非一,号苦口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2017年于上海成立非一艺术工作室,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研究、创作,闲暇从事批评与策展。

    主张理论与创作兼容,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相互打通。

    研究领域涉及儒释道文化,艺术哲学,上古文化与当代艺术,中西方思想史,美术史,现代书法与书写艺术,书画鉴定等。

裴满意丨东方艺术美学散论(二)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