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三叠”蒋文兴作品展

前言

前 言 方志凌

记得是2013年6月的某一天,在一家超市广场的长条椅上,蒋文兴与我曾经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长谈。那时候,他刚刚让自己从种种琐事中解脱出来,确定了要去做段正渠老师的访问学者。他画画的愿望很强烈,但对于画什么、怎样画的问题还很茫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是二年多,当我们再次长谈的时候,已经是在看他一堆堆、一叠叠的画了。

段正渠是中国油画界才华横溢的语言大师,他的绘画——尤其是近年来的写生作品——集高古的格调、浑厚而又灵动的视觉氛围于一体,极富语言魅力。在蒋文兴2014年创作的《那边很远》系列作品中,就能看到老师的直接影响。不过,从他同年创作的一组纸本作品《惷》系列来看,他显然对“像老师”这个问题保持了足够的警惕:与老师极富个性的视觉语言相比,《惷》系列更突出的是与艺术史上那些经典的表现主义绘画之间的渊源。这意味着他抗拒了一种极富魅力的成熟的语言系统的诱惑,而重新在更复杂的艺术系统中展开自己更孤独的艺术探索。事实上,蒋文兴这组纸本作品所体现的探索方向得到了段正渠老师的肯定,《惷》系列也被选为他的毕业展览作品。

这样的探索方向随后自然延伸到他的油画创作之中,从《院墙很高》、《通往海边的路》等作品开始,他的风景绘画并不刻意回避与种种或经典或流行的语言风格的相似性,而是试图在幽微、敏感的心理体验与率朴自然的语言趣味的相互激荡中,渐渐寻找自己独特的个人感觉。因此,在随后一段时间里,在大体相似的“表现主义”语言系统中,他的作品其实呈现了种种不同的意趣:《公园·5》、《斜倒的树》、《灭火》的笔调冷峻、晦涩;《前面拐弯》、《公园·17》等则显得更加热烈、流畅;《对面》、《仿古街》等有着象征主义的抑郁、幽深;而《公园·19》却又有着率意涂鸦般的自在与清新……

到2015年,在油画创作之余,蒋文兴又开始了一种新的素描语言的探索:用画笔蘸上浓墨,在粗厚的水彩纸上直接对景写生。与《惷》系列浓重的光影氛围不同的是,他的这些风景素描仅仅依靠粗重墨线的勾勒与皴擦,在不假修饰的放笔直取中,不仅敏锐地把握着情绪、景物以及视觉结构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更有一股勃发的生命张力。虽然这些素描还没有到达从容自若的成熟状态,但它们显然正在激发他的“内在自我”中强悍、雄浑的一面。

艺术的道路是艰难的。而在所有的艺术探索中,最艰难的其实是准确把握住自己“真实的内在自我”。“内在自我”一旦明确,艺术家的语言就会逐渐显露出独特的魅力。从蒋文兴这一年多来创作的一堆堆、一叠叠的画来看,他似乎正在从不同的侧面一步步逼近那个“真实的内在自我”。

2015-12-7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