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墨是新水墨

比格鱼对于艺术家王勇专访

2015年12月22日

比格鱼:您是从何时来到北京的?选择北漂的原因?

王勇:我是1997年来的北京。选择北漂的原因是想做艺术家,想成全自己艺术家的梦想。我读的彭城大学美术系(现在改名徐州工程学院),我为什么提到这个学校呢,我在2012年的时候被学校邀请过去策划了一个展览,这个美术系成立了大概三十年,我仔细的算了下,从那时到现在毕业的学生真正只出来了三个当代艺术家,我有幸是其中一个。大学时期给了我很多艺术的土壤,有两位老师,一位是郭宁兆,她是民国时期创立苏州艺专颜文樑的学生,郭老师是中国老一辈水彩画界具有代表性的女画家;另一位老师是袁献民老师,85新潮美术时期徐州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方,袁老师是当时艺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埋下了一个当艺术家的种子,做艺术家是我最初来北京的想法。

比格鱼:在艺术道路上有没有让您觉得很深刻的事情?

王勇:从艺术这方面来讲,我真正的做出作品成为艺术家这种社会角色,我觉得是大概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左右,自己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大汉风”。这个系列作品和我家乡的汉画像石有,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我把它做了一个当代的表达,这是我真正的可以称为作品的,之前都应该算作是习作吧。

 隐墨是新水墨

大汉风系列 137x70cm 王勇作品 纸本水墨 2006年


比格鱼:何为隐墨?

王勇:我在画第一个系列大汉风的时候,到06、07年就画不下去了,当时发现自己在重复,我这个人不太爱重复,我觉得艺术最大的功能是它要创新,它要给艺术新的可能性,而我并没找到方向,当时还画了一个油画系列——“螳螂”,还做了雕塑,但是那个延展不下来,到了09年我就停掉了。之后越画越少,越画越慢,当时我就思考,发现从出发的地方就出现了问题,就是我没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那时候就觉着不如恶补一下吧。我觉着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对这个中国所谓的传统不了解,对西方文化也不是真正的了解,两边都不靠。我对传统更感兴趣,对水墨更感兴趣,但我想恶补一下,就看了好多自己感兴趣的书,到了大概2011年的时候,就做了新的面貌的水墨作品,我觉得那个时候需要一个命名,我特别喜欢禅宗,英文名字叫“zen”,但是中文叫“禅墨”的话就太直接了,我觉得中文如果有一个字儿能替代这个禅的话,我觉得“隐”这个字能更好的诠释,我就用了“隐墨”来命名。命名对我做艺术来讲,是最重要的时刻。

 隐墨是新水墨

隐墨系列2012-13 纸上水墨 140x70cm 2012年 王勇作品


比格鱼:我看到您的作品中灰色是主打,它表达了什么样的个人审美和艺术视角?

王勇:是这样,大家一想到水墨呢,就是黑白,黑色的墨,但是艺术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要建立自己的风格,而且这个个人风格要特别的强烈,你才能脱颖而出,我觉着水墨它不仅仅只是黑白,还有灰,这个灰是一种中间的过渡色,它不仅仅只是色彩,墨分五色,这个灰它更暧昧,更不确定。我觉得一件艺术作品应该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说我把这个灰度提出来,而且今年5月份也做了一个二人展,就是用灰来做主题,我觉得灰也是很学术的一个支点。

比格鱼:您将自己新系列作品命名为:“隐墨芥子园研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勇:我更多的是想做一个艺术计划,而不仅仅是想做一件作品,我解释一下:我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强调一个词——“转换”,“转换”这个词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的重要,这个转换无论是对艺术家还是当代语境的一个转换,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转换,艺术家就在这种转换之间完成了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之前也说,我们这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不了解,对西方文化其实也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下我就发现有一个在世界文化史有一个重要的节点,1919年在德国的魏玛成立了包豪斯艺术设计学校,这帮艺术家用一种设计理念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太伟大了,相对于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艺术现在还没有做到,与包豪斯比起来太渺小了,所以我觉得对我是个巨大的启发...

我发现了芥子园,因为我八岁就临芥子园,大家都知道芥子园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工具书,它用水印木刻版画这种概念来完成我们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基础的一个学习,如何画梅兰竹菊,如何画石头啊,如何画人啊什么的,但其实它是一种系统,它等于是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建立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对文人画有一个重要的梳理,这个相当重要。而且它通过一种印刷术的方式来传播,影响到儿时的我了,但我觉得在现在这个语境中不能再画梅兰竹菊了。老先生都讲笔墨当随时代,我们和古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这个时代要把我们的声音,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古代没有雾霾,现在我们经历雾霾,语境已经发生变化了。这个时候你再画这些传统的东西,我称之为无病呻吟。你想书法已经进入非遗了,传统文人画这些东西也仅仅是继承而已,不会有什么发展了,它仅仅只是学习古代传统的记忆。现在骨子里的也就是我们文化中根性的东西没有剥离掉,文人艺术的这种书写性,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觉得需要把它给提纯出来,加入我特殊的一种技法的表达,给艺术一种我自己的可能性。芥子园系列今年只是开始,今天是2015年的12月22号,这个系列是从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开始酝酿了,从年初到年尾整整做了一年,这一年我收获巨大。

比格鱼:具体哪些收获呢?

王勇:就说我没想到三个月一个面貌,就是你看到我年初画的和现在最新的它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整个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都是在“灰”的小维度变化。

 隐墨是新水墨

隐墨之芥子园研究2015-77 纸上水墨 90x50cm 2015年 王勇作品

Wang Yong Study on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No.2015-77 ink on xuan paper 2015


比格鱼:您可以把这个变化具体说一下吗?

王勇:临芥子园,是学习文人画的构图程式和章法和笔墨关系,这些基本的东西,但慢慢的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我独创了一套自己的独特技法,作品建立了自己的强烈风格。还有就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结合:中国文人传统艺术的书写性和西方硬件艺术的结合。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解释一下。艺术是为人的生活方式配套的,但它滞后于人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你比如说1860左右英国进行大工业革命,进行了很长时间,大概在1910年左右的时候才出现了现代艺术,整整滞后了五十年, 农耕文化变成大工业文化,大工业革命了,而艺术还停留在古典艺术,还是忠实的复制这种物象,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蓬勃发展,正式确立了现代艺术这个概念。包括我们现在知道立体主义、达达、超现实啊,都是那时候发生的。而且仅仅到1917年到大概1924年,四五年的时间现代艺术的高潮已经结束了。现代艺术出现比西方的工业革命要晚了很多才配套出来,符合人的审美,整个社会的审美,都是有关联的。而当下的中国语境是后现代的艺术语境,从艺术这个层面来讲,它有做传统艺术,有受西方影响的所谓的当代艺术,也有象我这样与中国传统有关系但是又有新的当代的表达,我不知道称之为什么,近几年有个词儿比较火叫“新水墨”,但这个词儿它不严谨,因为新是一个时间关系,你比如说清初的石涛相对于明代的董其昌它就是一个新的,新是时间关系,时间关系不严谨,应该是它表达的这种方式是有一个明确的诉求,现在因为整个世界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自媒体时代,地球变成一个村了,我们和西方的关系相当于从村东头到村西头的关系,我们大家都用iphoe,都开奔驰,都吃麦当劳,都喝可口可乐,你在纽约的生活,和在北京在上海是一样的,严格意义上讲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可能是现在巴黎没有雾霾,北京有雾霾,人在生活环境趋同的情况下,人的意识判断个人感觉也会趋同化,等于世界在这种生活方式大致趋同的情况下艺术也逐渐大同了,要融合了,但是你骨子里这种文化的深层西需求是不一样的,它表达的产生艺术的样式也会不一样,这个不会融合,只能是互相的一个借力,互相的借取,我称之为误读。

比格鱼:我现在讲一个话题叫误读,就是说艺术就是在误读在这种创新中推进发展的,什么叫误读呢?

王勇:现代艺术的发端是在法国产生了后印象派,梵高为代表人物,当时法国那帮艺术家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梵高从日本浮世绘里面读到了这种他所能借用的这种装饰的感觉,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技法,叫短线塑形。他用短线来塑造形体,他是误读,因为浮世绘不想表达这种东西,他只是从那里面看到了东洋的情调,他摘取了浮世绘装饰的那种线,他拿出来用短线来塑形,画他的东西。艺术往前发展了,因为之前是伦勃朗的光影,不是用线来塑形,不是用短线表达,在那个时代梵高他误读了日本浮世绘,日本的浮世绘是什么,是中国的二手文化,日本艺术基本都是中国的二手文化,相当于中国通过日本间接影响了西方产生了现代艺术。好,到了二战的时候,整个的世界中心从巴黎到了纽约,因为纽约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2009年,在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做了《美国艺术家凝视亚洲1860—1989》文献展,等于是西方的主流评论界正式承认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纽约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他们是直接受到了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日本的现代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个二度表达,我们又是通过日本间接影响了美国产生了抽象表现主义。这个判断不够严谨,但是粗线条的可以这样说。从那之后美国成了世界艺术中心,创造出许多新艺术并影响了全世界,比如我们现在比较知道的如大地艺术、偶发、颓废的一代等等包括约翰凯奇倡导的激浪、黑山都是我很喜欢的。但是最重要的它产生了安迪沃霍尔,产生了波普艺术,正是波普艺术使美国艺术达到了高峰。美国人强调同质化普世价值,它又用这种价值观影响世界。我真觉着艺术不应该是同质化,不应该是普世价值,不应该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所谓的当代艺术基本就是美国标准我是很不认同这个标准,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表达。

比格鱼:刚才您提到了您的作品中有一种独特的技法,这个独特的技法能和大家谈谈吗?

王勇:技术推动创新,一百多年前法国人发明照相术直接导致现代艺术产生了,因为艺术之前的功能是给贵族画像,有照相机以后咔嚓一下几秒钟就结束了,所以说艺术从再现阶段到了表现阶段主观至上,技术推动艺术往前发展了。技,近乎于道!就是心手合一吧,首先要眼高手低,你把你的作品内的东西结合表达你的思想,那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艺术最终是一个触及灵魂的事情,它一定要对观者有一个深层次的触动,技法是可以帮助你实现,技法相当的重要。我做了独有技法,你看到它貌似天成但又不是,还有我的在场,有我的控制力,那个线很微妙,很有质感而且很有弹性,而且呢它还变化多端,等于灰里面的一个小维度小层次的变化。非常的耐人寻味,这个技法是很加分的,我用了大概中国的五种墨,没有用任何的添加剂,因为我在十年前就穷尽了这种添加剂所谓的这种现代水墨的画法。我现在很唾弃所谓的新水墨和现代水墨有几种恶劣的方式和趋向,你比如说有一种大水花,就是自然肌理效果大理石花纹,艺术家在哪里?看不到艺术家的存在,仅是让墨和水也在纸上奔走,艺术家在哪里看不到。还有一个是那种小清新,小清新肯定不是艺术吧,它仅仅是画而已,还有一种是用所谓的中国传统的水墨材料来画西方的表现,观念上没有转换,仅是换了一种材料,原来用油画丙烯画改用水墨画,你等于还是画西方的表现主义,这和水墨是两码事儿。

 隐墨是新水墨

隐墨之芥子园研究2015-105 纸上水墨 33.5x47cm 2015年 王勇作品

Wang Yong Study on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No.2015-105 ink on xuan paper 2015

比格鱼:您刚才也有提到自己之前画油画,也做雕塑,这些艺术对您现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王勇:我觉得之前走过的路都算是一个过程吧,而且我觉得艺术家的话每个阶段用不同的材料,适合自己这个系列,就用这个材料来表达,它仅仅是一个材料而已,它适合这个系列这个东西就用这个材料来做,它适合那个就用那个来做,等于说是一个积累吧。

比格鱼: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王勇:首先要活下来,要有饭吃。不要因为你做艺术影响家人的生活,然后呢把自己搞的像正常人一样,不要黑白颠倒的,要正常的生活。

比格鱼:除了画画,雕塑,您还有别的爱好吗?

王勇:看书吧,我比较喜欢看书。我还比较喜欢去一些自然的地方,我喜欢去山里面,去感受自然,我特别喜欢石涛的那句话叫:搜尽奇峰打草稿。但我从来不写生,我觉着在自然中看一看就已经在学习了。

比格鱼: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或是计划吗?

王勇:现在基本确定,明年3月份被邀请在我老家徐州有一个个展,同时也在筹备国外的个展。

王勇

1976年生于江苏徐州,现居北京。

“新京派”和“十墨”代表艺术家

新京派艺术研究院院士、新京派秘书长、纽约哈德逊美术家协会会员、

纽约哈德逊国际艺术交流访问中心访问艺术家。

1997年至今参加了一系列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代表中国新艺术的重要展览,作品被意大利法拉利集团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出版《新京派-来自中国的十七位艺术家的新艺术》执行主编等专著。

他在中国当代绘画领域以“隐墨”著称。

采访手记:

采访画家王勇正值冬至,来到工作室,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幅精致的画作,据艺术家王勇介绍,这些作品都是他近期的创作。看着一幅幅简约却又不失禅味的作品,让人进入无限的遐想空间。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