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与寻真

小议青年画家朱玲

朱玲的艺术成长经历值得思索,她出生于大漠的乌海,那里的文化氛围,难以圆她追求研习中国画艺术的梦。故少年时,她只身前往包头,拜兰尚廉、康永义、赵呈祥等诸位先生为师,开始了求学与应试的生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在诸位先生的系统指导下,她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更是顺利的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这惊喜,对于来自西部边陲的孩子而言,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欣慰,可她并没有自满,大学的四年学习,让她开阔了艺术视野,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是她常常驻足学习之处。长期的艺术积累,使她对中国画的白描、重彩、水墨等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的理解与掌握上都有较为全面与深入的体悟,这一点在当年同届学生中是较为突出的。所以,在她本科的毕业汇报展上,她的作品组画《晖》,以独特的画境建构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现,打动了学院的评委,最终获得了该年度学院优秀毕业作品二等奖。同时,该作品亦作为优秀的作品入编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花鸟画写生与创作教程》。

大学毕业后,朱玲踏进社会,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参与了许多社会艺术活动。两年多的经历,使她对社会、人生、学业的前程有了更深的领悟,亦更明确了自己深入专业学习的研究方向。当她再一次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与理论研究”这一学术课题的硕士研究生后,学习的思路亦更加清晰。无论是对古典花鸟画论的整理,还是对历代花鸟画经典作品的研究与临摹,或是多次深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考察及写生与创作的综合训练,她始终都保持清晰的思路与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找到自己研究学习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并初步形成了她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专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作品而设立的韩国“衣恋奖”创作评比中,她的重彩作品《萌》,再一次获得评委的肯定,成为首届韩国“衣恋奖”的获得者。这让她在老师和同学中间赢得了更多赞誉,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这棵具有艺术潜质的新苗在茁壮成长。

的确,作为她的专业导师,笔者对她的了解似乎要更全面一些,依笔者多年对她的艺术考量,拟以三点来概述她成长历程中所呈现出的特质,对她而言也许是比较中肯的表述。一是穷研,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比一般意义的刻苦和努力还要让人感动。可以说,她是一位“穷根问底”的学子,每每遇到学术课题上的难点,她都会问无数的为什么?并最终寻求到答案。二是“有我”她在继承传统与当代师承后,总是在刻意寻求创作中“有我”的存在,这种追求是出自她的个性,发自她的内心,正是这种“固执”的坚持,使她在不断的成败艺术体验与创作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某种表现特质与艺术语言,可谓难能可贵。三是“心态”,这不是一般而言对待创作的状态,人们可以从她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生机活力和灿烂阳光的感觉中去寻找,如果没有好的“心态”,是很难在传统笔墨创作模式的重重围困中突围与游走。因为,当今的生活题材需要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若只满足于运用文人墨戏的笔墨传统进行创作,那么,那种心态是不足为论的。

以上的论述,可以让人们深信,这位由中央美术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子,已逐渐成长为一位有文化责任感与艺术潜质的青年画家。

姚舜熙(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