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调频“民间的力量”—— 陈飞:“挺好的一个展览,为什么不参加呢?”

导读:本期“民间的力量”FM调频采访了一位80后艺术家代表,也是我们这次征集活动的参赛者——陈飞。他的名字对当代艺术从业者来说绝对不会陌生,他的访谈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各类艺术媒体杂志上,他的作品更是收藏家和拍卖公司的宠儿。最初看到他的投稿,我们很犹豫,是否还有必要采访一位已经很受瞩目的年轻艺术家。但“成功”不应该是回避的理由,展览的开放性也不应该以“成功”或“普通”来简单区分的。所以我们决定采访他,而且不是匿名的方式。(本次采访不涉及任何评审标准和影响评审过程)

640?tp=webp

陈飞投稿作品“哑巴的爱情”

陈飞

1983 生于中国山西洪洞

2005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4 我和肉,贝浩登画廊,香港,中国

2012 Extravagant Imagination, Olyvia 画廊,伦敦

2011 陌生人-陈飞,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BAD TASTE 坏品味,少励画廊,香港,中国

2009 一根筋,星空间,北京,中国

2004 陈飞个人油画作品展,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中国


群展

2014 虫洞-地缘引力,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

1027!n600.jpg


为什么会参加这次征集呢?

这是挺好的一个展览,为什么不参加呢?


你是怎么理解“民间的力量”这一主题呢?

我觉得还是纯粹吧和多样性吧。我所说的纯粹就是相对更简单一些,比较直接;多样性就是没有那么狭隘、偏激,主题会比较大一些。


为什么投稿的是这三幅作品?如何体现了民间的力量?

我觉得这三幅画都是叙事性很强的,绘画的语言有很多种,叙事性也是绘画的一种语言。我对这个展览的理解就是多元化。


640?tp=webp

陈飞投稿作品“马蜂”


对很多参赛者来讲,这次征集也同时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那对于已经有所成就的你来说,这次征集意味着什么?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展览,它的主题,还有它的多样化打动了我。你也知道现在的艺术有时候变得就像流行歌坛一样,在兴起一轮什么东西,大家就会忽略掉其他的东西,就只会出现一种面貌。但是在未来整个美术生态有更大机会的时候,我们的面貌应该是多元化的。所以我在近一两年创作的时候,就很刻意的在做叙事性,这个叙事性具体要讲什么故事我觉得不重要,我只是很刻意的在做它,证明这是绘画里面一种形式,以及绘画语言本身应该去讨论的一种东西。

而且我也没觉得自己怎么着了,反正我就是一个画画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架上工作者。


不管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对外界,尤其是对艺术市场来说,你已经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了,那会不会介意别人认为你的作品商业化或市场化?

我要是说我不关心市场,大家肯定觉得特装,但确实就是这样的。他们看到的只是在拍卖市场上的一些成交,但是在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其实这跟艺术家基本没有任何关系,就是N多年前自己很廉价出去的一些东西,是市场这么去选择了。作为我一个画画的人,是一个很被动的选择。


你如何看待市场和民间的关系呢?

你不觉得市场本来就很民间吗?市场就是一种民间的选择。有很多作品可能因为每个人趣味不同,不好做评价,但你的创作真诚不真诚,这个是看得出来的。我一直都是和画廊合作,所以基本市场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了迎合市场去创作什么东西。我每年就固定画那么多数量,每张画市场价基本也就是那个样子,没有必要去迎合,而且如果我要是去迎合的话,现在就不应该画画了,就该做点儿别的,因为现在也不是做架上的好时期。

恰恰是这个时代的当代艺术语言,架上被关注的比较少。 但我是一个比较信仰架上的人,我很热爱绘画,所以我还是愿意用我的一己之力,在绘画语言本身这个层次当中,做一些微不足道的摸索,比较拧巴。


640?tp=webp

陈飞投稿作品“破日子”


如果这次没能入选的话,会怎么想呢?

我会接受,说“无所谓啊”,那也挺装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公平的事情,所有公平的事情可能性无非就两种,yes or no,我都可以接受,呵呵。


如果18万拿到的话,准备怎么用?对你来说奖金还重要吗?

奖金对我不重要,想都没往那儿想,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展览。现在像这种多样化的展览越来越少,会把整个当代艺术生态弄得特别狭隘,我看重的是这个,至于奖金我还真没关注。假如说我真拿到这个奖金了,我肯定一分不要返回去,就资助呗,看看有什么年轻人的项目,给他们吧。还是要让整个大的的艺术生态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