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心而做

读青年艺术家崔彤的作品

46!n600.jpg我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而且不论什么题材、什么形式。我喜欢那些能够打动我的,能够和我产生共鸣的艺术作品。我是学艺术出身,但是并不真正从事艺术创作,所以,我把自己对艺术的体验更多的倾注在艺术作品的思想和内涵上。

崔彤的绘画最打动我的是他的无作为。在后现主义甚嚣尘上、观念绘画、艺术装置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多数艺术家都在尝试在作品加入“含义”,艺术变成了一个心情急迫的孩子,不停的想要述说,因为对于现代绘画来讲,含义重过艺术创作本身所带来的愉悦。艺术不仅仅是画家的感悟,也成为一个交流的工具,被信息时代强制性地打上了“交互”的烙印,因为在信息纷扰、人心浮躁的年代,艺术早已不是古代文人墨客避隐于世,聊以自慰的工具了。因为急于述说,艺术就变得五花八门,甚至无所不用其极。我一直对此保持理解的态度,并时时刻刻准备和艺术作品交流,被艺术作品“震撼”。然而,当我打开崔彤给我的邮件时,我却看到了一幅幅极其干净的画面,在与这些作品对视的过程中,我的心也渐渐的沉淀下来,进入一种长久以来所渴望的宁静。

崔彤的作品《无聊》系列,作品传达了一种空荡荡的气息。为什么名为《无聊》的作品却能够让观者得到心静如水的体验?无聊的字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没意思,一种百无聊赖的空虚之感。但是空虚和宁静不能等同,因为空虚也可以外化为困惑与迷茫的精神状态,真正觉得无聊的人是很难心如止水的。为此,笔者特意去查了一下“聊”的含义:聊,耳鸣也。《说文》里面有“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一句,意思是耳朵嗡嗡作响,心慌意乱。 聊的另外一个含义是依赖,凭藉,如“百无聊赖”。《荀子•子道》有云“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意思是百姓无所依靠。“民不聊生”一词即出于《战国策•秦策》中“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

和崔彤的绘画有关系的“聊”,大概是这两个意思:耳鸣和依赖。作者作品的“无聊”可以解释为“耳边的宁静和内心无所依托”。而无所依托也可以理解为无所牵挂,那么进一步讲,就是心灵的自由。宁静与自由,这两个词汇终于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绘画能让我心如止水。没有复杂的画面、没有讲究的笔触、没有炫目的风景、没有色彩、人物没有表情,寻常的景色与人物,在别人拼命挖掘的时候,这些作品却看似放弃了一切。在看着这些画的时候,我甚至是有点嫉妒的,嫉妒画家怎么可以有这么闲适的生活!我们每天蝇营狗苟,急功趋利,我自己每天挖空心思去寻找意义的时候,这位艺术家就这样带着他的儿子趴在墙头、躺在床上、站在水边,而周围的景色却无一入眼,无一入画,叫我如何不嫉妒?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一句话:“真名士,自风流”,作者的绘画也隐含了中国古人“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人的影子,那就是丰子恺。丰子恺先生有很多体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小作品我都很喜欢,这样的创作不是现今流行的“高大上”,但是让人觉得艺术离我们很近,不是需要仰望的“高山仰止”,而是我们艰苦人生之路上的幸福回望,以及体验每一个生活细节时的会心一笑。崔彤的作品就是这种感觉,在看似无聊的状态下静享人生的乐趣,不张扬、不浮躁。艺术的丰富性在与不同的探索和追求。我们需要体现时代脉搏的警世通言、需要体现艺术哲学、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也需要娱乐大众的通俗之作,但是我觉得这些对于艺术家来说都不重要,艺术家需要的就是——凭心而做。

曹天慧2014年3月27日于北京青莲雅舍

[ 曹天慧,清华大学博士,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