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灵感之中

刘梦醒的艺术创作道路

作者:童建颖(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上海美协会员)  

    在生活都人为分作冷暖的年代,灵感是避而不谈的。当文革动乱及举国癫狂终于成为过去式,人们才开始明白:生活无处不在,艺术发自灵感。

    纵观中外古今,凡留得传世之佳作,不同题材画种、不同形式手段、不同风格流派、相同的是均不失灵气、灵动、灵感。这在行内早已不言自明,无需申辩的事实。尽管如此,在艺术作品诞生之前,灵感仍是难以名状的。

    以优异成绩考入高等美术学院之后,刘梦醒就在专业课的作业中露出端倪。最初的材料选用虽然有点异想天开,但着迷投入的劲头表现一份执着的追求。此后,取自于剪报的字条拼贴《空间》、《独·立》相继完成;在进入攻读MFA艺术硕士的同时,又进行字条编织的大胆尝试,作品入选上海美协的年度展;2014年的字条拼贴《枯木图》入选全国美展综合材料展,她在工作室中夜以继日的默默努力没有白费,可能是工作室利用率最高的一位。在材料工具上的投入不惜工本,成品和半成品都在交替进行中。她试着在报纸上烫眼,表达属于自己的心路寓言。用水彩在白卡上画出透明的黑白棋子,“和自己下一盘五子棋”——又一系列的艺术创作诞生。她关注当下各类艺术展示,同时也拜读国粹的古画真迹,悉心体会沈石田作品细部的“萌”、前辈大师的灵气和率真。

    刘梦醒之所以创作不断是因为生活在灵感之中。

    作为大有希望的90后,她有极强的求知欲、极佳的思索状态、敢于尝试全新的形式手段,对每天的偶然际遇都会产生感动,哪怕是一花一草一木、一扇门窗一条楼道、甚至一面无意打破的镜子……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她有,因为作品和作者均须如此。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