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艺论专访

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许迪: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

其实,一粒微尘也足以称得上宇宙。对我来说,能够把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记录下来已然不易。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即便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人和事无非几种,却始终在变化着。——许迪

2015-02-07

艺论:她说当时选择雕塑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雕塑是可以触碰的零距离艺术,空间的辐射力量很强。除了音乐,雕塑也可以成为失明人感受到的艺术形式”。

许迪:04年入学报考的雕塑专业,在学校安排学习各专业导论后,仍旧义无反顾选择雕塑专业。当时原因只有一个,雕塑是可以触碰的零距离艺术,空间的辐射力量很强,除了音乐,雕塑也可以成为失明人感受到的艺术形式。我喜欢可以在雕塑上画油画的感觉,类似的作品在大三时李象群老师辅导的雕塑创作研究课程中也有实验性的探索,油画、浮雕、圆雕、现成品的置换性装置雕塑。这个职业很接地气,要和泥土、水、粉尘、竹片刀、铁刀、钳子、锤头、錾子、铁丝、电焊、砂纸、直磨机、角磨机等等,很多材料和工具交往,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个建筑工人,幸运的是,我仍可以遨游在理性与感性中,做可行性和意念想法的交融,可以让冰冷危险的利器和各种大自然中的材质臣服于内心所想,化作件件作品呈现,这是一种幸福。和它们交往,纯粹、直接、单纯,比较适合自己。

艺论:汶川地震过后许迪创作了由蜡烛进行雕塑的作品《相·生》,她说“蜡烛代表了每个人的生命”。

许迪:想必08年汶川地震时期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我也是。动人的故事每天在新闻里同步报道,我很遗憾当时因毕业答辩没能加入到志愿团队中去。这件作品是汶川地震事件逐渐平静后创作的,所以作品会显得很静,用蜡烛代表每个人的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燃烧有限的生命照亮别人的生活,温暖了别人的空间,也照亮了自己的心;这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关联,温暖的心怀彼此搀扶,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都坚强地生活下去,影响更多的人选择坚强,选择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艺论:有别于很多拥有宏大主题的作品,许迪的作品细腻温暖,更像是对自己人生旅程的一份纪录。她说:“一粒微尘也足以称得上宇宙”。

许迪:“惊天动地”和“宏大”这样的字眼我有点怵,其实,一粒微尘也足以称得上宇宙。对我来说,能够把自己的生活一点一点记录下来已然不容易。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即便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人和事无非几种,却始终在变化着。在交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更善于文字记录和把它做成作品。我很珍惜在我周遭发生的一切,总总担心有一天我会忘记生命的过程,因此我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女儿成长的记录,作为自己内心成长的记录,自己、女儿、作品共同成长。也许这些作品不经意间也会把你带入我的世界,也许你感受到的是温暖,也许她感受到的是宁静,这种无声的交流是我所崇尚的方式,心与心的默契在我看来是最真实的宝物。我不太喜欢把自己的作品非要建立在美术史的高度上,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野心,我更喜欢忠于内心自然的表达和流露,选择最适合表达的语言和形式就好,美术史是后人的事。

艺论:“人文关怀”是现代雕塑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雕塑大师的艺术作品都饱含着对人性、对真实自然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力量的追问。许迪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帮助一些人走出生命的谜团,观想真是的自己。

许迪: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就是“现代雕塑的人文关怀研究”。只是浅浅地谈了这个问题。如果要一板一眼正儿八经讨论,真的是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涉及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心理学,需要好好透析一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其实说简单点儿,具有人文关怀情结的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用心体验生命、真实地表达感受,还需要艺术家感知到处在同一时代下更多人的呼声,表达出的作品是众望所归,成为大家的心里话。我的作品,我不敢说自己有人文关怀的情结,因为我在做雕塑的时候,其实只是在做自己。但我总在想,在这个世界上,和我面对同样的问题的人应该会有很多。如果我的感知,能够帮助一些人走出生活的谜团,放下躁动的情绪,观想真实的自己,那我也沾上人文情怀了,这是我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荣幸。

艺论:不知不觉我在形体处理上略带有中国性情的语言形式,北魏北齐时期的雕塑是我最崇尚的。

许迪:我们在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更多研习了欧洲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初的造型方式,这种入世的具象写实手法是作为初学者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一,在建立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后仿佛建立了创作的自信,实则不然,我觉得最难得的是认识事物之后的感知回归、忠于内心不被表象干扰的过程。中国的雕塑艺术在宋以前所呈现的出世精神尤为甚,我最崇尚的是北魏北齐时期的雕像,静穆的气场下缓缓流动的曹衣出水的衣纹风格,优雅的细节呈现绝不破坏塑像整体的浑然气质;而形体的意象传达,成为那个时期对于人物的最为真诚的表达方式,雕塑者注重心象塑造,除去了繁冗的细枝末节,勇敢地强调对象在人们内心的神化印象,我也武断地认为这是不会被时间宣告褪色的终极审美。在多年的雕塑轨迹,不知不觉我在形体处理上略带有中国性情的语言形式,我喜爱这种毫不张扬的塑造方式,喜欢将一切形体关系暗藏其中的隐晦羞涩,也迷恋在每一个旋转的角度那边缘线条的细腻而不失张力,常常痴迷在光影下寻找形体起伏高点与低点间浑厚丰富的灰色。我总觉得,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的笃定喜爱,并非一定来自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这其实是血脉绵延的不争事实,骨子里的习气。

艺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所谓的“雕塑家”对于利益的追求远胜于艺术。许迪认为这些源于人们内心的恐惧,要观想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

许迪:别的国家我不敢说,没有真正融入过,只说中国。种种凌乱狂躁的现象,不是这个时代的全部。有时,我们看到这些,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有这样的影子,“看得见”在心理学上常 常被说成“心理暗示、心理认同”。我做不到色即是空,我看得见,感觉得到。我也会愤怒、也会慨叹,有过抱怨、也有过盲从。事后想来,压力、欲望、追名逐利这些其实都源自内心的恐惧,源自一颗没有安全感的心。在过去,我深深的以为安全感是可以物化罗列营造的,经历一番之后,才明白安全感是精神自给的。关键在于观想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敞开胸怀不再顾及别人的眼光拥抱那个不完美甚至残缺满目疮痍的自己。在我心里,我容许一部分人是您所描述的那样,毕竟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人存在着。试想,其实艺术市场无争议也蛮可怕的,作为斑斓世界的一抹,他们也有存在的意义。做好自己。

艺论:许迪说要每年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雕塑。

许迪:我想给CC留下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不能陪伴她一生,我的雕塑可以。做雕塑的过程也是强化印象和净化自我的过程,能够让自己加深我们一起成长的记忆,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掺杂任何固有经验,用全新的眼光面对这个生命,她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闪耀夺目的。我会努力坚持下去的,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艺论: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么。

许迪:接下来用心做好该做的,放下不该操心的;好好过年,迎接新年。2015年有一件非常特别的作品正在筹划中,我很期待它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