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从心理学到画画

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格桑花儿》局部,布面油画,60*50cm,赵六六,2015)

最近看到《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一支来自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堪比“盗梦”的、极具科幻色彩的方法改变了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什么是刻板印象?比如说,我们认为“女性一般不擅长理工科”、“学心理学的脑袋都有问题”(至少最后一条这不是我的刻板印象O(∩_∩)O)等等。

这种在睡梦中改变人们态度的能力是如何实现的呢?当然,研究者们没有钻进谁的梦里去转动了谁的陀螺,而是采用的是一种类似“睡眠暗示”的方法。这个实验的结果至少可以证明,梦影响人清醒时的心理。我们的态度可以在梦里得到转变,我们的行为结果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

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刘溢作品的背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刘溢,2012重印版)

刘溢说:艺术创造多是依托梦的经验,利用白日梦的空间,通过幽默的方式,以获取顿觉晤(这个词是刘溢创造的)之效果的那么一种活动。

精辟!

好,我们就先从梦说起。小的时候看情女幽魂,张国荣唱的主题曲里有那么一句“人生是梦的延长”,其实反过来视乎也是成立的。因为梦是人在不清醒状态时精神活动的延续。我再年少无知地时候,买过一本弗大爷的《梦的解析》,结果是惨烈的。一个月的早点钱换来的还不如《周公解梦》看得过瘾。年纪太小装文艺,始终是不合适的。我不是周公,不会解梦。我也曾效仿荣格,在梦醒之后奋笔疾书写下我的梦。当然,也有被要求给亲朋好友“释梦”,显然,那不是客观的,那不是科学,它更多的是促进关系的方式和茶余饭后的下酒菜。

拉回来,梦到底是什么?行为心理学认为,梦是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产物。认知心理学认为,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弗大爷说,梦是潜意识中愿望的满足,表明一种压抑的性的期待。刘溢的书里,从生理的角度解释梦,“……随着复合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下降,另外一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等开始流动,开始催促我们进入快速眼动期……于是就活灵活现地做起梦来。”

梦的功能在维护身心健康的佐证可以参考睡眠剥夺实验,这个实验太有名,我就不去做度娘的工作了。梦在艺术创作的功能可以聊聊。梦比起现实的场景转换缺乏合理的因素,缺乏和语言有关的逻辑,与其说它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不然说它是一些视乎有连接但实际支离破碎的图片。正是因为梦境的丝丝缕缕,我们可以通过胡思乱想给予它各种荒唐或者不荒唐的主题。这些主题就是可以幻化为画家笔下的人物、花鸟、风景或者背景,从此开始和看画者的七情六欲产生连接。弗大爷做的事情,在众多学院派心理学的师生眼里,更像是艺术创作,而不是科学。突然想起,弗大爷很爱抽雪茄,但他对自己的雪茄并没有解释为男性特征,而是自打嘴巴、“二次创造性”地说,有时,雪茄仅仅是雪茄而已。好吧。

 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弗洛伊德像,年份不详,来源:网络图片)

接下来得说说白日梦了。白日梦和梦有很大的区别,白日梦并非是从清醒到睡眠的中间阶段。在梦里,很多人都体验过无助感(比如说动弹不得);在白日梦里,要自在得多。普通心理学里说,做白日梦的人会任凭思路游荡,被动地观察着自动在头脑中出现的表象、记忆和情感体验等。白日梦一种被动的意识状态,但可以加进自己的意旨,我们可以看到鸟儿说人话、可以看到鲜花的芬芳……可以把无意识进入到我们大脑里的素材进行物理和化学的操作。白日梦带来的奇思妙想是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的。我个人不是画照片的极端反对者(我暂时还在追求画味的道路上),因为我把照片的功能等同于梦境中的帧帧图片。傻瓜照相机式地把照片平移到作品里,即便技法再高明,还是略显无趣。画画是取悦自己的过程,能借助白日梦这个空间给图片添油加醋,明显这样更有意思些。

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1912年的一张德国明信片,一名男子在做白日梦,来源:网络图片)

最后是顿觉晤。我觉得这个词极好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明知从未遇见,却有莫名的熟悉感。这样的感觉发生在异性(同性)之间,我们称之为来电。同时一系列的多巴胺激素反应产生了。如果发生在作品和观众之间,观众对作品的共情就产生了。接下来有可能就是掏钱的一系列动作了。我想,这也是画家想实现的效果。因为有顿觉晤的感受,人们发觉梦的预知性,科学家们于是开始试图去拨开它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目前看来,在应用顿觉晤的比赛中,销售行业和艺术工作者是跑在前面的。

赵六六也说梦(原创)

(《暖阳》,布面油画,赵六六,2015)

现在是下午4点半,我竟发现,我在做白日梦……阳光暖暖地晒在身上,我闭上眼,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