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蓝火采访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文:蓝火 

.

.

和一个作家朋友通信,提及各自的近况,尤其是入冬后,日渐明显的孤独感与抑郁。她说,她刚读完了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创造的》,觉得很有收益,文中写到:孤独。但不是指孤身一人那种状况。例如,不像梭罗为了寻找自身的位置而把自己放逐;也不是约拿在鲸鱼腹中祈祷获救时的那种孤独。而是退隐意义上的孤独。是不必看见自己,是不必看见自己为他人所见。


“不必看见自己为他人所见”式的孤独,从来都不曾在艺术家们的秉性或其作品中缺席。与高更争吵并彻底陷入僵局的梵高,割下耳朵的疯癫,是孤独在作祟,“她被烟花寂寞”的杜普蕾,在大提琴的琴弓无力坠向舞台的瞬间,明了一个人独自前进的艰辛,也是孤独在作祟。常年无法驱逐的所谓的孤独,却是灵感的佐料,热闹散尽,退回自己的内心,便开始与自己进行对话。有人,是日本俳句式的孤独,形是寂寞,色却是空。有人,是自怨自艾式的孤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像钥匙被反锁在柜子里,注定无法解锁。

而牟林童的孤独,又是另一种的诠释。这个年纪轻轻的画家,作品里总是透露着让人无法轻易放下的神秘感,神秘,来自于不可知,以及距离。画家与画与观者,一旦形成了距离,便有了无法跨界的疏离。因为无法洞悉与自以为明晰的注解,因而,一幅画就是一种孤单。画于2007年的布面丙稀《在烟雾中,乌鸦找到了同伴》,是我最早看到的他的作品,一个身穿深蓝色衣服、闭着眼睛呼出一口白烟的瘦削男子,头顶正站着一只乌鸦。没有同伴的男子,有一种虚幻迷离的气质,他单薄得随时会倒下,但又始终站在那儿,似曾追寻某种不确切的情绪,但终究不了了之,而乌鸦的同伴呢,始终是缺席的。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在烟雾里,乌鸦,找到了同伴》 牟林童 布面丙烯 2007年 

在牟林童的画中,男孩女孩的脸孔,都有着相似的神情,单薄而独立,这样的脸孔,一目了然,却不一定难忘,所以,有时候,要借助一些外物来提醒自己对他们的记忆,比如落在男孩头顶的一只乌鸦或蓝鸟,比如环绕在女孩头上的一圈花环,或男孩女孩身后那一双硕大的翅膀。但牟林童说,有时,这些外物亦不过是一种情绪,未必暗藏深意。它们,出现在人的虚空之中,反而比那些符号式的脸孔,多了一些生动的气氛,常常被孤独包围着的人,总有几分的呆滞,无法抽离。


而到了2009年年底的这个画展,《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画家终于开始在画中,细细诠释他所理解的“孤独”。最初,是圣修伯里笔下的小王子,在牟林童的画笔下,有着无辜的眼神和单薄的肩膀。他的玫瑰花,他的猴面包树,在画作中,就是一些孤单的符号,玫瑰花很细小,而猴面包树也看不见顽固的倔强,他把这两幅作品,一幅名为《我将呼吸化作星辰,挂在你无法洞察的夜》,一幅名为《全世界的江河也休想滋润,这朵曾经骄傲的小花》。事实上,那个独自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中,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一次次地眺望日落的小王子,大眼睛里的无辜,已经泄露了一切。而这并不是全部,在《我在海上,名为忧伤》的另一组作品中,在幽蓝夜空中(或可理解成夜色中的海)以坠落的姿势飞翔于云下的“天使”则是另一种的孤单。画面中半圆的波纹鱼鳞式的彩色图案装缀,在画面中有着明显的反衬,一如热闹人间的万家灯火,而这样的飞翔,仿佛永无尽头。“一段段失去的模糊的故事/静默在坠落依旧的悲哀中”,那些坠落在灯火里的故事,亦未曾多出几分的温暖,这便是旁人无法读懂的孤单吧。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我将呼吸化作星辰,挂在你无法洞察的夜》 牟林童 布面丙烯 2008年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我在海上名为忧伤-II》 牟林童 丙烯油画 2009年

“你觉得孤独的时候,会去干吗?”

拿这个问题去问不同的人,肯定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答案。但,如果有人回答:“我从来没有孤独过,真的,孤独时,我会自己跟自己玩得很开心。”你会不会被触动?原来,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也是可以消失不见的。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她拿了流年,乱了浮生》 牟林童 丙烯油画 2008年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通常我们把黑暗中沉睡的心脏称做月亮,这月亮主要是由你构成》 牟林童 丙烯油画 2009年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驱逐孤独

专访 牟林童


蓝:你的画展《我的孤独 是一座花园》,有厚重的童话色彩,童话之于浮躁的都市人来说,是不是也有一种别样的孤单?关于这个画展,你的初衷是怎样的?

牟:这个展题来源于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诗歌集。这次展览只是简单的对08-09年绘画和文字的总结,并没有太多可以目的和作为某个概念的呈现。展示的绘画作品中有两张是描述《小王子》的,被人们称之为童话和诗意的事物总会潜移默化的提醒我们,什么是最初的,什么是真实的,让我们更好的去传统认知中的世界观和物质现实追求是否真实并正确。


蓝:你的画作里有显而易见的清新气息,但孤独感反而是隐匿于细节中。你会常常觉得孤独,然后以画画、写诗歌这样的方式来驱逐它吗?

牟:最初是这样的,我只是想去画我感受到的那些空虚,用诗歌排解内心的压抑。当事情积累起来后,变的不一样了。诗歌和绘画在某些更深的更内在的地方也会反作用于你,让你更加的了解和认识自己。也去试图用音乐以及别的实验方式诠释,已找到更适合的表达途径。其实人并没有必要去驱逐孤独,我们应当体会和享受孤独。因为任何感受都是我们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完整。


蓝:有一些画家的画作,也一直出现“孤独”这个命题,比如画蛋彩画的怀斯等,有没有哪个画家,在这点上给过你很大的启发?

牟:大概是02年广东三年展那阵子,广东美术馆在二楼展示一些儿童美术作品。当时那些儿童画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我开始从新思考绘画,和如何表达。当时就在想儿童画可以仅仅用一根数线和一个圆圈就表达了一棵树,而我们想到去画一棵树时却想着树干、树枝、树叶、光影、体积、形态、结构、空间、明暗、色调等……舍本逐末的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要表达的是一棵树一棵生命。


蓝:在你的画中,那些面孔单薄、手指纤细的男孩女孩,你想通过他们来讲述怎样的故事?

牟:如果用绘画来表述故事,不如用文字来的清晰直白明了。那为什么选择绘画这种方式表达?上学时我并不明白这些事情,只是埋头去画,毕业后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注意不如说是发现这个问题。绘画所能传达的恰恰是感受,是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潜意识、意识以及更内在的一种梳理。比如说你听到一个故事,最终除去那些细枝末节琐琐碎碎,留给你的只是那个故事给你的感受,而绘画所作的恰恰也是给你这么一种感受。


蓝:你的画,画名都教人难忘,比如“她拿了流年,乱了浮生”,画名也是你创作中很有力的组成?

牟:如果人们特别喜欢一样事物,会赋予他各种理解和诠释。比如玫瑰,在历代都会有人写诗歌并歌颂。给自己喜欢的画赋予一个名字,是件快乐的事情。我想这也是个人对绘画认真和真诚表现罢。另外更是绘画和诗歌结合的一种尝试的开始。


蓝:你最想和谁分享自己的画作,有没有期望过这些画能给活在平常生活轨迹中的人带来些么?

牟:更多的人。有时花蕾只依靠自身或蜜蜂来传播花粉是不足够的,一阵风、一只盲目飞过的流蝇、萦绕在四周的空气或者其他细小的浮动的因素,他们都可能携带着花粉帮助花蕾更好完成它作为花蕾的使命。我们又何尝不是? 


于2009


展览现场: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 牟林童作品 策展人/Curator: 董晴 Mia DONG 

参展艺术家/Artist:牟林童 MU Lintong 

展览时间/Date:2009.11.07-11.30 

展览地点/Venue:玉兰堂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东街 

(已闭幕)

隐没在花园深处的孤独

牟林童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