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 —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展览地点:北京前门大栅栏劝业场四层

展出时间:2015年9月23日 — 10月7日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朱炜

一九六二年生于北京,一九八五年策展并参展《八六最后画展》,一九八六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一九九二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二零零零年于北京创办“数象互动”“数象空间”。一九八六年以来以独立艺术家及设计师身份活跃于北京、日本、美国等地,居住北京、西雅图。

出版书籍:二零一一年出版“细节系列”-⟪大师笔触⟫(中国旅游出版社)ISBN:978-7-5032-4357-8



朱炜:我开始理解抽象绘画

我有时会胡思乱想,正常情况下,人类会利用几个不同的“触角”感知外在世界,例如视觉就是一个种类,单纯讲眼睛看到的图像经过大脑固定区域的处理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大小、形态、色彩、当然也有时空。但是你却不会在看到闪电的同时通过视觉听到雷声了,如果你要想感知声音你就必须利用你的听觉,这是另外一种人类的“触角”音频必须利用听觉系统,而且人类对于声音的辨别极其复杂,但同样是需要大脑的固定部位来处理音频信息的。同理,当看到闪电与听到雷声却解决不了味觉的问题,要想知道闪电的味道我们就必须亲口尝尝闪电,也许是麻辣味的。

经验可以解决虚拟“触角”问题,例如你以前曾经用嘴品尝过闪电的味道,那么无论他是咸味或是麻辣味的,这种经验将会储藏在大脑的某个区域,当我们下次看到或听到闪电与雷声的同时也许我们会感觉到咸味或麻辣味道。

但是这个仅仅是虚拟感受而已!

无论是“视觉”、“听觉”、“味觉”、“其它触觉”都是大脑一些固定区域的蠕动,从来不会混搅。为什么人类的“触角”不能合并在一起,或者相互之间搭个桥梁,让不同“触角”之间可以分享与互换,例如视觉可以感知味道,可以感受音频,而舌头也一样可以知道音频的美妙与斑斓色彩,耳朵也如是说,技术上不是难事儿,如能成真,这种神奇的力量将是不可思议的。

“麦克他们蹲坐在冰冷的地上,一个个纹丝不动。

这是一间中等规模的房间,通常用于绘画的主题展览。李的那幅画就挂在墙上。抱着膝盖的麦克、无声哭泣的老太太、趴在地上发怒般地瞪着绘画的少年、带着幸福的表情微微点头的中年妇女、伸出手仿佛要抓什么东西的白胖少年、全都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

虽然这些人的神态各异,但孝弘能感觉到他们共通的、发自内心的安宁。这幅画正在攫取着他们的视线,抚慰着他们激动不安的心灵。”

摘录[博物馆行星](著:菅 浩江,译:丁丁虫)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种状态,是人类大脑除去文字交流的一种状态,是大脑接受图像反馈出来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视觉感知音频的一种超然状态。所以我觉得无论任何形式的图像作品,其作用于大脑的是图像本身而非其它东西。就像我们经常可以在博物馆看到的场景,艺术导游对着观众大篇大篇地讲着画中的故事情节,讲述着艺术家的身世以及画作本身所涉及到的故事,而真正需要我们通过作品、图形、图像去感知的东西一概被忽略了。反观艺术家们也越来越多地利用故事情节、概念来左右自己的艺术创作。

我们如何来解释只有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的抽象艺术作品呢?这些作品没有任何具象手段,没有任何冲突的情节。抽象绘画呈现给我们的只有画框是真实的,也许颜色我们可以看出种类来,但是如果需要讲故事对不起,没有故事!这可能是我们应该回归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掌握大脑对于图形图像学的认知,在欣赏以此为核心的艺术作品时,我们更应该遵循大脑的直接反映,线条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时间,而色彩或许代表时空,点也许是过去、现在或将来、这些白色的点状物让我们感受到节奏的跳跃,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伴随着节奏,音乐也在舒缓中渐进高潮。或许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脱离单一的“触角”,超越现实。

二零一五年/北京罗马湖/抽象个展为序/朱炜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重力下的光线(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跳动的音符(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亿度瞬间(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Color of Galaxy 4/4 (720×45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Power of Black and White 1-4(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Power of Black and White 2-4(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Power of Black and White 3-4(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Power of Black and White 4-4(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三维空间(10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螺旋力(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01(680×6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03(680×6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05(1650×8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05(1650×8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White 2/4(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White 4/4(2000×1200mm)



朱炜:自圆其说

每年给自己一个选题,做一些基础研究和绘画探讨是我的愿望。多年以来一直接受着传统绘画的熏陶和影响,对现代抽象绘画的了解并不多,每当站在那些现代抽象绘画的面前我多少有些迷惑和踌躇,其实并非迷茫于画家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多时间深陷在东西方文化万结交错之中。白驹过隙,时间顺流而下,而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视觉镜像才能使我们得到足够的欢欣?

我经常被问及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抽象绘画到底画的是什么?”。尝试了很多玄之又玄的回答方法,其结果还是不可言清。

没有东方文化感受的西方人往往不明白中国画到底是要想表现什么?山水、花草、文人画,这些看似幼稚的形象到底是想说明什么呢?其实我的理解是中国绘画非常地抽象,当你彻底理解李渔的《芥子园》之后你才能明白中国绘画的抽象规律。

如何从现实的物体中抽出你想要表现的形象来,例如一块幽石、一片枯叶、一只云雀、一座小桥。在掌握了抽象规律之后留给中国画家就具有着情感抒发,情境表达。若再适当配上一段小诗,几方印章,西方人看不懂的妙之又妙的中国绘画就跃然纸上。而它则承载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华。

由此,想到西方的抽象绘画。虽然没有类似《芥子园》的方法论,但是介于形式和材料之间,也还是有一些抽象规律可循。例如造型与色彩可以赋很多的形象和情感,然而更多的是创作过程中的“意外效果”作为现代抽象绘画表现的重中之重得到推崇。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必须要说,那就是艺术家的情感投入,这很像中国画艺术家的抒发情感,虽然很自我,却非常重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理解当代抽象艺术就必须了解艺术家本人一样,需要综合了解创作过程,了解艺术家脾性,才能够感同身受。其实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灵魂,古人云“画如其人”,一点没错。

2012年的选题是探讨东西方材料的结合,研究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投入情感的自我满足。就像我回答野夫一样,别把我看作艺术家,我仅仅在享受着生活而已。

朱炜/2012年于北京罗马湖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彩色之门(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无序之光(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生物的力量(1200×9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Color of Galaxy 1/4(720×45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Color of Galaxy 2/4(720×45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Color of Galaxy 3/4(720×45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 - 02(680×6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lack & White & Color - 02(680×68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黑色交叉(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白色轨迹(800×8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White 1/4(2000×1200mm)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White 3/4(2000×1200mm)

朱炜工作照

摄影 / 冯秦刚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朱炜2015抽象画个展

Beaver Lake Sammamish写生中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