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拿着看
文/房圣易
我至今没有见过一同参加这个展览的其他艺术家,更没有遇见过邂逅这个展览的观众,但是参展的五十余张相片上留下的印记告诉我,我确实经历了这次叫做《控白》的展览,借由这些相片,我与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发生过一丝联系。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装满黑白相片的盒子,那里面,有父辈的过往,有我叫不出名的亲戚,有一段段被凝固的时光。我喜欢把厚厚的一沓相片抓在手里,每看过一张后,就把它抽出来,放在所有相片的后面,随着一张张相片在眼瞳里流过,最初的那一张会再次出现,然后我把它们放下,再抓起另外一沓……
长大后,我遇见过很多的艺术展览,它们神圣而不可靠近,观众被反复提醒:不可触碰、不可拍照、不可心存不敬,不可过于亲近……
我在人生中的某一年拍下了很多琐碎的日常,用最简陋的器材;然后煞有介事地冲印出来,用最好的相纸。他们说,这样的输出技术是博物馆收藏级的,可以保存很多年。然后这些相片在某一年,在798的百年印象画廊,以我的个人展览形式出现了。当时相片被装裱在高冷的画框里,同样是收藏级的,然后间隔有序地挂在两层的展示空间里,同样不可触碰、不可拍照……
后来,我收到位于广州的一个艺术空间的邀请,参与一场与“生活态度”相关的展览。我当年应该认真地读了他们为展览准备的文字,也一定试着理解了他们的用意。然而我给出的方案是,寄去一沓相片,放在一个盒子里,请观众拿着看。
感谢机构与策展人的宽容,希望我没有让人觉得失礼,让人觉得失了艺术的神圣与庄严。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站在那一盒相片旁边,看到有人留连踱步时,小声地提醒一句:请拿着看。
被记忆封尘的微观叙事
文/苏坤阳
这些照片中所记载的是日常生活中最易被遗忘事物,一个无人打扫的死角、一个饱经岁月油烟的铁锅的底部和液化器灶,一瓶用尽的指甲油瓶……。摄影者以一种微观的生活姿态,“近似重复”地拍摄着这些渺小而崇高的镜头。谁的渺小?又为谁而崇高?对于庸庸碌碌而又渴望前程似锦生活的人,无疑这些图片是渺小的,这只是一片记忆中的死灰,应该随时被扫入垃圾箱。对于生命有灵光的人,这些作品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崇高的根本。记载历史中漫步沧桑的,正是平凡角落里这些不经意的瞬间。这些曾经记录着千千万万人思绪的情景,如同人类社会中渺小的个体一样,被消解在由政治、经济、民族等所建构的,宏大的叙事阴影之中。
摄影师的作品关注着生活的角落、事物的残破、被隐秘的欲求、暗淡的生命等等,他用最为简陋的工具去关注生活中一切渺小的个体,没有任何的道德批判,只有淡淡的忧愁。平淡的生命体在镜头中慢慢的展开,仿佛蜷缩了许久的植物遇到了细雨的滋润。这种镜头的凝视也是在思考,摄影者以一种摆拍的手法,将作品的现实性和戏剧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并用一种早期的摄影语言,将生活中日常的事物以“永恒”的象征语言呈现在观者的面前。图像中的事物,并不是那一刻的感悟,而是从以往到现在直至未来一贯的状态,好像时间在物体身上施展了诅咒,你所能见的是事物在时间中不停的重复自己的悲剧,不停的轮回。现实中微小的问题无从启齿,只为敏感者所能察觉。正如日常生活中的尘埃,在阴影的角落,只因一道阳光它才颗颗呈现。
(附上当年在百年印象画廊展览时,由苏坤阳先生撰写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