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旧时的梦,寻找心灵的归处

——2014 cafa “研展”获奖作品访谈

唤醒旧时的梦,寻找心灵的归处

查看全部图片

采访时间:2014年5月14日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被采访者:2014年造型学院基础部硕士毕业生王铮 采访人:曹文倩

问:请谈一谈你的绘画学习经历及这些学习对于你的艺术创作的影响。

答:我最开始喜欢画画是因为通过画画我可以自己做主。从小在机场长大,父亲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我们家很多人都是飞行员,我是在民航系统长大的。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应该子承父业,将来也当飞行员。但是我从小对这个没有任何兴趣,反而对画画特别感兴趣。父母特别忙,我从小就自己在家呆着,拿蜡笔把家里的墙全部都画满了,只要一开始画画就不贪玩了,就能一整天呆着画画。当时就特别羡慕神笔马良,就想把东西画像了,觉得那样特别有成就感。后来成功的考上了美院,对我来说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我感觉只要能够每天都画画,闻到松节油的味道就非常幸福了。因此,艺术创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心灵的皈依。

问:能谈谈你的作品《你是我不及的梦》的创作背景和过程吗?

答: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在张路江老师的课上我将我画的一组飞机的作品拿给他看,他觉得很好,而且飞机与我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所以之后我就将这个题材一直延续了下来。在毕业创作之初,当我自己犹豫在创作的主题选材时,我想到了之前画的那些飞机题材的作品,表现飞机,并用它们来记录民航过去的历史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我因此开始不断的寻找资料,翻阅大量的书籍和照片,并到停机坪和塔台上画速写拍照片来搜集创作素材。起初,我想描绘的是具有现代感的,能体现出当今民航事业顶峰的飞机机型,因为在我看来,时代特征的标志也正是这些飞机可以代表的。但是有一天我来到中国民航博物馆来拍摄素材时,一些破旧的飞机形态突然间的打动了我,那些历史上曾经服役过的,曾经满载着希望,代表着中国民航发展史的机型如今已经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以一种被世人抛弃的姿态避开了当今人们的生活视线,仿佛沉醉在历史的辉煌中而不再被人唤起,一种无限的伤感与惆怅开始在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童年的许多生活片段只存在于照片的记录中,这些对于以往的回忆,对于自我精神层面的怀旧情结令我的创作初衷开始转变,我也因此决定描绘这些飞机,也在更大程度上成为我创作的动力。

《你是我不及的梦》,这个题目出自作家三毛的一本小说。之所以将这个题目运用到我的创作是因为在我看到这些飞机的场景时心里的感情与这个题目很吻合,梦意味着对于过去时间的追溯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站在这个场景中我仿佛置身在梦境,而梦中既可以有曾经,也可以有对未来的憧憬,这些飞机代表着中国民航事业的过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意味着对于过去梦想的一种追忆,现实中的我对于过去有着并不清晰的记忆,对于曾经的辉煌只是存在于眼前所见的场景和一些以往听到的故事与图片记录,我无法回到过去的世界,它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是一个梦,一个永远都不及的梦,对于这些记忆的碎片,我将用画笔将它们拾起,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个梦唤醒。

在创作的初期,我参考了一些东西方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试图寻找一些与我的内心想要表达的画面情感及构成方式相吻合的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其中,我参考了梅索里尼于创作的《丢勒里宫废墟》,丘奇的《老船》,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之路》,以及摄影作品荣荣的《无题no.1a》、《无题no.2a》,展望的《废墟清洗计划》和一些关于废墟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给予了我创作的一些启示。

我的创作经常是看到某个飞机的局部有了想法就画个速写,然后回家画黑白稿。我很羡慕那些电脑很熟练的人,他们可以用电脑画出不同的效果做比较,但是我都不会这些只能靠自己手绘。但是这其实也有一个好处,无形中我积累了很多的黑白小稿,这些小稿后来被我放到一些相框里,就像老照片一样。慢慢的积累最后挑选出最好的构思,才出来最后完整的构图

问:在这次毕业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当你面临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毕业创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在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儿,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一个姐姐突然去世了,我突然觉得不知所措,创作的状态一下子被打断了,都想过要延期。但是特别幸运的是周围的朋友和老师一直都在鼓励我,帮助我,所以后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绘画也可以让我暂时忘记这些痛苦。在创作的那段时间,我的导师叶南基本上每周都会去我的工作室帮我看画,开导鼓励我,现在想想真是很幸福的。这张飞机的作品也是对我姐姐的一个缅怀,她生前也是乘务员,所以整个画面的气氛其实是有些忧伤的,包括地上的小娃娃都带有一些对她的怀念。我自己绘画过程中的情绪其实已经带入到了我画面中了。所以对于我来说,毕业创作也是我这一年多以来的一个避风港。后来得知这个作品获奖了,也感到特别开心,所以我觉得在绘画中投入了真实的感情是作品最重要的灵魂,只有投入了感情才能够真正得到认可。

问:你对自己毕业作品的效果满意吗?这次的作品能够代表你追求的艺术风格和面貌吗?如果不是,你还有哪些类型的创作呢?

答:效果我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还想更好。

传统的架上绘画是我一直追求的。我并不排斥当代的装置、多媒体那些更新的方式的运用,但是那并不是最适合我的,在写实绘画中我可以更好的发挥我的长处。很多人都说我活在石器时代,因为我电脑基本不太会用,我的毕业论文格式都找了很多人帮忙调整,手机我也用得不太好。我对高科技有一种抵触心理,特别喜欢手写的感觉,所以我每天都会练毛笔字,也会画一些白描,所以会发现我的作品中有很多线性的东西。对传统绘画、架上绘画,对笔与画布还有我自身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追求可能会是我这一辈子坚持的东西。

除了这次展出的飞机题材的作品,我之前也有做过类似克里姆特那种风格的作品,大概一年半左右我都在追寻他。但是后来我发现十年都未必能够超过他,而且那个时代已经离我很远了,并且到最后会太像别人了。飞机对于我来说才是最接近我的东西。

问:你是怎么看待你们这一届毕业生作品的整体面貌的?在这次研展中,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我觉得越来越好了。特别是展陈的方式上,高科技的利用让作品的展出方式越来越多样。正如开幕的时候谭院长所说的跨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例如雕塑和实验艺术越来越像了,版画那边和壁画,观念性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现在网上很容易得到各个国家艺术家的最新讯息,我们甚至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太知名的艺术家。我们可以很快的学习到他人的新思想。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很新颖的作品。

雕塑系的一些作品我很喜欢,能够看出他们很下功夫。油画那边朱栋的作品我很喜欢,因为一直都是朋友也很关注。国画那边因为我更多关注用笔,所以稽馨的作品我很喜欢。设计的那边小年兽的作品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也很期待马上要开始的本科毕业作品展,他们可能能带来更新鲜纯粹的作品。

问:之后你还会延续毕业创作的思路吗?毕业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答:会的。我把飞机的这种题材当作对生命的一种延续。我也已经在这么做了,打算围绕这个做一个个展。美院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会有一种迷失感,感觉自己突然没有家了。突然进入到社会中要面临很多东西会有些不知所措。我希望能够在生存下来的前提下坚持画画,每天能写写字、画画,闻到松节油味儿。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