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刘溪子

2015,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2017,艺术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

现生活于北京

个人展览:

2020 日光城,醍醐当代艺术,上海

2017 Xizi Liu: Non-Places, Thomas Paul Gallery, 洛杉矶,美国

2017 Indoor Landscape, Bruno David Gallery,圣路易斯,美国

2016 Live in The Moment, University City Public Library Gallery,圣路易斯,美国

2015 空间游戏,时代空间,北京

部分群展:

2023 光的痕迹,唐人艺术空间,北京

2022 骄阳之下A PLACE IN THE SUN,小衫画廊,北京

2022 青年艺术家特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

2022 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省美术馆,济南

2022 觅径者之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21 轻/松计划,松美术馆,北京

2020 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上方美术馆,北京

2020 洛杉矶艺术展,洛杉矶会展中心,美国

2019 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2019 Beverly Hills Art Show,洛杉矶,美国

2018 相遇亚洲-多元化的青年艺术视觉,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2018 小幅绘画群展, Bruno David Gallery,圣路易斯,美国

2017 MFA展,Midland Kemper美术馆,圣路易斯,美国

2016 MFA Candidacy Exhibition Part #2, Des Lee Gallery,圣路易斯,美国

2016 Calling for Freedom, The Boyle Family Gallery,圣路易斯,美国

刘溪子——现实的“玩味”话语

伴有浓厚资本化的消费场所,以及制造业工厂是刘溪子创作的主题与核心。在这一基础上,刘溪子通过巧妙的构图与鲜活的颜色应用,诉说着其对于资本主义语境下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的“玩味”话语。

早期的视觉艺术作为高于普通民众生活的精英式文化,其存在着崇高性、理想性、功用性等多方特点。当马塞尔·杜尚第一次将以《泉》命名的小便池在美术馆中进行公开展示,其在真正意义上彻底冲击了艺术的精英化,并打破了一切因袭观念,打开了公众对于艺术的全新思维方式,孕育了各种当代艺术流派的产生。至此,西方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朝着自由化、常态化、感官化的方向发展。波普艺术作为达达的余辉,继承了达达主义的精神,以都市文化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并为西方当代艺术拓宽了道路。刘溪子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对达达主义后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辨证的剖析,以波普的艺术风格及色彩应用去构建其图式化的艺术。

在刘溪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其构图的巧妙以及场景化叙事的精心安排。刘溪子巧妙地利用空间感,将画面中的前景-中景-远景极具层次化的表现出来,这不由让我们想起16世纪尼德兰画派彼得·勃鲁盖尔(c.1525-c.1569)对于社会生活的全景化描绘。此外,在画面的处理上,刘溪子以丙烯为创作材质,利用大量硬朗的直线线条,以极为写实的方式将画面中每个对象的轮廓都进行了精心的勾画,以此来突出作品的立体感与写实性。有意思的是,在注重线条、细节刻画的同时,刘溪子以平涂的方式模糊了作品中人与物的细节刻画,使作品的整体性又上升了一个高度。颜色的大胆应用是刘溪子作品的另一风格化符号。波普化的用色使得作品整体洋溢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而在同一画面中,颜色间的差异性与碰撞感不仅加强了空间感的呈现,更缓解了作品主题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

在创作题材上,刘溪子致力于表现资本化社会的千万面。无论是作品《Computer Factory》还是《Boeing Factory》都源自对制造业的描述,而《Market Place》更是直观的抓住了消费经济的社会常态。刘溪子以这两大主题场景的描绘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商品化社会的两端——制造与消费,而人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双重形象。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制造业的进步,而制造业的崛起直接加速了商品经济社会的构成,人在此过程中直接完成了资本主义垄断与操控。另一方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沉溺于由“彩色商品包装”所构成的表象世界,面对消费主义与商品化社会人们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这些无疑都是艺术家对于消费主义及商品社会的思考,然而这种思考并不是站在批判或是支持的某一边,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一种客观性的描述与分析。
8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