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主义宣言 Manifesto of Digitalism》
Digitalism,数字主义,此刻,在宇宙,银河系,地球儿,亚洲,中国,北京,诞生了,哈哈。
Digitalism,数字主义,指在艺术与文化及思想上的“‘数字技术’主义”,以探索、提炼、实践数字美学为主。
Digitalism,数字主义,自然是向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也是一种致敬。其实,对于所谓艺术的“义”如何“主”这个问题,在后现代开始之后就已经不再重要。而且,在中国这个巨大的飞速发展的“达达”*面前,(到了当代艺术的今天仿佛)它就更不是那么重要了。既然不重要,那么不妨就定义一下这个概念,并冠以“主义”之名。
Digitalism,数字主义,缘起于1997年或1998年在哈尔滨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时的一些对人类社会形态、发展趋势的想法。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截然不同,它终将取代模拟技术,并且已经逐步在各个领域取代了模拟技术(今天的人们听音乐,不会再在旋转的黑胶唱片上面放上唱针,而是随手按下(实际上是触摸)某个数字终端的播放键就可以了;今天的人拍照片,也不用再考虑胶卷、曝光等等需要人工或机械操作才能呈现的种种障碍,而只需要按下(实际上是触摸)数字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快门就可以了)。这个过程就是工业文明从机械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历史必然,这是工业文明正在实现自我飞跃的历史史实。所以,
Digitalism,数字主义,预示着 —— 数字美学将取代机械美学在人类社会审美中的主导地位。一种新的美学将诞生,尽管它还在蒙昧之中。
Digitalism,数字主义,显而易见,它的诞生早于它被命名。如果把当下的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作为一个萌芽阶段的话,从创作到储存,从生产到呈现,从出版到流通,今天的世界,所有的领域都已经被数字技术渗透,并改变了人们的现实以及世俗生活。数字电视、数字终端、手机、电脑构成了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主要途径,甚至也成为了大多数艺术创作者的主要工具,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美术。人们记录文化、文明的方式变成了键盘,东方与西方在书写工具上实现了统一。文化交流通过网络迅速的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间交换着彼此的信息。人们不再需要味道餐风**、九死一生穿过沙漠、翻越雪山,去求索遥远地理边界另一端的其他大陆文明。地球文化的多样性在整个世界中冲击着现实的崖岸,必将走向一个新的开始。模拟技术逐渐弱化于机械美学的最后余韵,数字美学将在工业文明的数字主义探索中升起,穿越地平线,时不我待。
Digitalism,数字主义,新的美学必须产生,也必将产生。但是,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科学技术虽在进步,却远不能满足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中而产生的种种实际需求。所以,需要更发达的科技,更发达的社会,高度发达的社会,去催促为数字美学应及早诞生而依然齿轮执拗作响的时代。
Digitalism,数字主义,数字美学的诞生,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创作的数字艺术经典作品出现。尽管这本身也是对这个时代本身的一种批判。数字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平权的益处,但同时,数字技术也是艺术在以往千年历史中形成的所谓“神圣性”、“特殊性”的最强有力的瓦解者。当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摄影这种艺术形式就从艺术的殿堂上走下来,靠近人群。如果说摄影是工业文明“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那么这个“古老”将会消失。动态图片,或者未来基于新的技术的更好的呈现影像的形式或载体出现,摄影就会发生真正的数字化变异,而不仅仅只是今天这样以数字相机取代模拟技术的胶卷相机。
Digitalism,数字主义,数字时代的艺术,需要科学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颠覆性的全新的创作工具,适宜的创作载体,甚至创作材料也有赖于此。可以预言,是否可以任由雕塑家直接的、凭空的打印出一座金属雕塑?直接进行“造物”!美不再是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也不再是研究作品本身的构成,而是依靠人的相对合理的能动性直接“造物”!材料与创作方式的改变,艺术行为的改变,将改变“雕塑”这个词,甚至直接干掉这个概念。数字时代的“雕塑”将不是在自然中择取石料或木头,而是直接打印,或者幻化出“雕塑”。那么“雕”这种行为就不存在了,“塑”也不存在。甚至,“绘、画”、“建、筑”也都将不复存在。
Digitalism,数字主义,旧的工业文明艺术,包括工业文明继承的一部分农耕、游牧、渔猎文明的艺术创作形式,这些曾经历史的创造者将把舞台的中心让位于数字主义。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创作,将依靠全新的材料、全新的工具、全新的手段、全新的方式、全新的理论,以今天的人无法预知状况出现,甚至提出全新的艺术哲学。唯有如此,数字美学才有被提炼出来的可能,才能符合数字时代整个人类社会的迫切需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实力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唯有以这些作为支撑,有价值的、能够改写艺术创作的数字主义作品才可能出现。
Digitalism,数字主义,只有代表了时代整体趋势的数字主义 Digitalism 作品出现,数字美学才能被不断的试错、试验、反复检验,从理论到现实,从现实到理论,反复N个周期,并且需要有对数字技术有不同理解的各个艺术群体互相的竞争、批判,甚至彼此冲撞、攻击、战斗,才可能真正使数字主义在否定之否定中走向成熟,并且找到数字时代美学的主要理论与脉络。
Digitalism,数字主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在社会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前后交错的情况,这不影响数字美学将在未来的人类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趋势,不但是人类社会或艺术上的变革,它将全面的颠覆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社会存在。艺术自然也在其中,或者说艺术只是颠覆时代中的问题之一,其中的一个小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数字主义全部的、主要的的任务与艺术理想。
Digitalism,数字主义,一种艺术范畴,是否将因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概念放大、扩散,成为一个社会概念?这个,或许可以留给时间去给出答案。当然,既然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最终归宿,那么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回避艺术与现实的界限、差异或许也将走向消亡(或者各自走上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去那里矛盾、冲突)。如果,数字主义终将使艺术与现实趋同,那么,那一定不是艺术的泯没,却一定是生活的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将远丰富,也高于今天。这也许才是数字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概念出现,而它将最后归于何处其实并不重要的原因。一切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不发生象数字技术取代模拟技术这样带有颠覆性的科学技术的出现,那么数字时代的数字美学必然是一个确切的、将要出现的意识形态,并将主宰下一个时代。
Digitalism,数字主义,源于数字技术的发明,直到今天依然处于萌芽状态,眼下的数字主义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全面的、批判的继承机械时代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当代等等一切机械美学的艺术理论、技术、手段、形式(农耕、游牧、渔猎文明的文化艺术更应增加数字化的储存技术、呈现形式的探索),并在储存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译,翻译成现代艺术语言,接受人们的质疑、怀疑、审视、批评。这个任务,即便在未来数字主义美学成熟之时,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完成,但是,不为完成而完成才是数字主义的历史意义所在,用数字主义转译以往人类文明的艺术,这是持久的、延续的,始终面对不断产生新问题的任务,它永远不会有完结的一天,但是,也唯有如此,才能为后来者铺垫好通往未来的通途。
Digitalism,数字主义,数字美学,数字时代正在并已经到来。
我 的 城 市 有 无 数 瞩 望 你 的 眼 睛
… …
在 每 个 人 的 头 上 和 愿 望 里
都 有 一 颗 属 于 自 己 的 星
因 而 我 深 信 你 将 来 临
因 而 我 确 信 你 已 来 临
… …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前五,二九第五天
2016年01月04日 23:44 草一
2016年01月05日 02:34 草二
2016年01月05日 03:05 草三
2016年01月05日 16:43 草四
北京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重九,六九第九天
2017年02月12日12:06 草五
北京
……
记:想不到1年已经过去了,2017.02.12
……
注:
*:达达,引用自2个达达主义巨匠间的通信,Man Ray 写给 Tristan Tzara 的信中说:“达达不可能在纽约生存,整个纽约就是个达达,……”
**:味道餐风,摘引这个词,是为了向中国古代学习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玄奘致敬,出自《大唐三藏圣教序》: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闲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别本有作「雪」者)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
小记:
1、2016年01月05日,11:08,题目《Digitalism》→《Manifesto of Digitalism》
2、2016年01月05日,16:43,题目《数字主义宣言 Manifesto of Digitalism》
以下为图片版,内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