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艺术家通过绘画探讨“哲学”

转自:广州日报 作者:黄岚

90后女艺术家通过绘画探讨“哲学”

桑凤泉

90后女艺术家通过绘画探讨“哲学”

桑凤泉作品《静候愿望》

90后女艺术家通过绘画探讨“哲学”

桑凤泉作品 《多一眼涟漪变成乐园,荒野》

并非所有的艺术作品都直白得令人一目了然,对于年轻女孩桑凤泉而言,创作的意义就是在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意义。迷茫中探索的创作方式让她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她的思想以一种独立的个体思维存在于作品画面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独特而新奇的感觉。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黄岚

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没有提前了解过这个艺术家,站在她的作品面前,你很难正确、完全地理解她的作品的创作意义。于是,“晦涩难懂”似乎成为了桑凤泉作品特色的代名词。然而越是难懂,越引发了观众对于“神秘”作品的好奇心。在展览现场,我们看到不少驻足的看客,对着一幅作品陷入安静的沉思。对于一个总想探讨哲学思想的女艺术家来说,毋庸置疑地她会将自己的迷茫体现在作品当中,试图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在白纸上阐述自己的感知、辩思和理解,进而去寻找答案。而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最想做的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生感悟。

“所有人都有困惑,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解决它,但不能够否认它的存在,只能试图改善它。”桑凤泉说。在创作的过程中,跟随生活的感受变化,难免会迷茫困惑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她将这种不断通过自我认知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反映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既是一种潜意识对自我的认知发现的过程,也是在创作中所做的新的尝试。这不禁令人想起这次桑凤泉个展的主题“目涩·汇”——目光如炬,或羞涩望见心底与世界的美好汇融,目光也是最好的表达。

在本次展览中有不少作品是描绘女性的,由此可见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对女性自身非常关注。从桑凤泉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她在创作过程中的挣扎和理性。

“哲学派”艺术家:画画是为了净化心灵

在关于展览的文字介绍中,我们留意到有个有趣的字眼——自我救赎。这是一个充满哲学味道的表达,从桑凤泉作品的画面中,似乎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内心的挣扎。于是我们很好奇她的灵感来源,好奇于她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她带有神秘色彩的内心世界,究竟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说是有多大的哲学见解显得有点太深刻了。”桑凤泉说,“我的创作大部分来源于我对生活的见地、旅行、音乐和用心去看世界,语言是苍白的,在某个片刻捕捉到的感受,我会用绘画去表达。我想用我的‘绘画语言’阐述感知、辩思和理解。”聊到这里,终于感受到这位被誉为“总想探讨哲学思想的女艺术家”的独特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过度敏锐,往往会让人陷于迷茫的状态,但也是这种在迷茫中探索的创作方式,让桑凤泉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她告诉我们,一个人到死都不能完全实现救赎,画画不过是以一种特别的诉说方式存在着,为的就是能够安静平和地和自己做对话。

对于这种令人又爱又恨的“晦涩难懂”,观众的反馈大部分是正面的,当然偶尔也会有质疑的声音,桑凤泉表示她会采取接纳的态度。她坦言,“在我的画面里,可能给观众的感受并不是积极的或者美好的。但个人认为看上去唯美美好的,并非真正的美好,这是有矛盾的,所以遵循自己的意向尤为重要。”

对话桑凤泉

广州日报:您觉得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在女性元素的表达和塑造方面的特殊之处是什么?通过思考与建构,您在作品中创作的女性形象寄予了哪些对女性的期望?

桑凤泉:从艺术家性别区别绘画,我认为每一位艺术家所要表达的都是不相同的。具体到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元素是作为绘画创作的载体元素之一,其中也有一些迷恋的感情色彩。女性作为元素也是因她具备很强的可塑性,在我的作品中有伤痕、束缚、挣扎等也需要这样的感官。从作品中的情感亦是含着愿望,如爱、被爱、自由、反驳等,赋予她一个生命去表达她的诉说。身为一名女性创作者,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女性朋友,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女性角色也逐渐具有独立性和主导权,在具备原始母性具有的延续之外,当代女性也更有自我成就意识。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