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访谈

空白”要探讨的是油画还可以是什么?

 孙艺玮 孙策 索卡艺术中心 80后的现代主义Ⅱ Post-80s Generation’s Modernism Ⅱ 

 策展人:孙艺玮 

展期 Duration: 2017.01.07-02.26

 地点 Venue:索卡艺术·北京 

被访艺术家:孙策 

访谈人:孙艺玮 

访谈时间:2016.12.28 


 孙艺玮:我很好奇,"移动山水"之前,你的创作是怎样的?

 孙策:上大学时就开始画创作,当时挺积极的,2004年和同学在鲁美美术馆作的双个展。后来比较成型的是"挽歌"系列,参加过"新锐绘画奖",还有冯博一老师在何香凝美术馆策划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展。作品面貌上是比较注重技术的,比较学院。那时候对沉重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很多老师都觉得作品过于晦涩了。 


孙艺玮:怎么会开始"移动山水"系列的创作,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多久? 

孙策:"移动山水"是从2011年开始作的,持续到2016年初,后来就又画了几件"负移动山水"。算起来差不多有六年的时间。当时开始是因为作了一个梦,就觉得可以做一个起点,也可能是一直想该怎么画想不明白,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就想出来了。后来我写过一篇小文"移动山水简述"还谈过这个事。后来有人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还评论说:像是古董店编出来的。

孙艺玮:据我所知,在"移动山水"开始创作之前,你离开了艺术圈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应该是你创作的瓶颈期吧。但是我觉得只有当你离开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深处其中,反而不知如何继续。是不是这段时间的"离开",让你可以摆脱学院教育带给你的惯性思维,让你可以重新思考你的艺术创作应该从何开始? 

孙策:我觉得画家其实摆脱不了他的境遇,好的、坏的。我记得苏珊·桑塔格好像说过:人就应该去拥抱自己的命运。这些经历从精神层面上讲还不好说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还没到回头看看的年龄,还不好说。强说可能会有粉饰的嫌疑。从现实层面上我是发现我是多么渴望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爱艺术。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实在的多;其实也很深刻,就是我发现我根本接受不了没有艺术的生活。哪怕是做一个旁观者也不行。

孙艺玮:"空白"系列是从"移动山水"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已经几乎看不到东方传统图式在画面中。空白,表面是空色,感觉画面被一层层薄纱覆盖,而里面的小虫子,蝴蝶等的置入,使得你的画面有另外一个维度的空间感。我感觉里面有山,有水,有天,有地,只是需要观众细微的体会。但是"空白"系列,我觉得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突破的问题,怎么可以再往前走一步的问题,你感觉你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吗?

 孙策:"空白"要探讨的是油画还可以是什么?就是一个审美标准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可能去质疑现代主义建立起来的范式?或者重建一个审美体系的可能,当然不是完全推翻,还是要以它(现代主义)为基础。从另一种意义上是对现代主义绘画横向的一次冲击。也很可能是以卵击石,是一种个人狂妄,但我想试试。以此展开的比如:体感空间、色彩的时间性、非对象性的刻画、覆盖与激发、赋予偶然性以阴影、材料的现象学等等都是以此为中心在实践的过程中展开的具体问题,是个人技术。对于艺术家的突破,很像一个人走路,只有脚踩下去的一刹那才知道踩到的是前进的道路还是阻挡前进的陷阱。不管怎样艺术家应该有勇气往前迈一步。 

 孙艺玮: 在"空白"系列中,你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与色彩的感知方式,使得你的作品有一种温存的旧气,有时间的温度,有流动性。这些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却也实实在在地拓展了现代艺术的绘画表现形式。我觉得艺术家本质上是在用他的思想来处理画面的空间与色彩的问题,作品是思维的结果,你创作思维的形成受什么影响最大?

 孙策:我很喜欢读哲学,当然和真正作学问的人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比不了,我就是喜欢读这些,就像有的人喜欢读言情小说。前几天在一个活动上还讲过"阅读与创作"的关系。我说,如果画家是一个开车的司机我不认为可以把阅读当成创作的"燃料"。那样绘画实践很容易变成思想的图解,就简单化了。当然也有很多人愿意这么干。比如我读《林中路》就会发现海德格尔是怎么用文字来构建他自己的哲学世界的,有反复,有咀嚼,有机智和狡猾,还有矛盾性。我很着迷那个结构:复杂,精美,有力。那我就觉得,如果问作创作可不可以也来这样建构,是一个横向的比拟,也许具体问题完全不同,是两条平行的永不相交的线索。其实平行线索也可以相互证明。

孙艺玮:你写了不少阐释自己创作,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看法的文字。不同于有些批评家的文字晦涩难懂,你的文字充满故事性,让普通观众可以没有阅读障碍地进入。我觉得你在用文字这种比较直白的方式构建你绘画创作语言背后的理论,这种方式反而更直接,对于想要接收你绘画语言信息的观众来讲。当时怎么会想自己写文呢?据我了解,不是太多的艺术家会擅长用文字来把自己的创作说的更清楚一些。

 孙策:我肯定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写一点东西,都是因为一些具体的情况写了一点,比如要出画册,也有约稿的小文章。去年在上海个展时一个艺术杂志的编辑看了我画册里我写自己的文字还发微信说,看过后感动的哭了。我除了感动又觉得不太好意思,好像偷取了别人的同情。我其实一直觉得,能想清楚的东西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清楚;除非故意要做一种姿态出来,那就是一种傲慢或拒绝,其实自己已经很虚空了。表达的过程其实也是反思的过程,也是绘画实践的一部分。 

孙艺玮:你是少有的,很明确地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在现代艺术这个框架下进行的当代艺术家。这种明确的认知和我的某些观点会不谋而合,也是会邀请你来参加《80后的现代主义II》的重要原因。简单一点讲,你我都认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现代艺术审美系统,你直接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而我从作为一位年轻策展人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创作长期观察与研究的角度。在这个展览中,你作为正在形成中的中国现代艺术审美体系中的一个个案,看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局限性,同时,也看到中国艺术一直以来所面临的困境,你以东方传统图式作为切入点,回到油画这个材料和技法本身的探索之中,以期呈现新的作品面貌。这个探索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养分来源在哪里? 

孙策:能参加到索卡的这个主题我很高兴,关于"现代主义"的问题真是切中我的话题。还有与策展人孙艺玮小姐的交流,很愉快,很深入。"东方""西方"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又太抽象。"传统"也是很重的话题,我试着说下我的理解:首先传统在我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我们触手可及或经过漫长的努力可及的一个东西。传统在我们身体中,在记忆中。但是是被遗忘的记忆。前几天在网上听一个人讲海德格尔关于传统与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讲的很有意思。大意是未来是各种可以由我们主动创造的可能性,而历史(传统)对我们既不是必然的结果也不是没有关联性,而是需要人能动的回溯历史,就像人努力回忆被遗忘的记忆,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这种回溯方式给前往未来提供了一种原动力。打开了传统、此刻、未来之间的张力。还有就是一个艺术家的贡献根本上一定是极度的个体化体验后得出的结果。普遍性的基本前提是个体性,个体性是普遍性得出的必经之路。个体体验、个体挣扎、个体实践对于艺术像是土壤之于花朵。 《80后的现代主义II》展览现场 -End- 感谢您对索卡的关注与支持!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 官方网站:http://798.io/2Ay 官方微博:@北京索卡艺术中心 索卡艺术中心成立于1992年台湾台南,2001年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成立,为中国最早以美术史观及学术角度来经营的画廊。索卡现今拥有北京,台北,台南艺术中心,成为一家跨足中国经典和当代艺术,亦致力于推广亚洲当代艺术,影响力涵盖全球的国际性画廊。 北京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8502信箱 100015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O. Box 8502 100015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8:3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6-10-5978-4808 F/86-10-5978-4810 E/infosokaart@126.com 台北 Taipei 台北市中山区堤顶大道二段350号 10462 No. 350, Sec. 2, Tiding Blv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Taiwan, 10462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9:0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86-2-2533-9658 F/+886-2-2533-9660 E/info@soka-art.com.tw 台南 Tainan 台南市安平区庆平路446号2楼 70842 2F,No.446, Qing Ping Road,An Ping District Tainan, Taiwan, 70842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9:00(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86-6-297-3957 F/+886-6-297-3907 E/soka.art@msa.hinet.ne 阅读 4232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