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森新作-《十三摹》

结缘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一三摹》

列奥纳多·达·芬奇

自古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

有人说达·芬奇有可能是外星人,

我猜他肯定是地球人,

 因为艺术是地球的特产。

叶森

来自中国的一位90后青年,

一位普通的绘画者,

想要画中的人物是单纯的,

而单纯就难免憨板呆滞,

而单纯就难免真情流露,

而单纯就难免无法控制愤怒的迸发,

一切无非好坏、无非对错,

进而惹来尴尬与嘲笑

《一三摹》《最后的晚餐》,1498,460cm×880cm,壁画,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那个晚上到了,耶稣和十二个使徒一同晚餐,他说:“我告诉你们真理,你们中间的一个会卖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他还是不要诞生的好。”犹大,那个将来出卖耶稣的使徒,说:“是我么?我主?”耶稣答道:“你自已说了。”

他们在用餐时,耶穌拿一块面包把它祝了福,裂开来分给众使徒,说:“拿着吃罢,这是我的肉体。”接着他又举杯,祝了福,授给他们,说:“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血,为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可是,我和你们说,在和你们一起在我父亲的天国里重新喝酒之前,我不再喝这葡萄的酒浆了。”说完,唱过赞美诗,他们们一齐往山上去了。

-------摘自《圣经》上关于《最后的晚餐》的记载

《一三摹》列奥纳多·达·芬奇 《蒙娜丽莎》,1503-1505,63cm×77cm,板面油画,巴黎卢浮宫

艺术发展至今,大师倍出,风格语言林林总总,千姿百态,作为晚辈学子,处在当下超高速的信息时代,只需要一台手机,接上网络就可以阅览到几乎所有想看的优秀的作品图片资料,一不小心就会被看花了眼。看的越多越能体会到达·芬奇著作之魅力之无穷,每每翻看达·芬奇的书籍画册,电子图册,总是会被《最后的晚餐》一次又一次的吸引,叹为观止。

《最后的晚餐》令我与达·芬奇结缘于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画面中共出现了十三位人物,代表大千世界中的十三种不同年龄且真实存在的不同性格。

《最后的晚餐》出自圣经的一个情景,这个情景被很多画家描绘过,单指达芬奇的这幅就被包括曾梵志在内的多位国内外优秀艺术家重新诠释过。对我而言,厚着脸皮从《最后的晚餐》开始将心目中那颗搁置已久的“鸡蛋”慢慢消化,我的荣幸。

所谓鸡蛋,小学语文课文《画鸡蛋》里的鸡蛋也。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所有作品中,最被人熟知的是《蒙娜丽莎》,而《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同样著名,对于我而言,除了这两件著作,还有一件特殊的作品对我意义深重,那便是“达芬奇画的鸡蛋”。

这些颗鸡蛋是早在小学语文课文《画鸡蛋》里就学到过的“文学范畴”的艺术作品,不知道达·芬奇画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画的有何区别,就像不懂陈毅为什么要吃墨水一样(出自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吃墨水》),或者说别人专心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和陈毅一样会不小心把墨水错当成蘸酱。达·芬奇的这颗鸡蛋从小学吃进去一直到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才慢慢的想起来似乎还有一个这样的东西需要我尝试着去消化一下。 进而,实在无法按捺得住自己发痒的手,历时九个多月,画了十三幅材料为布面丙烯的创作作品,单幅尺寸为50cm×60cm。此作品将列奥纳多·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十三位人物拆解开来,一一拿来探讨其每个人物背后的精神魅力。此次创作借《最后的晚餐》中的十三个人物为原型,进行临摹解读,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以改变引申,说出一些想要表达的《最后的晚餐》以外的,属于个人的东西。

《一三摹》

 巴多罗米奥站在桌子最左端、身强力壮,他扭身向前,颇有冲上前去之势,凝神注视着基督,把欣赏者的视线完全引向了基督。安德烈性格直爽,刚正不阿,没有过多的言语,行动大于言表,眼神坚定,忠心可表。这样的人物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最被人敬仰,他的世界里原则大于一切,目标明确,心思纯粹,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

《一三摹》

年轻的小雅各是站在餐桌左端的第二位,他搂住年迈的巴罗多迈,紧张地望着基督,像是在向巴罗多迈求助,即便此时青年时期的小雅哥显得有点紧张和无能为力,但从他坚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耶稣虔诚的忠心,略带上包的下唇透漏出了一丝丝年少不经事的委屈的意味。

《一三摹》

第三位年迈的安德烈张开双手、显得震惊而又沉着,我将巴多罗迈张开的双手藏于袖袍之中,增加些许谨慎和暗示的趣味。他的手势似乎表明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基督,在这危急关头想拯救老师。饱经风霜的年迈老者,处事不惊,临危不惧,左眼怒睁,坚定的眼神中略带出一股狠意。右眼微闭,眼不揉沙,誓与邪恶不两立,有威慑之意。加上微嘟微扬的嘴部结构,暗示坚定与善意的宽恕之意味。一副成熟老者遇事论事的理智、智慧的形象。

《一三摹》

第四位,彼得的头在约翰和犹大之间显得特别突出,他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并把左手按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讯问约翰。此时他的左手还紧捏着—把餐刀,好象正在表示,要是我知道是谁告的密,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来为我们的老师报仇,这是一个急性而富有正义感的人。

《一三摹》

第五位是告密者叛徒犹大,当他听了基督的话以后,做贼心虚地急速扭动身子,惊恐万状的想远离耶稣,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栗而极端害怕地斜视着威严的基督。在这里,他显然是唯一的坏人,计谋虽已被耶稣识破,依然想着以侥幸伪装来换得蒙混过关,眉头紧锁微微上扬以表委屈,但禁不住下搭的上眼皮透漏出了他心虚怯懦的心思,即便以下唇上挑来扮演委屈感也很难遮掩其鼻孔放大而显现出的紧张之感。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做了错事后经常会想欲盖弥彰,其实皆颇为可笑,即便有时能侥幸骗得了别人,但骗不过自己,面具就是面具,很容易被看穿。

 《一三摹》

第六位,约翰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在倾听彼得细言。约翰年轻的时候便显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是耶稣最得意的门生,如此年轻便参透了生死善恶之道,坦然淡定,天赋异禀是他的标志。

《一三摹》

第七位,即画面正中的位置是上帝耶稣,他神色镇静而又慈祥,很倦怠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他哀伤地敛首低眉,视乎已经预感到第二天就将被钉上十字架,但是他依然会选择宽恕,替世人受过。耶稣平静的坐在骚乱的中心,在这个时刻,沉默比任何言词都更具说服力。

《一三摹》

第八位是多马,他站在老雅各的后面,尽量按下性子,面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像是在示意耶稣,人在做天在看,叛徒一定能找到。他虔诚的向耶稣表示着忠诚,又深知这种事情自己也无能为力,但眼神里却露出了些许窃喜之意,视乎他已经自信的看破了叛徒的下场。

《一三摹》

第九位,老雅各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向后仰,好像在向同伴表示:我实在不知道,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老雅各动作夸张,略带玩笑调侃之意,表面看起来慌乱不定,实则心里已然有底,这样遇事乐观的处事心态正是常人可欲而不可求的,有人称这是滑头鬼魅,但这样的人物实在不可或缺,尤其当下社会纷繁复杂,生活工作枯燥凝重时,更需要此剂调味欢愉气氛。

《一三摹》

第十位年轻的腓力性格火爆,突然按捺不住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转向基督,他用手捂着胸口,恨不得将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献给耶稣,表白自己对老师的真诚与纯洁。菲利普的激动何尝没伴有一丝常人皆无法遮盖的善意的怯懦之意呢?

《一三摹》

第十一位马太虽然脸向左边的老达太,可是双手却伸向基督,好像在讯问有经验的老人,刚才老师讲的话到底指的是谁呢?马太表情凝重,一看便是性格刚强之人,但即便是性格刚强也会有虚心求教的理性一面,刚强不等于鲁莽。

《一三摹》

第十二位老达太一手在下平摊指向耶稣,一手举起大拇指也背指耶稣,表示自己也正为这件突如其来的事纳闷。我将其平摊的左手隐去,只留右手背指耶稣,重塑出了一个玩世不恭,返老还童的幽默调侃性格的老达太,强化亲善和蔼、平易近人的老者形象

《一三摹》

第十三位,西门双手摊开,面部凝重,面朝耶稣而坐,在苦苦思索这从天而降的大祸。显然西门也参与了此次激烈的讨论,但仅限于参与,他是一位低调的参与者,表现与常人无异,没有过于夸张表忠心的激烈动作,亦没有老谋深算抖机灵,或装深沉的倚老卖老,由于整张桌上的人大都在激烈辩论,试图一探究竟,除了耶稣之外唯有西门镇定自若的坐着,稳住了整张餐桌上的骚动,小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可以拿来特指这位老者西门。

《最后的晚餐》虽然是一幅古典的宗教题材作品,但我宁愿相信达芬奇在创作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 过多庄重、严肃的话题,或许他认为将要画的这些人物他们都是很有趣的,施恩大度的耶稣,遮掩小心思的犹大,十几位不同性格、单纯善良的圣教徒,将时光停留在那一刻,各个都那么有趣,也许他跟耶稣有同样的境界,就像这一桌子性格迥异的十几位圣教徒一样,在他看来世间并没有什么善恶情仇,有的只是性格不同的人而已。

我画中的人物形象对比普通的写实人物作品,皆面目狰狞,有耍滑鬼魅之意,似乎大都不属善类,但细细审视一遍反而又让人恨不起来,我喜欢在这种鬼魅背后多加入一些美好与善良。觉得这样才真实,人在大多时候都会表现出令人厌恶的面孔,而在这个时候人的内心经常又会是善良的,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在用看起来善良的表情来掩饰心中的邪恶,就有多少时间是在用看起来邪恶的表情来表达善良,我想中国的太极或多或少也有这么一层意思在里面。都说现在的人类更擅长伪装,而这种伪装就是真实。人们之所以向往美好,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好一直存在着;而人们也讨厌邪恶,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一三摹》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