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范式
文/肖笛
当艺术不再是艺术生的全部时,
艺术生怎么平衡艺术与生活呢?
张祖坚便是最好的例子。
张祖坚是“江漂”,
2013年自广西来武汉华中师大研习国画,
2017年毕业后尝试在武汉这个异乡生存。
张祖坚毕业后依然有订单陆续纷至,
这证明了他在求学期间的沉淀被社会认可。
但是年轻艺术家单纯试图通过卖画进入城市中产阶级,
无疑比较艰难。
因此在艺术之外,
张祖坚必须用其它的工作补贴艺术的投入。
他所面之困境是艺术生毕业后面临的普遍困境,
即辛苦挣来的钱是否还有投向前景不明的艺术的天问。
很令人值得欣慰,
犹如当年倔强的梵高,
或者移居海上的吴昌硕,
亦或北漂的白石老人,
张祖坚并没有因为俗务的艰辛而搁笔不前,
依然寻找中国画艺术介入世俗生活的途径,
依然呈现着艺术生毕业后生存的倔强范式。
从求学时期钟情的水墨转向浅绛与青绿,
还有当代时效性的笔意尝试笔墨趣味的个人化探究,
离开学院的张祖坚,
在品味混杂的熔炉中坚持着自我的底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也许走得足够远,
才能习惯沿途的荆棘。
1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