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我要的不多, 

 我想要正义与公平,

 这两项宇宙中最衿贵之物!

 战斗吧!

 红色玫瑰!

 思想从不惧怕子弹。

 风和玫瑰没有关联, 

 你和玫瑰漫山遍野。"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玩色之《一场叫V的电影》

《一场叫V的电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可以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充斥了我的整个内心,我看到正义看到熊熊燃烧起来的希望,更看到一个无比智慧的人在与他的命运和人生展开激烈的抗争!它真是拍得大快人心的一场电影。如果说好的电影本身就是艺术,那么艺术与艺术之间我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欢和理解呢!最好是记录下来,片断、文字、语言、色彩!用你自己的方式把它彻底地记录下来……

它的影评让人激起强烈的思考的欲望:

"我承认影片中那个戴着福克斯面具的"V",的确很有魅力,很多人面对这部电影,企图分辨革命和恐怖主义的差别。我也承认当"V"说出那段经典的台词时你很难不被诱惑,他说"面具下是思想,你无法杀死它,因为它刀枪不入"。几百年来,人们一步步把"思想"偶像化,当作真理本身去崇拜,最终导致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谁有资格说谁是错的呢? 欲望无敌,这就是"反乌托邦"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说,理性就是对激情的克服。事实上,二十世纪并未诞生真正的"反乌托邦"精神,因为只有乌托邦才能反乌托邦。当一个"盼望不至于羞耻"的真正的乌托邦隐匿了,那些虚假的乌托邦你怎么去反呢,你的所谓反,其实只是替换。

英国拥有古典自由和立宪政体,恰恰在于它固执地走在与"火药阴谋案"相反的道路上。这部电影替福克斯翻案,不过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的相对主义激情。电影中V的颠覆计划很有意味,他第一年先炸毁了伦敦的老贝利法院,当那个著名的蒙眼的正义女神像倒下,意味着他要成为最高大法官。第二年再炸国会,乃是行使他偷来的审判权。马丁·路德曾经在反对德国农民战争时说,革命就是对上帝的叛乱。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的扉页上,引用圣经题下"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一切非暴力的前提和信心。所谓革命或恐怖就是不承认自己之上的裁判权,而决意自我伸冤,担任人类的最高裁判官。

盲目的眼看不见真正的历史。在福克斯的前后时代,英国史上有三种比他更值得尊敬的"受害者"。电影中用禁止《可兰经》来说明极权的性质,暗示以革命追求信仰自由的正当性。但就在火药阴谋案前50年,著名的殉道者丁道尔,为了将《圣经》译成英文,使英国老百姓能直接阅读圣经,而被天主教会烧死在火刑柱上。但他死前一刻并没有说,"炸毁国会吧,英国才有希望",他说,"上帝啊,求你开启英格兰国王的眼睛"。到福克斯策划阴谋时,英文版圣经已经合法出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局面恰恰是福克斯所仇恨的,也是他决心炸毁国会的原因之一。6年后,没被他炸死的詹姆士一世,主持翻译的英文钦定版圣经,以5个先令的价格大量出版。

V其实是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的混合,趋向马拉的一面使他看起来饶有情趣,甚至缓解了暴力的令人不适。某种无政府主义色彩也冲淡了暴力的专制内核。但趋向罗氏的那一面才是V的答案。他在密室中练剑的镜头,如一种强迫症,显出复仇动机的苦毒。他试图爱艾薇,也试图模仿正义,却始终无法胜过那满心的杀气。"

这段精彩的影评当然也是我用心摘录下来的,我对这场超高智商的V字策划十分钦佩,盖伊福克斯面具下的灵魂是正义的、无畏的!他使那些匍匐于政府体制下被压迫与剥削的人看到正义的希望与光明!他为他自己展开了人生的重启~有那么一刻觉得英雄气概十足,又有那么一刻也看到他的与暗夜交换灵魂的邪魅…………

 总之非常喜欢啦,为了纪念这部经典着手创作了《一场叫V的电影》一式三件,把心里该表达的表达出来,是一种情绪与色彩的绝佳释放。人总归是矛盾的结合体,有时候一场好的电影也会带你走出暗夜的低潮去引发心灵与思想的轰鸣!何况画儿…………

                                2020 05 27夜

                                     F·FENG作品








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