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雕塑概论》序

文/杭间

45!n600.jpg

打算为正龙的《雕塑概论》写篇文字作序,我酝酿了好久,一是杂事太多,心不静;二是为概论类的书写序我内心有顾虑,想起我上大学时就怕上“概论”课,而自己在从事史论研究后许多年,在很多朋友善意劝我写一本艺术概论的时候,也总是坚决谢绝,因为,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足够全面的研究和认识(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概论之类的书很像一个叉手训话的“教师”,容易泛泛而谈误人子弟。当然,这是偏见,我也知道概论的重要,对于初学者如果要全面了解一门专业的特性,一定离不开概论的宏观和精要的介绍和分析,好的概论不仅能引导入门而且还可能是培养一个人终身兴趣、并引导开展进一步探索的台阶和向上的楼梯。由于这样的原因,也由于正龙是多年的老友,我应承下来但一直不知如何动笔。

终于要交卷,我静下来读正龙的《雕塑概论》,开头的引言就读进去了,应了那句套话,日日见面的朋友并不一定全部了解。正龙是位优秀的雕塑家,他的几个时期的作品我很熟悉,也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但大都是谈创作或雕塑的某个问题,而“概论”需要一种理论的系统性,这一点,是大部分雕塑家所不具备的,但正龙的引言写的一气呵成,针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浮躁,城乡建设中的“雕塑热”出现的弊端,以及西方现当代雕塑对中国雕塑家的冲击和影响,既提出了雕塑理论思考的迫切性,又交代了正龙版的“雕塑概论”的写作前提:探索性、解决当代问题。

28!n600.jpg

雕塑在艺术史中的特殊性,恐怕只有身在专业界多年的人才能细细了解,其一,形体的塑造带来的空间问题,其三维所涉的文化符号,要较二维复杂,中西传统文化对于空间基本理论的迥异,就是一个明证;其二,很多时候,空间艺术所体现的公共性,无论是纪事纪功还是宗教情感,都比其他的艺术样式包含了更大的社会内涵,同时,雕塑家的社会身分也更加微妙;其三,建构空间的材料和技术,具有独自的意义,很多时候,会成为雕塑家创作的灵感和动力。然而这只是一个传统关于雕塑的思考范畴,要说清这些常识,并非是正龙的全部,在“引言”和后记等行文中,我读出了一位中国雕塑家对西方现代雕塑强势影响中国后,中国雕塑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那种焦虑。我大为惊讶的是,一本通常认为是平静的理性的客观的“概论”著作,在正龙笔下居然写的相当感性,甚至包含着激情。回想五四一代,在德先生赛先生初进中国之时,现代人文社科也在中国初建,那一代大家写概论既为绍介同时也是启蒙,因而大都写的质朴无华亲切感人,读来也如春风化雨,全无后来学科成熟后的八股气,这种文风和写作真是久违了,没想到现在却在正龙这里见到!

22!n600.jpg

33!n600.jpg

这种个人的激情和写作的风格倾向贯穿了《雕塑概论》的全书,正龙在雕塑艺术上已经浸淫了数十年,他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中国美术最为激荡的八五美术思潮、八九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及九十年代以后的形形色色创作思潮,二十一世纪初的后现代艺术与中国本土艺术的杂糅,因而体会尤深观点愈明确。在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正龙不排斥不盲从,而是格外冷静,由于自己本身的创作经历,以及对材料技术等的熟悉,他的叙述鲜活,朴实,没有纯理论的研究者写的学究。他在雕塑概论里,像一位历尽沧桑者,在叙述教训和经验,并将自己的思想带给大家。

10!n600.jpg

且不说目前似乎还没有一本《雕塑概论》的著述出版,仅仅是上述所说的理由,正龙的《雕塑概论》不仅适合当代雕塑的思考性教学,同时也很值得所有关心雕塑艺术的人一读。

先读为快,写上以上的读后感,是为序。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0次浏览